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绿林武装到一方军阀,刘镇华刘茂恩军事集团第十一路军简史

 兰州家长 2022-11-28 发布于甘肃

今天讲个名气不大的军阀派系——刘镇华刘茂恩兄弟军事集团第十一路军,这帮人在中国近代史上虽然也是有一定存在感的,但因为游离于主叙事流战场之外的缘故,所以在同学们所熟知的北伐战史和红军战史中都很少有被提到过。

文章图片1

电视剧《白鹿原》中原型为刘镇华的军阀刘瞎子

第十一路军的前身是北洋时期由刘镇华掌控的豫西地方武装“镇嵩军”,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整编后的陕西起义军所编余的3000余名官兵。因这批官兵在起义前均为豫西嵩县附近各县的绿林好汉和刀客侠士,再放他们回归社会恐怕会引起新的乱子,起义军首领张钫遂与河南督军张镇芳商定,将他们整编为一支由省政府供养的地方武装。

镇嵩军头目原内定为同盟会河南支部成员、起义军总参议石言,但石言对此婉言谢绝,并把职位让给自己的同僚、曾任起义军书记官的刘镇华。刘镇华,原名刘茂业,字雪亚,1883年出生于河南省巩义市一个小商人之家,原本是保定法政专门学堂的学生,毕业后在一所公办学校任职,但不甘平庸的他却抛弃了铁饭碗,毅然参加同盟会投身到反清事业中。

镇嵩军下辖三个标(相当于团)又一个炮兵营,三个标统(团长)分别为柴云升、张治公、憨玉琨,部队组建奉命回他们的老家——豫西22县剿匪。其实当地的土匪就是当初没有参加起义军的绿林好汉,和镇嵩军官兵们非亲即故,但官兵们明白,想要保住铁饭碗,唯有拿这帮以前的亲戚弟兄当见面礼,所以他们也只能“大义灭亲”了。

经过五年的剿匪,豫西地区匪患大大减轻,大总统袁世凯觉得这帮人干活还算卖力,于是下令嘉奖,并晋升刘镇华为北洋中将,于是这帮当初的正义之士就逐渐沦为北洋军的打手。1917年,陕西爆发响应孙中山护国运动的靖国军起义,镇嵩军奉命入陕救援,并三战三胜大败靖国军。事后论功行赏,刘镇华又当上了陕西省长,镇嵩军也被扩编为三个师。

文章图片2

镇嵩军头目刘镇华

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各将领开始内战,1920年,占据河南的吴佩孚派军进攻陕西,刘镇华审时度势投降了吴佩孚并取得了其信任,又得到了陕西督军的职位,至此掌握了整个陕西省的军政大权,镇嵩军也因此被扩充到四个师共10万余人,达到其历史实力巅峰期。1924年北洋军阀直奉两派发生第二次火拼时,刘镇华还派出一个师去山海关前线支援吴佩孚。

正在和吴佩孚打仗的段祺瑞知道刘镇华作为河南人,做梦都想夺回老家地盘,于是派人和刘镇华偷偷联络,约定只要镇嵩军帮他,事成之后将河南省交给他们。刘镇华闻讯大喜,马上派大将憨玉琨进军河南,撕毁了与吴佩孚的同盟关系。然而在赶走吴军后,段祺瑞却出尔反尔,任命国民二军军长胡景翼为河南督军,让刘镇华、憨玉琨一伙非常不满。

为了“安抚”刘镇华,胡景翼又给他画大饼,说打下湖北后就把河南督军宝座让给他,不过现在镇嵩军得全部撤出河南。刘镇华当然不吃这一套,调集全部力量与国民二军干了起来,结果双方交战不过半个月,镇嵩军就全线溃败,只能退守豫西、陕南几个偏远地区,连西安大本营都丢了,憨玉琨一边痛骂刘镇华无能,一边举枪自尽。

镇嵩军与国民二军的内杠,让退守武汉的吴佩孚又看到了反攻的希望,经过与刘镇华的秘密协商,两人约定不计前嫌再度合作。在吴佩孚的支援下,1926年春,刘镇华以打回陕西为名重招旧部,并与国民二军再度开战。这回镇嵩军战斗力爆表,以区区2万之众大败拥有8万兵力的国民二军主力,将其缴械后全部收编,镇嵩军终于又回到了10万余人的巅峰时期。

文章图片3

国民二军军长胡景翼

击败国民二军后,刘镇华率镇嵩军主力重返陕西,计划收复被国民三军占领的省会西安,但由于部队扩编后战斗力大大下降,镇嵩军围攻西安八个月都未能攻克。1926年9月,冯玉祥将军的西北国民联军赶来为西安解围,刘镇华被迫撤军,途中又连吃败仗,最后仅6万余人退到豫西。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又派大军南下河南,意在吞并吴佩孚、刘镇华的地盘。

此时的镇嵩军三面受敌,西面是冯玉祥、东面是张作霖、南面是刚打垮吴佩孚的北伐军,经过一番争吵,刘镇华还是决定投降冯玉祥,老部下柴云升、张治公见劝说无果,便纷纷投降了奉军。而冯玉祥也非常大度地接纳了刘镇华,并将镇嵩军收编为第二集团军第八方面军,下辖四个军与一个独立师,军长和师长分别为万选才、姜玉明、张得胜、梅发奎和武庭麟。

冯玉祥收编刘镇华,当然不会让后者吃白饭,镇嵩军被迫作为西北国民军的前锋,全部开赴豫东地区,与直奉联军作战。姜玉明、张得胜等不愿被冯玉祥利用,在老同事柴云升、张治公的暗中联络下,转头就投降了直奉联军。这样刘镇华手下就只剩下了两个军又一个独立师,为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他便让亲弟弟刘茂恩取代不可靠的梅发奎当第四军军长。

刘茂恩,字书霖,比大哥刘镇华小15岁,17岁时就被哥哥保送到北洋军模范团受训,后又毫无悬念的保送保定军校六期,毕业后回哥哥的部队任职。虽然刘茂恩是正儿八经的军校毕业生,升职也如坐直升机一般飞快,但却没立下什么战功,所以手下师长、旅长们都不服他,有事情都找刘镇华商量——这也恰恰是后者所期望的。

文章图片4

第15军军长刘茂恩

1928年5月,第八方面军继续东进,终于打败了直奉联军并与友军胜利会师,之后被改编为第十一路军,并退回豫西老家驻防,名义上受山西军阀阎锡山指挥,也算是荣归故里了,一两年内倒也吃吃喝喝过得平稳。刘镇华见局势暂时太平了,便放心地出国去治疗一直困扰他的精神疾病,部队则交给弟弟刘茂恩掌管。

1929年12月,湘军唐生智部突然举兵反蒋,并偷袭第十一路军在郑州的总指挥部,第十一路军损失巨大,大将万选才也率一部分人马投靠唐生智。刘茂恩率残部九个团退往封登,又南逃过黄河,此时河南天降大雪,第十一路军全军缺衣少食,官兵们都冻得瑟瑟发抖,而阎锡山又因该军是非嫡系的缘故,不肯拨给一点物资援助,让刘茂恩心生怨恨。

所以当1930年5月阎冯联军与蒋军爆发中原大战时,刘茂恩在战前表面应付,等战事爆发后立经暗中联络投蒋,作为回报,蒋介石也封刘茂恩为第15军军长——虽然第十一路军只下辖这么一个军——这当然是他拉拢杂牌军将领的一贯手段。第15军下辖第65、66、67三个师,每师辖三个步兵团,三个师长分别为阮勋、徐鹏云和武庭麟。

刘茂恩一直潜伏到8月冯阎联军撤退时,伏击了正撤退途中的阎军第六路军万选才部,由于他设计扣押了老同事万选才,使得该军因群龙无首迅速崩溃,万选才后来也被押送南京并被蒋介石下令枪毙。第十一路军随后配合蒋军追击撤退中的阎军,俘敌5000余人,缴获长短枪3000余支、重机枪36挺、火炮54门、骡马300余匹。

文章图片5

被刘茂恩坑的旧友万选才

听说弟弟站队站赢了,刘镇华也高高兴兴地回国,在南京和蒋介石见了面,事后他重新就任第十一路军总指挥,并率该部驻防河南新乡,围剿当地的红军游击队。然而毕竟是杂牌军的缘故,蒋介石下令刘镇华把三个师缩编为两个师,后者则为保住弟兄们的饭碗,则阳奉阴违将三师九团“缩编”为二师(第66、67师合编为第64师)十二团又一个独立旅。

1932年初,第十一路军转驻南阳,负责清剿原红3军9师参谋长胡悌指挥的留在房县苏区的红9军25师余部500余人,第十一路军此时似乎又觉醒了其作为绿林武装的本能,在当地大肆烧杀抢掠,迫使红军游击队于4月退出房县苏区。而因为隔着一条铁路的缘故,红四方面军则一直对房县苏区的瓦解一无所知,1932年9月,由于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余人越过平汉铁路西进,企图与胡悌游击队会合。

1932年10月,为阻止红四方面军继续向西北突围并将其就歼于襄宜枣地区,第十一路军奉命沿襄阳-花园口公路和沙河布防,然后双方战力还是相差太大,仅一天时间第64师一个旅就被击溃,刘茂恩干脆就偷偷下令放红军过去了,之后他虽一直率军追在红军屁股后面,但都以相隔几天路程的距离进行平行追击,避免与红军后卫部队发生正面冲突。

1933年5月,蒋介石将其嫡系部队调出鄂豫皖苏区,另委任刘镇华为鄂豫皖三省围剿总指挥,指挥包括第十一路军的两个师在内的十四个师又四个独立旅的强大兵力,对付在大别山刚刚恢复元气的红25军。其中第十一路军驻地在潢川,为了像蒋介石表态要与红军大干一场,刘镇华还专门修了一条从信阳到潢川的轻铁路,运来各种物资粮草不计其数。

文章图片6

红25军军长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

1933年7月,刘镇华指挥第十一路军开始进攻红军,虽然战事激烈,蒋军仍缓慢向前推进,双方在新集双门山、王家湾、光裕山、太平寨等地均发生了激烈战斗,仅在王家湾就被红军歼灭千余人,团长麻某也被击毙。由于第十一路军再次施展出血洗苏区的老战术,加上红25军政委吴焕先坚持与蒋军进行正面作战,导致红25军的鄂东北中心区保卫战最终失败。

为嘉奖刘镇华,蒋介石又任命其为安徽省主席,顺便让其对付活动在皖西苏区的红28军。红28军军长是我军游击战大师徐海东,作战战术灵活多变,第十一路军与第二十五路军的独立32旅奉命组成追剿队专门对其追击,却屡屡扑空,反被歼灭不少地方武装。直到1934年9月,红25军长征前夕,第十一路军才在胡山寨与红25军打了一大仗,双方互有伤亡。

红25军长征后,第十一路军曾派出两个支队进行尾追,1934年11月,红十军团游击至浙皖赣边时,刘镇华又不得不派军前去堵截,到12月,由高敬亭指挥的红28军又在皖西地区活跃起来,刘镇华忙得手忙脚乱,又拼凑出四个团的兵力去围剿。因为这会由于各路杂牌军再度被蒋介石下令缩编,第十一路军已由两师十二团又一独立旅缩编至两师八个团又一个独立团。

为了对付红28军,鄂豫皖三省剿总梁冠英将大别山区划分为四个驻剿区,其中第十一路军的部队驻霍山县,为第四驻剿区。由于之前在与红25军的作战中掌握了丰富的反游击战经验,所以第十一路军对红28军的行动造成了不少麻烦,12月3日,红28军82师和第三路游击师在霍山县长山冲遭第十一路军65师387团伏击,师长周世觉、高克文同时牺牲。

文章图片7

红28军政委高敬亭

之后一直到1937年7月,第十一路军在皖西与红28军周旋了两年半,双方虽说互有胜败,但总的来说第十一路军遭受的损失还是微乎其微。全面抗战爆发后,第十一路军被改编为第13军团,率属于刘峙的第二集团军,奉命开赴华北地区对日作战。虽然第二集团军在忻口会战中败北,被迫全面撤退,但刘茂恩指挥第13军团掩护全军成功撤退,使战区司令官卫立煌对其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1938年,中国军队全部取消路军和军团的编制,第15军先后转属第二战区第5集团军、第14集团军,此时老领导刘镇华因严重的精神疾病困扰,不得不辞官回家休息,部队交给刘茂恩全权指挥。卫立煌人也不错,不像陈诚、胡宗南那样喜欢吞并友军部队,刘茂恩虽晋升第14集团军司令,但第15军仍保持着之前镇嵩军的独立人事体系,军长由武庭麟接任。

1939年冬季攻势中,第15军曾短暂参与,但战果不是很大,但更为严重的则是两年后侵华日军调集优势兵力,决定消除驻扎中条山根据地的中国军队对他们的威胁。第14集团军15军在此战中遭到严重损失,仅刘茂恩、武庭麟带着少数残余部队突出重围。突围后经重新整补的第15军驻洛阳,结果在1944年春又赶上日军发动河南会战,再次遭到歼灭性打击,其残部2000余人不得不退守豫西老家。

解放战争中,第15军被缩编为整编第15师64旅,刘茂恩年纪大了也不再管事,部队事务交给武庭麟指挥。虽然在编制表上整15师辖64、144旅共1.8万余人,但第144旅是蒋系嫡系部队,根本不受武庭麟控制,他能指挥得动的只有整64旅5000余人。所以当1947年解放军刘邓大军南下大别山后,前去阻击的武庭麟很快就被歼灭,他本人也做了俘虏。

文章图片8

被俘后的武庭麟

武庭麟被俘后,重建后的整64旅虽然由原旅长、刘茂恩的侄子刘献捷接任师长,不过该部显然已经没什么战斗力,加上其本来就是杂牌军,能独立存在这么久已经是个奇迹了。1948年,整15师番号被撤销,整64旅全部改编为河南保安团,并最终在开封战役中被解放军全歼。有趣的是,开封战役期间刘茂恩本人就在城内,他靠着脸上涂满鸡血化妆成老百姓伤员,才逃脱了制裁,可谓狼狈至极。

至此,刘镇华、刘茂恩兄弟军事集团的历史重于宣告结束,刘氏兄弟及其侄子刘献捷等人都成功逃亡台岛,依靠其在战争期间搜刮的巨额不义之财过上了养尊处优的余生,这不得不说是一桩历史憾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