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逝》: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爱情小说,伤感而警醒

 茂林之家 2022-11-28 发布于湖南

鲁迅先生曾经在杂文集《热风》中写道: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可以说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也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鲁迅先生手中的笔就像一把手术刀,直刺入旧中国的腐烂皮肉中,刺入旧中国行将老矣的心脏里。他笔下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文章都是沉重的叹息和带血的呼唤。

他力图唤醒那些死气沉沉、麻木凋敝的人们,促使他们加入改革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浪潮中。

而我们今天要分享的这篇《伤逝》,作为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爱情小说,他一改往日的坚硬和冷峻,用细腻伤感的笔触,为我们描写了一个发生在五四时期的爱情故事。

那个时期,自由平等的理念已经播种于许多青年人的心中,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了个性解放思想的重要内容。

而小说的主人公涓生和子君都是五四式新青年,他们冲破封建旧思想和旧家庭的重重阻碍,追求婚姻自主建立起了自己的小家。

但最后由于失去了经济基础,原本美好的爱情也走向了幻灭,最终以一“伤”一“逝”而结局。

01 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故事在男主人公涓生哀婉悲愤的内心独白中徐徐展开:“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时光倒流到一年之前,涓生和子君刚刚开始交往,那时,子君还是一个纯真、诗意、爱笑的女子,她来访时,会在窗外随手摘一枝半枯的槐树的新叶,带进涓生的房间。

那时,涓生常常含着期待,期待着子君的到来。子君未到时,涓生便觉得百无聊赖,什么书都看不进去,耳朵时刻听着外面的脚步声。

他憎恶那不像子君鞋声的穿布底鞋的长班的儿子,又憎恶那太像子君鞋声的常常穿着新皮鞋的邻院的搽雪花膏的小东西!

他在焦急的等待中总是胡思乱想,莫非子君翻了车么?莫非她被电车撞伤了么?……他甚至想要取了帽子去看她,虽然子君的胞叔曾经当面骂过他。

直到他听到子君的脚步声近了,便急忙出去相迎。很快这个小破屋里便充满了涓生的话语,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易卜生,谈泰戈尔,谈雪莱……。

子君总是微笑点头,两眼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可以说涓生是子君的思想启蒙者,他所谈的这些新文化、新道德、新观念,使子君深受影响。

02 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在交往半年以后,在这间破屋里,涓生单膝下跪,大胆地向子君求婚,而子君呢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的要和涓生在一起。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在爱的力量下,子君发出这样掷地有声的呐喊,这样彻底的思想比涓生更透澈,更坚强,震动了涓生的灵魂,也让他欣喜若狂。
他从子君的这句话中看到了子君人格的独立,也感受到了中国女性未来的曙光。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便是最为忙碌,也是最为幸福的时光。

确定关系后,他们一起逛马路、游公园,也开始寻找共同的住所。他们的这些亲密举动,经常会受到路人的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

对此,有时涓生会感到瑟缩,只得即刻提起他的骄傲和反抗来支持。而子君呢却不怕,对于这些全不关心,只是镇静地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

由于经济有限,他们找了许久,才找到一处安身之所,是吉兆胡同一所小屋里的两间南屋。

他们的家具很简单,但已经用去了涓生筹来的大半钱款,子君还卖掉了她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环。

涓生阻拦她,但她还是坚持要卖,在子君心里,这是他们共同的住所,自己必须投一些“股份”,否则住起来不舒服。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子君思想是非常独立的,她敢于打破封建家庭和传统的束缚,选择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而在经济上呢,也颇有几分男女平等、共同为家出钱出力的想法。

03 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


就这样,两个人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小家庭,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子君和家里人早已闹翻,而涓生也和劝说他、替他胆怯的那些朋友断绝了来往。

他们以为日子可以这样永久的安宁和幸福下去,但是婚后不久,“男主外、女主内”的封建思想在子君身上很快的体现出来。

她以为得到涓生的爱情之后,就找到了真正的幸福,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于是,她不再出去工作,安于当起了家庭主妇。

她每天忙于做饭做菜喂鸡喂狗,甚至为了几只油鸡和房东太太明争暗斗;她把自己深陷于零碎的家务中,连与涓生谈天的功夫都没了,更别说读书和散步了。

他们在会馆时,偶有议论的冲突和意思的误会,自从到吉兆胡同以来,一次也没有了,只剩下对坐怀旧时,回味那时冲突以后和解的乐趣。

涓生不满于子君的碌碌无为,他提醒子君:“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

子君虽然貌似领会的点点头,但并未做出任何改变,依然忙碌于柴米油盐酱醋茶,子君逐渐变得不快乐,神色凄然,涓生也跟着不快乐起来。

不久,原先会馆里那擦雪花膏的小东西制造谣言,并向当局打小报告,涓生为当局所辞。

本来局里的工作,只能维持基本的生存,如今被辞退了,涓生反而觉得是逃出了牢笼,他可以去寻找新的出路,比如给人抄写、教读、译书等。

于是他决定立即刊登小广告寻求抄写和教读的工作,并同时写信给自由之友的总编,请他收用自己的译本。

外来的打击反而振作了涓生的新精神,“我从此要在新的开阔的天空中翱翔,趁我还未忘却了我的翅子的扇动。”

然而子君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勇敢和无畏,变得怯弱起来,面对涓生的失业,她显出更加凄然的神色。

04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小广告自然不会立即见效,译书也不并是容易的事,涓生需要安静的环境来努力创作。

可是子君却失去了往日的幽静和体贴,屋子里总是散乱着碗碟,弥漫着煤烟,使人不能安心做事,又常常因为油鸡和房东太太争吵。

甚至在虚荣心作怪下,她跟房东太太暗自比较,把人都舍不得吃的饭菜喂养小狗阿随。

后来,由于涓生的工作迟迟没有着落,他们的生活每况愈下,迫不得已宰吃了饲养的油鸡。再后来,他们连宠物狗阿随也养不起了,涓生不得不把阿随扔到了郊外。

但没想到扔掉阿随以后,子君的神情更加的凄惨和冰冷,她大概已经认定涓生是一个忍心的人。

天气的冷和神情的冷,逼迫涓生不能在家庭中安身。最后涓生终于在图书馆里觅得了他的天堂,那里无须买票,又烧着火炉,让他感到些许温暖。

他常常在图书馆待到孤身枯坐,回忆从前,这才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

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世界上并非没有为了奋斗者而开的活路,涓生也还未忘却翅子的扇动,虽然比先前已经颓唐得多……但是子君的勇气都失掉了,只为着阿随悲愤,为着做饭出神……

当涓生准备向新生活迈进的时候,子君却又开始了往事的温习和新的考验,并逼涓生做出许多虚伪的温存的答案。好像借助它,人生就可以获取温暖。

涓生常常被这虚伪的答案弄得无法呼吸,他要开辟新的生路,而不是一直活在过去里停滞不前。

涓生强烈地意识到,子君已经成为他的一个累赘。因为子君早已什么书也不看,已不知道人的生活的第一着是求生。

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往的了,倘使只知道捶着一个人的衣角,那便是虽战士也难于战斗,只得一同灭亡。

涓生认为为了避免一同灭亡,他们应该分开,各自去开辟新的道路,再造新的生活。

于是涓生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了子君,并对子君说他已经不爱她了,提出了分手。

涓生原本以为子君听到这个消息,会哭闹争吵,会胡搅蛮缠,然而并没有,有的只是沉默,和她陡然变成灰黄的脸色,死了似的,瞬间便又苏生,眼里也发出稚气的闪闪的光泽。

这眼光射向四处,正如孩子在饥渴中寻求着慈爱的母亲,但只在空中寻求,恐怖地回避着涓生的眼睛。

05 曾经带给涓生爱情和欢乐的子君,永远不会回来了


冬春之交的时候,有一天涓生从外面回来,屋子里是异样的寂寞和空虚,原来子君被她父亲接走了,子君没有留下任何信件和字迹,只是将他们剩余的全部生活物资和几十枚铜元留给了涓生,在不言中,希望他借此去维持较久的生活。

涓生突然后悔了,他不应该告诉子君那些真实的想法,他不应该把子君视为自己开辟新生路的累赘。

子君是这样的爱他,为了他不惜和家里人闹翻,为了他,毫不理会别人讥笑和轻蔑的眼光,为了他,临走之时还在想着怎样让他维持较久的生活。

可现在,子君要重新回到那个已经闹翻的封建旧家庭,独自面对她父亲烈日一般的严威和旁人赛过冰霜的冷眼,她要如何生存下去呢?

不久涓生从一个久不问候的世交那里,听到了子君死去的消息。他惊的说不出话来,子君是如何死的?无人知晓。但涓生明白,是他自己说出的真实害了子君。

他以为两个人分开以后,可以各自开辟新的生路,可是却没想到,在那样一个注重女子“名声”的年代,子君的回归,势必会遭受家人的责备和旁人的冷眼,她想重走人生路,是何其的难啊!最后只能在无爱的人间死去了!

涓生搬出了他俩租住的小屋,回到之前的会馆。

会馆的一切似乎都未改变,依然是这样的破屋,这样的板床,这样的半枯的槐树和紫藤,但那时带给涓生希望、欢乐、生活和爱情的子君,却永远不会再来了。

于是,涓生怀着悔恨和悲哀,写下这篇手记,为子君,为自己......

06 好的爱情,是一起成长,相互成就


《伤逝》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小说通过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探索了妇女解放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问题;揭示了离开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是很难实现的。

子君和涓生都是五四式青年,他们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但是他们的这种个性解放思想只是流于表面的,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探索。

就像子君婚前还是一个勇敢无畏的新女性,可是婚后却安于做起了家庭主妇,不再工作、不再读书、不再思考。

整天忙于做饭烧菜喂鸡喂狗、还有和房东太太的争吵中,思想流于庸俗空虚,性格也变得胆怯懦弱。在家庭中也无经济地位,靠丈夫养活,仍然是男子的附属品。

因此,她从封建旧家庭走进新式小家庭,从本质上来说,是冲出一个牢笼又陷进另一个牢笼,并未取得真正的解放。

而涓生呢,虽知“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且在失业后也认识到人“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但他的种种努力都只是个人奋斗,他把子君看作是自己的累赘,他认为“寻求新生路”就必须抛弃子君。

然而,子君的离开和死亡,并没有使涓生找到一条“新生路”,新生路对他说来,是十分模糊和渺茫的,甚至他还“不知道怎样跨出那第一步”。

涓生一方面失去了子君,另一方面又一时找不到“新的生路”,所以他内心感到愧疚和谴责,并说自己要“为子君,为自己”,“写下悔恨和悲哀”。

可以说《伤逝》,是一个男人爱情悲剧的手记,也是一个女人不幸人生的挽歌。

那么鲁迅先生的这篇《伤逝》对于现在的我们有着怎样的启发呢?

一方面告诉我们,好的爱情是一起成长,相互成就,让彼此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在爱情中迷失自我、停滞不前、互相消耗;另一方面告诉我们,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再美好的爱情,离开经济基础做支撑,日子久了,也会走向幻灭。而女性的独立也不应该只是流于表面的个性独立,更要做到经济上的真正独立,才不会时时依附于男性。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