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淘沙金 2022-11-28 发布于湖北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关于这个问题讲了很多,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第一,关于实践标准问题。说明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也只有在实践基础上才能检验认识是否正确。这就讲明了实践与认识的依赖关系。

文章图片1

第二,关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讲自由对必然的认识,用必然的认识来指导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这就是认识对实践的指导,实践只有在正确的认识指导下,才能取得成功。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对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发挥。他强调必须把实践与认识结合起来,认识和实践一致,这个认识才是真理,而实践只有和认识一致,实践才能成功。在黑格尔那里也有这个思想,但黑格尔是在唯心主义基础上讲实践和认识的一致的。

黑格尔主张一方面要消灭客观性的片面性,另一方面也要消灭主观性的片面性。用什么来消灭客观性的片面性呢?就是用实践。用什么来消灭主观性的片面性呢?就是用认识,使主观正确地反映客观。

列宁非常注意黑格尔这个思想,在《哲学笔记》中作了一些摘录和发挥,并作了一番概括,提出了两句著名的论断:一句是“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实践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文章图片2

这句话说明了实践的两个品格或者两个特点:一个特点说明实践是在认识的指导下具有普遍性的品格。由于实践为普遍性认识所指导,因而这个实践也具有普遍性的品格。

另一个特点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所谓直接现实性是改变现实世界,把主观的东西变成客观现实的东西。

因此,这句话一方面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说明实践必须在认识的指导下,这是《哲学笔记》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另外,列宁还有一个著名论断,就是整个认识过程“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

文章图片3

这里讲的生动直观就是感性认识,抽象思维就是理性认识。从抽象思维到实践,就是用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同时又是检验认识、修正和发展认识。列宁这个概括,说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列宁所讲的生动直观是不是实践?生动直观是不是一定要经过实践呢?列宁这个公式同毛主席在《实践论》中讲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公式是否一致呢?我觉得列宁的公式与毛主席的公式所讲的并不是一回事。毛主席的公式讲的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而列宁所讲的是人们自觉实践活动的一个规律。

总而言之,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有两方面: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另一方面实践又必须以认识为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