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释放学生真实的自我

 新用户5345BAE7 2022-11-28 发布于江苏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和学,都是要让学生做求真的人,做真实的人。而学校的课程学习,某种意义上,可以帮助学生立足于“真”,引导学生在实践求知,学做真人的过程中,充分保护学生的本性,释放学生真实的自我。下面我们不妨通过两所学校的具体做法谈起。

李镇西老师介绍过他参观的一所学校,学生所上的课令他深受震撼。在校园的一个水塘边,水塘不大,周围青草灌木,水面莲叶浮萍,塘中水草茂盛。上课的学生都穿着齐腰的桶状防水服,从塘边的一个木质的台阶上,慢慢下水,他们的手中都持着一台单反相机。水很深,孩子们缓缓地在塘中移动着身子,举着相机对着各种植物或昆虫拍照。原来,这是孩子所上的环境课程。而在塘边小山坡上,有一排木桌,上面摆着水果打浆机、木方框的筛子等,几个孩子正在忙碌着。他们先把青草采来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再用水煮,然后用水果打浆机打成浆,倒进水里,最后用筛子过滤,晒干,这样,一张最原始的自制手抄纸便做成了。这同样是学校环境课程的一个组成内容。虽然所上的内容不同,但其内在的教育理念是相同的,就是带给学生真切的实践和体验,让孩子在身心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自由地经历学习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舒展个性,感受快乐,身心愉悦。

与以上学习相对比的是,笔者曾经到过一所学校进行课程方面的学习。令我至今难忘的是学校的科技馆,一共有十多间功能室,每一间围绕一个主题,像数字体验馆、创想科技馆、模拟探究馆、模型实验馆、3D交互馆等,每一个馆都配备相应的科技设备,从实物到图片,既有可以动手操作的,也有通过电视屏幕进行讲解的,还有是贴在四周墙壁上图示说明的,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其中有一间星空馆,整个天花板上布置了一个星空模型,当四周光线暗去,头顶上的星空“点亮”时的那一刻,确实令参观的我们由衷赞叹。据学校老师的介绍,平时学生也会到这些场馆中进行课程学习体验。可以说,这样的学习环境非常的优越,硬件设施条件一流,应该是同类学校的佼佼者,也是学校引以为傲的地方。可笔者以为还是觉得缺少了些什么,是什么呢?与李镇西老师所讲的案例相比较,我们会发现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知识都是现成的,没有了追寻与探究的快乐,体验也都是预设中进行的,没有了个性的张扬和自主发现的喜悦。说到底,在这样的课程学习中,学生真实的自我是隐藏着的、收敛着的,没有得到完全的、充分的释放。

想起米开朗基罗在雕刻完成大卫之后,观众们都觉得非常伟大,在欣赏之中就有人问他,您是如何创造出如此杰出的作品,米开朗基罗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说要先想一想,过了好长时间才很慎重地问答道:“不是我创作出了这件伟大的作品,而是那个石头里本来就有大卫,我只是把他释放了出来。”这句话也其实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每个人身体里都有一个更好的自我,甚至是伟大的自我,每一个孩子的身体里一定有这样的一个自我,老师的作用,就是帮助他把自我展现出来。

学校的课程设置究竟应从怎样的理念出发,是强加给学生的外在的学习要求,还是学生主动的、享受其中的学习过程?是“高、大、上”、随时可以迎接检查和参观的环境场地,还是能够让学生实践、体验、发现和收获的实实在在的释放自我的乐园?答案不言自明。就如以上两所学校,虽然从条件上来说,第二所学校遥遥领先,但能够让课程入脑入心,真正让学生学生与课程融为一体的,无疑是第一所学校的做法。通过课程打开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发现学习的无穷乐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是学生能充分体验和感受得到的,可能在亲身实践中拥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还有什么比这更令学生享受学习的自由和欣喜呢?

“每一个孩子的身体里都有一个真实的自我”,学校课程就是要让学生的自我释放出来。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就不会把认识局限于校园室场的精美,设施的豪华,条件的一流,而应更多考虑的孩子的快乐,对他们天性的满足,以及对孩子真实自我的释放。以上两所学校不同的课程设置和具体实施的方法,以及其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教育理念,应该会带给我们一些启发和思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