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塘为何死鱼不断?让人触目惊心!病原菌的毒性正在增强……

 水产养殖大事件 2022-11-28 发布于山东

水产养殖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就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养殖密度。如果养殖品种利润不高,如四大家鱼、鲤鱼、黑鱼、鲫鱼等,那么也只能通过“走量”的方式来获取利润。但是密度越大,鱼的患病风险也就越高。那么,高密度养殖为什么总是病害频发?细菌到底是如何侵害鱼体的?这正是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养殖鱼类为什么会患病

鱼类患病不仅是鱼本身的原因,还有养殖环境、病原的共同作用。鱼想要健康地生活,一方面要有好的水质环境,另一方面要有抵抗不利环境的能力。如果水质的变化超过了鱼类本身的适应能力,就会导致鱼类抵抗力下降,进而感染疾病。

在养殖中常见的现象是,鱼类因患有肝胆病,导致体质下降,病原菌就会侵入鱼体,导致烂身、烂尾等情况。多数鱼类发病也不是单一的,往往出现很多并发症,如细菌性烂身后并发水霉病,细菌性疾病与病毒性疾病共同发生等情况。

除此之外,细菌本身的毒性大小,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随着鱼类养殖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致病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也越来越困难,如爱德华氏菌、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等。

抗生素是如何杀菌的

抗生素进行杀菌的原理有很多,有些抗生素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这样细菌就没有了保护结构,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的效果。有些抗生素直接对病菌内部的DNA进行杀伤,这样细菌失去了繁殖的能力,也会起到很好的杀菌疗效。

在养殖上,抗生素的好处很单一,就是为了防病治病,但是坏处也有很有很多……

频繁使用有什么后果

1、破坏体内、水体的菌群平衡

抗生素在杀灭致病细菌的同时,也会杀灭有益微生物。鱼体内的菌群失衡,就会导致体质下降,病害反复,如很多老板反馈用抗生素治疗肠炎,但用药就好,停药就犯,就是这个原因。而抗生素使用到水中,也会破坏水体菌群平衡,鱼塘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大大降低。

2、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耐药菌株

剂量过高、使用时间过长的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发生突变,能够存活下来的都是抗药性强的菌株。这时,为了达到杀菌治疗的效果,就不得不使用更大剂量、药效更强的抗生素,最终使养殖生产陷入恶性循环。

传统中草药应得到大力推广

中草药与抗生素不同,中草药取材于天然无公害的植物产品,并不会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的问题。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可以提高抗体水平,提高自身免疫力,抑制细菌繁殖,并不是杀灭细菌。长时间使用能够促进肠道的蠕动,更有利于鱼体健康。具体来说,有这几方面:

1、中草药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大黄、穿心莲等中草药可以抑制细菌的增殖;杜仲叶提取物、黄芪可以帮助鱼虾抵抗病毒的侵袭;马鞭草、苦参碱具有杀灭寄生虫的功能。

2、中草药可以提高鱼类免疫力

含有丰富多糖、黄酮类的中药,可以提高鱼类的免疫力,促进伤口的愈合,使鱼类对细菌、病毒、寄生虫有更好的抵抗力。

3、中草药还能促进鱼类摄食

中草药中的多糖、生物碱、挥发油、氨基酸等具有诱食的功能,会刺激鱼类竞相摄食。

总之,鱼类养殖合理使用中草药,能够降低疾病发生的几率,提高养殖的成功率。

专注水产养殖病害防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