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替天行道,天之道是什么道?

 新用户7908BWyb 2022-11-28 发布于河北

梁山上有一面看起来很漂亮的大旗,上书替天行道四个大字。

好汉们自我标榜的替天行道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道呢?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探讨的正是天道的话题。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这段话一般被看作是老子均贫富的乌托邦思想,梁山好汉们则为自己劫富济贫的主张找到了道义上的正当性。

前者有很大成份的误读,而后者仍是草根一族发泄义愤的无意识出口,时至今日也还有不小的市场。

那么,老子所说的天之道应该如何理解?

天之道像张弓,这是老子给我们打的一个比方。

既然老子说天道如张弓,那么,让我们从这个比方开始来分析。

拉弓射箭,这个动作当中包含有三个要素,一是目标,二是人,三是弓。

目标的位置有高低,人的力量有强弱,弓的强度有大小。

要想命中目标,必须要审时度势,认清自己的位置与目标的位置。人在目标之上,要命中目标自然得向下瞄准,反之亦然,所以说“高者抑之,下者举之”。这里讲的是人与目标的关系。

箭在弦上,引而发之,这得靠人一手拿弓,一手拿箭,然后再拉开弓弦。看似一气呵成的动作,其实一开始就有对力量的考验。

三国时的吕布辕门射戟,他用的弓名为龙舌弓,传说其弓弦以龙筋制作而成。以吕布的神力,轻舒双臂把龙舌弓拉成满月,那么,假设这是一把孩童玩耍的弓,结果会怎样?

如果吕布以拉龙舌弓的力道去拉玩具弓,显而易见,弓必折。

玩具弓也是弓,虽然射不了百步开外的戟,但射出十步还是可能的。要想射出十步而不把弓拉断,吕布的十分力只要使出一分半分足矣。这就是“有余者损之”。

反过来,把龙舌弓交给你我,恐怕拿得起弓也未必拉得开弦。怎么办呢?吕布以一臂之力相助就行了,这就是“不足者补之”。当然还有第二种办法,回去吃上一年半载的菠菜把自己练成吕布第二。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要损的是力,要补的也是力,损的目的是不要用力过度,补的目的是增强弱者之力。要注意的是,吕布和你我的关系都是拉弓之人,不是三英战吕布。

把吕布的一条胳膊卸下来给了你我,别说不敢吃,就算吃了你我还是成不了大力水手,而原本的吕布则变成了孤掌难鸣,不要说龙舌弓,玩具弓也玩不了啦。

所以,老子说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意思应该很明显了吧?

强如吕布,要懂得收放自如,要明白适度为妙,过份逞强拉断了弓,任你神力再大箭法再高,都没法有的放矢了。

对于你我这样的弱者,吕布就应该伸出手来帮一把,这是道义上对强者的要求,也就是说,补不足,这是吕布们的责任和义务。

强者损有余,这样才能射中目标;弱者补不足,这样也能射中目标。强者与弱者之间,不是对抗,反而是有一样的目标。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强者与弱者的差别来自于个体与环境的对比,是具体的人与能够掌握和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并不直接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对比。

强者百步穿杨,可能只稀罕射个梅花鹿。弱者没那么大本事,但也能射到几只兔子。天之道,本来是这样的。

但是,老子说了,人之道,全不是这么回事,“损不足以奉有余”。

什么意思呢?

你我见着吕布,被他一箭穿心,然后三分薄田一头牛就姓吕了。此时的吕布,既能猎梅花鹿,也有兴趣猎你我。

吕布很强大,但还有更强的,结果他又被曹操给勒死了,人家连弓都不用。

曹操很强大,打了许多的猎物,结果又被司马家给连锅端了。

你我和吕布、曹操、司马家等等本来都是拉弓之人,结果变成了相互瞄准的猎物,也就成了有余猎不足,这就是老子说的“损不足以奉有余”。

反观梁山上的好汉们,论力量,山下的富户以及贫户都是不足那一拨的;论财富,山下的富户们也未必就富过了大秤分金银的好汉们。所以,梁山的替天行道,行的是老子说的人之道,损的是力量不足的富户以及贫户,而奉的正是力量和财富都有余的梁山自己。

吕布帮你我拉弓,这就是天之道。

强者扶助弱者,这就是天之道。

以有余补不足,这就是天之道。

所以,老子说: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能做到的就是有道者,而人间上演的三英战吕布,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无道之举。

春秋战国时代,几百家大国小国相互猎捕,最后成了战国七雄,再接着猎捕,最后成了秦王扫六合。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地以强凌弱,老子希望的是各国的国君奉行天之道,以有余奉不足,强国帮扶弱国共同发展,而不要损不足以奉有余,大的吃掉小的。

国家层面的有余和不足,也就是我们说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个人层面的有余和不足,也就是让越来越多人不开心的贫富分化。

对照我们这个时代,几千年前老子所忧虑的损不足以奉有余,是不是还有历历在目之感?

老子最后说: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有才的不恃才傲物,有钱的不为富不仁,有力的不恃强凌弱,有权的不仗势欺人,同时再以自己比别人多的才、钱、力、权等去帮扶不如自己的人发展,这就是老子说的圣人,讲的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之道。

天之道,一是损有余,懂得收敛自己的强势,二是补不足,帮扶不如自己的弱势。两者的根本,不在于言,而在于行,不在于虚名,而在于实干,所以,扶持弱势而有成,那是遵循天之道的顺其自然,对于本就是强势一方的自己来说,要功成身退,功成弗居,而不要去追求所谓的圣贤之名,否则的话,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人之道就可能要降临了。

比如梁山好汉们所谓的劫富济贫,根本就不是什么“损有余而补不足”,而是实实在在的“损不足以奉有余”,充其量也就是损人利己中稍带着有些利人之举。因为他们干的全是仗势逞强的生意,甚至拉人入伙的方式也是逼人上梁山。

由此可见,号称劫富济贫的好汉才是所有人都要提防的无道之人。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