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蔚南资料(83)荟萃南方剪纸艺术的《翦画选胜》

 吴越尽说 2022-11-28 发布于浙江

荟萃南方剪纸艺术的《翦画选胜》


2022年10月27日,当笔者写这一节时,刚刚获知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系创办者、创作剪纸“小红人”的著名艺术家吕胜中教授于昨天逝世,享年70岁。


吕胜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85美术新潮”时期的代表艺术家之一


吕教授生前致力收集整理中国传统图案,2013年记者采访他,问:“对于你来说最为珍贵的是哪本书?”他回答:“徐蔚南的《翦画选胜》,这套书国图(国家图书馆)也只剩目录没有实物了。我那套基本没有缺页,非常珍贵。”他告诉记者:“我还有不少系列的收藏,比如关于传统建筑的、中国年画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买了不少。关于剪纸的书我应该算是全世界最全了,因为有一个学生写了这方面论文,资料很难找,又贵,我就帮她买了很多。”他那时脸上得意的神态,被记者抓拍到,登载报上,如今成为永久的纪念了。



吕胜中的收藏,据他自己称:最为珍贵的是徐蔚南的《翦画选胜》


徐蔚南编著的《翦画选胜》,1949年8月由华夏图书出版印铸公司出版,后来没有再版和重印。这本书,是徐蔚南从千百种剪纸花样中精选而成,共收有人物、走兽、飞禽、草虫、花卉、山水、图案、文字等江南风格的剪纸108幅,是第一本介绍中国南方民间剪纸的图书,填补了我国民间艺术研究中的一个空白。




出版时,郭沫若题了一首诗:“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茅盾也为他题词:“南北民间艺术各有千秋。”



郭沫若的题诗


茅盾题词


徐蔚南为编著这本书,从1946年起就开始收集剪纸图案,1946年6月他在《觉悟》副刊上就发表了几幅剪纸花样。1947年11月他在一篇纪念胡朴安先生的文章中说:

“今年暮春,我整理上海风俗时,关于服饰方面,集成鞋头绣花谱,朴老(胡朴安先生)见之,极感兴趣,一日,袖出一诗,题曰《题绣画》,实即题此绣花谱。”朴老的诗写道:

翻手生云覆手雨,云雨剪出春无数。心是画工笔是刀,圆者中规方者矩。
不仅植物饶有姿,动物跃跃态更奇。反舌难向枝头语,乘风欲向云中飞。
剪虎如啸马如嘶,剪龙如跃骥如驰。天工在手不费力,从心所欲剪成之。

徐君蔚南好美术,书画雕刻绣与织。独具双眼不犹人,剪画集成一百幅。


这首诗,也被徐蔚南附录在书里。



胡朴安的赠诗


徐蔚南的《翦画选胜》序言,对南方剪纸艺术进行学术上和鉴赏方面的介绍,现在全文抄录在下:


国人之从事美术者,就一般而言,男子则书画,而女子则刺绣。一则以笔,一则以针。一则以颜色,一则以丝线,一则以纸,一则以绢。工具及材料虽各不同,而构图设色以及风格则无不相同,均能臻美术之上乘者也。
女子于刺绣之余,复产生一新美术,而为世人所忽略者,即为剪纸之花样,盖刺绣之前,必须先描绘所欲刺绣之花样,而描绘花样则须先善于执笔。然一般乡村女子不习文墨,执笔维艰,乃欲有以代替描绘者,于是发见以白纸剪成所欲刺绣之花样,粘贴于绢面,实等于绢面之墨笔描绘。惟剪纸花样以其为刺绣之副产品,而不为世人所重视。加以不用描绘而用花样纸粘贴绢面所刺成之绣件。绣面甚厚,比较粗陋,自不能与贵家妇女所作画绣之细致匀薄,相提并论。刺绣本身尚不能获得珍视,则其代替描绘之所剪花样自不为世所尊重,亦势所必然。然因刺绣而产生之剪纸花样,较诸一般家庭间平时作为装饰用之剪纸究属细致灵巧多矣。寝假而剪制刺绣花样之技巧日见成熟,图样日逐美备,虽表面上仍属刺绣之副产品,实则剪纸花样本身已成为极可重视之美术品。
剪纸手工简易,故极普遍。我国各地多有剪纸之装饰品。例如每届年终,新年将临之时,乡间妇女辄以梅红纸剪成大小不等之各种花样,小者如福字寿字喜字等,用以装饰谢年用之祭品上,大者剪如帘,粘贴于门窗之上。然此类剪花,粗陋者多,北方各地之窗花虽亦剪出人物鸟兽等花样,然究属太为朴素,缺少美趣。至南方因刺绣而产生之剪纸花样,始登堂入室而进于美术之境界。盖刺绣既为丝绣之精美艺术,则其为刺绣底子之剪纸花样亦非精美之艺术品莫属。况刺绣花样之剪制,日积月累,其技术益臻完善者乎。



剪纸之工具为绣花时所应用之小剪,其材料则为白色薄纸。因工具为小剪,为特定之一种工具;材料为薄纸,为特定之一种材料;故应用此特定工具特定材料所产生之作品,亦独具特色,与笔墨针线所产生者迴乎不同。剪纸之工具虽仅为一小剪,材料虽仅为一片薄纸,而在善于剪纸者之手中,顿若具有神力,得心应手,挥写自如,剪纸一如绘画也。
剪纸美术由来已久,前人著作亦有记述之者,如俞樾茶香室丛抄记剪字云:“国朝吴仰贤小匏庵诗话云:'杨诚斋诗集中有赠剪字道人诗序云:道人取义山经年别远公时,用青纸剪字作米元章字体,逼真。’此技至今流传,用泥金纸剪成,兼及花草翎毛,粘于黑色纸油扇,备如挥写而成,知其所由来远矣。”周密志雅堂杂抄云:“旧都天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巧,又中原有余承志者,每剪诸家书字,皆专门。其后有少年能于衣袖中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更精工。”又考严州建德县志,“林文耀字絅斋乃剪纸为字,势飞动如龙蛇,点画不差毫发,室人装潢成轴,易薪米以自给,人称之曰林剪。”

杨诚斋即杨万里,宋吉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可知宋代即有善于剪纸者矣,其历史之久远盖如此。



剪纸花样极为众多,举凡人物、走兽、飞禽、草虫、花卉、山水、图案、文字等等无不具备。其所用之题材,类如民间所习知之吉语,及小说戏剧中之故事。如人物则为一团和气,五子夺魁、西游记、水浒、红楼梦、西厢记等等之男女。如走兽则为十二生肖之兽类以及猫鹿等物。飞禽更多,尤以鸡凤两物为最。草虫如蝴蝶蜻蜓,水族如虾蟹鲤鱼,花卉如四君子梅兰竹菊,山水如亭塔杨柳渔舟,图案如福字寿字,文字如吉语“竹报平安”之类无不具有。

花样之构图,不论其为何种应用,当能保持其完整之画面。即如鞋头花样,除略略照应鞋头形态外,亦复如此。山水花木,凡需分远近者,当能以横线条表示之。人物鸟兽则姿态生动,奕奕有神。花卉虫鱼则摇曳洒脱,曼衍作态,其余亦无不美妙动人者也。



剪纸所应用之纸为国产宣纸之类,取其软薄。每次剪纸,以白纸折为四小叠,先置于湿面巾上,使其受潮,然后动剪。剪成之后,即得四幅花样。白纸折叠以四幅为度,过多时,剪刀即不能指挥如意云。
剪纸手腕极有高低,具有数十年经验之老妪,其运剪一任自然,至为灵活,每下一剪,光洁异常,且剪剪相连,绝无牵强之痕迹。凡属剪熟之花样,不必参考旧样,随意运剪,自成佳构。有时别出心裁,不拘成格,剪成花样,更见神妙。经验未丰之人所剪花样,线条粗拙,边缘又不光洁,极见勉强。
剪纸花样常随时代而有不同,过去花样类多细巧,今所剪者,大都粗简。良以今日生活紧张,万事求快,无暇如昔日之细心工作也。至题材之变化更多,旧式之一团和气,麒麟送子等早已绝迹,而代之者为网球拍,英语晨安之类。

余从千百种花样中剔选一百十种,大都为我国传统之刺绣题材,汇为一编,称之曰翦画选胜。徐公肃兄见而好之,取去付之印刷,且印刷极为讲究,不诚仅为余个人之幸事,仰亦剪纸花样之幸事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