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州记忆」第三店高氏墓

 四地闲夫 2022-11-28 发布于山东

德州城北二屯镇的第三店(三屯)一带,有北朝高氏皇族墓地一处,它们与河西景县王瞳镇、杜桥乡一带的“高氏墓群”隔河相连(景县渤海高氏墓群,现存有封土墓10座,总面积约37万平方米,分为4个保护区)。德州城的第三店一带,自清康熙年间到上世纪70年代末,先后出土了北魏、北齐的高氏墓志、墓碑 计6件。

其中,康熙、乾隆年间出土的高植、高湛的墓志已经遗失,没有了下落;

嘉庆、光绪年间出土的高贞、高庆二人墓碑,虽然已经残破,但今仍存世。

1967年9月,德州市长庄公社胡官营村,出土北魏道悦墓志碑和高太夫人墓志碑(一盒两件)。这是德州市继出土“三高”(高贞、高庆、高湛)碑之后,又出土的北魏重要珍贵墓志碑。

民国时期,将康熙、乾隆年间出土的高植、高湛两盒墓志,清朝出土的高贞、高庆两幢墓碑,它们合称为“德州四高碑”。

随着高道悦夫妇墓志的出土,现人们又将高贞与高庆的“德州四高碑”与高道悦墓志铭合称为“德州三高碑”。

渤海高氏的北齐王朝,虽仅存27年,只有皇帝6人,但“德州三高碑”以及北齐王朝,它们是德州地域文化的重要研究内容。

中国的墓葬文化,几乎是伴随着华夏文明而延续至今的,它是伴随着人们对生命的思维方式而发展的。所以,德州城西运河河圈内的墓葬带,它们除了展现封建王朝的腐败之外,同时也体现了德州城的古人们,缅怀先祖、对故人寄以哀思的“孝文化”。它不仅展现了德州城的悠久历史、深奥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拓展和丰富了“德州运河文化”的内涵。

「德州记忆」第三店高氏墓

( 高道悦墓志拓片局部)

附件:

一、《高庆碑》,全称《营州刺史贞侯高庆碑》,碑额篆阳文“魏故光州刺史贞侯高君之碑'。北魏正始五年(508年)八月立。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在山东德州出土。与同时出土的《高贞碑》、《高湛碑》,合称“德州三高碑”。山东省石刻博物馆藏。

「德州记忆」第三店高氏墓

(高湛墓志拓片)

二、《高湛碑》又称《高湛墓志》,全称《魏故假节督齐州诸军辅国将军齐州刺史高公墓志铭》,东魏元象二年(公元539年)十月刻,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山东德州运河岸崩时出此石。此志曾归德州封大受,与北魏《高庆碑》、《高贞碑》齐名,合称“德州三高碑”。

三、高贞碑

《高贞碑》北魏正光四年刻。清乾隆年间出土于山东德州第三屯。后孙星衍移置德州学宫,并题跋于碑阴,曰嘉庆丙寅(十一年》之岁,王孝廉保训告我,德州卫河第三屯,魏《高贞碑》出。茄庆十五年(1810》复于碑阴后段摹刻所藏明拓秦《泰山刻石》残存之二十九字。

上世纪七十年代,碑石中间自上而下被锯开,损字颇多,后经黏合,碑石今存山东石刻艺术馆。此碑与同为德州所出土之《高庆碑》及《高湛墓志》,并称为:德州三高。碑文记述了高贞的生平事迹及显赫家世。

  四、北魏简介:

北魏(386—557年),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北魏早期国语是鲜卑语,初称代国,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改国号为魏,建都平城。439年,北魏统一北方。493年起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其侄宇文觉,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马惠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