分享

中医名言【6】

 医道循天道 2022-11-27 发布于陕西

(1)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
(2)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医学心悟》
(3)内之证或不及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医林掇英》
(4)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证治汇补》
(5)胆热移脑为鼻渊;肝热转肺为鼻痔《环溪草堂医案》
(6)凡血枯经闭者,当求生血之源,源在胃也;而呕血吐血者,当求动血之源,源在脏也—张景岳
(7)朱丹溪: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8)气实者气必喘粗,声音壮厉;血实者血必凝聚,多痛且坚《杂病源》
(9)安谷则昌,绝谷则亡。后天资生,纳谷为宝。
(10)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景岳全书》
(11)别阴阳于疑似之间,辨标本于隐微之际;有无之殊者,求其有无之所以殊;虚实之异者,责其虚实之所以异《丹溪心法》
(12)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13)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吐,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清·林佩琴
(14)肥人气虚多痰,瘦人血虚多火。
(15)百病多因痰作崇。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
(16)不明脏腑经络,伸手动手便错。
(17)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擨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儒门事亲》
(18)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王旭高医案》
(19)欲知病之难易,先知病之深浅。欲知病之深浅,先知病之部位。
(20)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寓意草》
(21)谚云十个医,十个法,此言不然,病者只有一个病,自当只有一个法《世补斋医书》
(22)凡治病治遗使邪有出路。宜下出者,不泄之不得下也。宜外出者,不散之不得外也。
(23)考古人用药,有攻病保躬两途,攻病则或凉或温,当取其偏,保躬则适其寒温,宜用其平-程杏轩
(24)张孝骞有一句名言:疾病就像人的脸,没有哪两张是完全相同的。
(25)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圣人治未病。上工治未病。上医治未病。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26)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27)华佗“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告戒人们,常常做些体育活动就会身体健康,不易生病,好像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转动的门轴是不会生蠹虫的。
(28)郭霭春:躬耕不辍,死而后已。
(29)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2400年前名言:“阳光、空气、水和运动,生命和健康的源泉”身心灵完全平衡才能拥有真正的健康、解脱和喜悦。了解什么样的人会得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
(30)吴阶平讲:“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
(31)患者康复后的微笑,就是给我最大的奖励!- 张秋娟。
(32)“人与动脉同寿”--这是19世纪法国名医卡萨尼斯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人的动脉在不断硬化阻塞,最后当重要脏器(心、脑)梗塞坏死之日,也就到了人的寿终正寝之时。
(33)张文仲 :风有一百二十四种,气有八十种,若不能区分,会延误病机而致死亡;治疗气病与风疾,医药虽然大抵相同,然而人性各异。
(34)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35)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医述》
(36)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气聚则塞,气散则通。是痛之休作由气聚散也,故治疝必先治气。
(37)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38)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 ,久卧伤气。
(39)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医宗必读》
(40)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41)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医学实在易》
(42)土虚木必摇《静香楼医案》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无虚不能作眩。
无痰则不作眩。
(43)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格致余论》
(44)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45)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
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周慎斋
(46)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寓意草》
(47)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张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48)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
(49)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50)舌以候元气之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浅深。
(51)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52)观舌本,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也。
(53)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素问》张景岳注云“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病甚者难容杂乱,故曰独行。”
(54)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医学心悟》
(55)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
(56)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温病条辨》
(57)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景岳全书》
(58)右脉不足,补气药多于补血药;左脉不足,补血药多于补气药〔明〕汪石山
(59)诸见血,身热脉大者难治,是火邪盛也;身凉脉静者易治,是正气复也《丹溪心法》
(60)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不由,惟火惟气耳《景岳全书》
(61)一切不治之证,总由不善祛瘀之故。
(62)朱丹溪: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63)气实者气必喘粗,声音壮厉;血实者血必凝聚,多痛且坚〔清〕徐灵胎
(64)别阴阳于疑似之间,辨标本于隐微之际;有无之殊者,求其有无之所以殊;虚实之异者,责其虚实之所以异《丹溪心法》
(65)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