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阳法在临证中的使用

 经方人生 2022-11-27 发布于四川

莫金乙在基层用经方-2022-11-27

第563期

公众号:莫金乙在基层用经方

温馨提示: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关注公众号后,加上公众号星标,作者发文时您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推送。

整理医案属本人记录和爱好,可能和每个人的体系和思路不同,如不正确之处望得到各位同道的指正。

图片
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各种生活,工作,经济,学习,压力越来越大,阳气虚衰人群越来越多,这也是是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治疗、环境、饮食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温阳散寒祛湿广泛用于各个方面。

阳气,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这是说人体的阳气就像天空中的太阳,我们常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万物就缺乏生命力。

阳化气,阴成形。无阴则阳无根,无阳则阴无以化,所以阴气的化生必须依赖阳气。

先天之气,又称为元气,是生命的火种,藏于肾,又称为命火,命火极为宝贵,也称为坎阳。

火种熄灭则生命终结,所以保护阳气、减少阳气损耗,是抗衰老的重要奥秘。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讲:“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饮食无味,寝处不安……”

在我们平时讲的阳气虚衰的时候,讲的更多是心脾肾阳气虚衰,在经方理论体系里面,属于太阴病,里虚寒,在里阴证。

下面是我的一个案例:

患者女性,30岁,因“咽痛,胃痛,解稀烂便2天”求诊。

患者述2天前因“发热,咽痛,咽喉部滤泡增生,扁桃体红肿化脓”在当地卫生院输头孢曲松,炎琥宁,口服清开灵胶囊,经以上治疗后出现了胃痛,程持续性疼痛,腹泻,咽喉疼痛求治。

刻症:咽痛,心下疼痛,持续性痛,解稀烂便,口干,不欲饮,鼻塞流涕,纳差,无发热,无恶寒,无呕吐等,舌胖大,齿痕舌,舌苔白腻,脉沉弱。

方药:黑顺片15克(先煎30分钟),干姜15克。炙甘草30克,炒白术20克,茯苓45克,党参15克,陈皮30克,乌药15克,大枣20克(剪开),紫苏叶15克(后下),防风10克,砂仁10克(后下),桔梗10克,乌梅10克,3剂。

患者服完3剂,不再咽痛,大便稀烂好转,食欲有所恢复,心下持续性痛缓解,仍有疼痛,较前已经缓解了许多,舌诊淡,舌苔薄白,脉沉细。

方药:黑顺片15克(先煎30分钟),干姜15克。炙甘草15克,炒白术20克,茯苓30克,党参15克,陈皮15克,乌药15克,大枣20克(剪开),乌贼骨30克,法半夏20克,砂仁10克(后下),香附15克,延胡索15克,3剂。

患者服完,心在疼痛不再作,无其他不适,停药。

此患者主要是因咽喉疼痛,扁桃体炎,因输了抗生素,口服了寒凉药品,使病邪入里,形成太阴里虚寒,导致表里合病。

治疗也是以温阳,温太阴,健运中焦,兼解表治疗等,得到明显效果,后一诊主要以治疗温阳,温太阴里虚寒兼健中焦为主。

现在这类的病人很多,不单单是扁桃体炎,比如支气管炎,医院输液,但是大多得不到好的效果,用了抗生素咳嗽更加重,来诊时咳嗽咳痰,痰白稀,舌苔白腻,这是很明显的太阴水饮不化,得用温药和之,比如干姜,细辛。

如我治疗一例咳嗽案例:

患者,女性,61岁,咳嗽、咳痰,流涕1月余。

患者述一个月前,因天气变化大,着凉后出现咳嗽,咳嗽时喉中痰多,鼻塞,流清涕,有做过雾化,输液,吃西药,中成药均未见好转,反复不愈来诊。

刻诊:咳嗽、咳痰,晚上都咳嗽更甚,流清鼻涕,怕冷,精神差,容易累,无发热,纳可,大小便正常,舌胖大,舌苔白腻,脉沉弱无力。

六经辨证:少阴太阴合病,痰饮上逆。

拟方:小青龙汤加味。

中药:麻黄1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干姜15克,细辛10克,五味子10克,姜半夏20克,炙甘草10克,茯苓30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0克,苏子10克,蒸附片15克(先煎一小时)。

二剂,服完药后,咳出白痰较多,咳痰清爽,服完三剂后,大好转,乏力,精神差好转,流涕不在作,再予下方善后。

拟方: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合三子养亲汤加附子。

中药:茯苓30克,炙甘草15克,五味子10克,干姜15克,细辛6克,姜半夏20克,蒸附片15克(先煎一小时),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10克,3剂善后。

此患者咳嗽,晚上咳嗽加重,鼻涕清浠,精神差,容易累,舌胖大,舌苔白腻,脉沉细,四诊合参为少阴太阴合病,痰饮上逆,也属为外邪里饮而致咳喘证,这个外邪是指少阴病,也就是表阴证。

再按《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指明为外寒里饮证,这种情况用发汗治疗,表不会解的。而且还会出现许多变证,患者脉沉细弱,明显正气不足,津液不足,不能但用小青龙汤,合上附子后,既有四逆汤的含义,还有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强壮解表的含义,也就是温阳扶正解表。再用细辛、半夏、干姜、茯苓化痰,化水饮,总体收效。

阳虚的病人,很多见太阴里虚寒,多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四肢冷,纳差,大便稀,腹中冷,喜热饮,小便清长,月经量少等。

如以下病案:

反复便稀腹胀2年,再发7天。

这是一个52岁,女性患者,2年前因子宫癌手术后化疗,出现经常解稀烂便,腹胀满痛,稍吃油腻,生冷食物就会出现解烂便,食欲尚可,睡眠差,怕冷,7天前因吃了稍多的肉,有出现了,解烂便,腹胀,腹痛,来诊。

刻诊:腹部胀满,解稀烂便,腹痛,怕冷,纳可,睡眠差,没有口干口苦,没有表证,舌体胖大,齿痕舌,舌苔薄白,左右三部脉沉微。

拟诊:太阴病,中焦不运。

拟方:附子理中汤加减。

蒸附片、干姜、白术、红参、炙甘草、肉桂,茯苓、半夏、砂仁、陈皮、豆蔻。中药7剂,水煎温服。

二诊:服完7剂后,腹部胀满好转,大便成形,没有没有腹痛,睡眠有改善,没有口干口苦,没有表证,舌体胖大,齿痕舌,舌苔薄白,左右三部脉沉微。守上方,去豆蔻、陈皮、继调。

患者是因做了子宫癌手术后,经过化疗,经常出现腹泻,腹胀满,腹痛,化疗是一个大伤元气的,从西医的角度既杀死癌细胞,对正常的细胞也有损伤。

我们中医的角度,也算是大吐,大下后,把元气,阳气伤了,出现了严重的里虚寒的太阴病,也就是脾胃大伤了,脾胃受损,运化就失常,脾不升则稀烂便,胃不降则腹胀满。

方中以附子理中汤为主,还加了茯苓,形成四逆汤合四君子汤,再加半夏降逆,陈皮健脾化湿,砂仁升脾阳,整个中轴得转,中焦得运,病则得愈。

从以上案例我们治疗这类阳虚的病多以温阳药为主,比如附子,干姜,细辛,肉桂等。

莫金乙,中西医执业医师。

师从广西钦州市名中医、胡希恕经方医钦州传承基地负责人林佳明副主任医师。

本人是一名基层卫生站的普通医生,热爱中医,本人崇尚仲景医学,善用六经辩证,运用经方,纯中药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亚健康人群调理,做经方一代传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