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路上,永远别指望孩子能自觉(再忙也要读一读)

 校园教育日记 2022-11-28 发布于山东


不要指望孩子天生会自觉学习,只有父母做到以身作则,孩子才能学会自律的品质。
趁早管教孩子、帮他们养成好习惯,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虎妈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男孩派主播周周朗读音频
作者 | 好难呀

来源 | 校长视野(ID:xzsy365)

《自律的力量》中说过:

“自律不是目标,而是实现目标的工具,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教育也是如此;一个自律的孩子背后,往往都站着以身作则的父母。
请家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做好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Image

管孩子要趁早

别指望他们会自觉

俗话说:“小树要修,孩子要教”。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于他没有自觉性;任何一个爱学习、懂得自觉学习的孩子,身上一定有家长的影子。
你是只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还是更注重精神方面的教育,结果截然不同。
很多爸妈可能觉得,我好好挣钱,供孩子吃好喝好,给他最好的教育环境,就是爱孩子,但现实真的如此吗?
对于孩子来说,你的陪伴,你的管教,你的以身作则,才是最好的教育。
李玫瑾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

“教育孩子一定要趁早,孩子6岁以下,父母的话是黄金,孩子12岁以后,父母的话就是垃圾。”

你现在不管,等到你真正想管的时候,孩子可能就不听你的了。
小时候你可能是权威的象征,但等到孩子真正长大成人开始叛逆的时候,剩下的只会是冲突。
人生没有捷径,教育也是如此。
各位家长,管孩子一定要趁早,适当的年龄请给他们恰到好处的管束。
Image
没有天生自律的孩子
只有积极督促的父母
莫言说过:“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当你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怎么能考出这么好成绩的时候,是否想过别人家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
还记得那位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大放异彩、被称为“国民才女”的武亦姝吗?
她童年时就是在父母的引导下,一点点学习进步的:

小时候的武亦姝,和很多普通孩子一样,调皮、不爱学习,甚至连学校布置的作业都应付了事。

面对女儿的厌学情绪,武爸武妈通过朋友一番话点拨,开始了以身作则的阅读之旅。

夫妻俩买来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全部都摆在家中;待到晚上下班吃过饭后,夫妻两人也不看电视,就坐在沙发上看书。

这引起了武亦姝极大的兴趣,她很好奇,书里到底有什么好看的?谁知,这一看,就是一发不可收拾……

美国作家鲍德温曾说:

“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地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各位家长,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其实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帮助和扶持;让孩子养成习惯,早点形成正确的三观,这才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责任。
Image

自律不是天赋

而是需要从小培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要知道,没有人天生自觉、自律;成年人尚且喜欢偷懒,更何况自控力差的孩子呢?
教育路上,最需要的是父母能狠下心严格教导,并能够长期陪伴监督。
从小培养孩子的这3个好习惯,是孩子将来自律的关键,也是孩子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
  • 行为习惯:
孩子接触这个世界,首先就是模仿。
父母想培养孩子的什么习惯,首先自己就要先养成这样的习惯。
一千次的空洞说教,不如一次看得见的榜样示范。
试想一下:
你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嘴上却要教育孩子为什么不好好学习;或者你坐在孩子课桌旁看书,用实际行动影响孩子。这样两种不同的方式,哪种更能激励孩子?
  • 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解决孩子的拖延症,而且还能提高学习效率。
家长不要只满足于孩子“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我家孩子能写一天作业”……
而是要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精神,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有效且高效地完成任务。
  • 生活习惯:
从小养成的生活习惯,是会跟随人的一生的。
家长可以从小事出发,一点一点培养,比如:卫生习惯、饮食习惯、早睡早起等。
有规律的日常生活,会让人头脑保持清醒、身体舒适健康、有良好的时间观念。
北大校长蔡元培说过: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父母管教是基础,孩子自觉自律是目的。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必须从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

各位家长,永远别指望孩子能自觉,教育好你的孩子,才是你一生最重要的事业!

*来源:校长视野(ID:xzsy365),每日推送校长感兴趣的鲜活资讯及热门话题,是校长及教育行业从业者的必备公众账号。校长视野,陪最优秀的你一起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