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正循检』——临沂大学美术学院2021级书法三班篆书结课展

 朝歌淇水悠悠 2022-11-28 发布于河南

本文转自 临沂大学美术学院 公众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前言
图片
图片

《元史》称赵孟頫“篆籀分隶行草书,无不绝冠古今,遂以书名天下”。作为元代书坛盟主,他身体力行倡导“复古”,推动元代书凤焕然一新。他诸体兼善,清叶昌炽誉其“赵书亦起两宋之衰”。其篆书是“二李”书风在元代的延续,也是清代篆书复兴的先声。赵孟頫艺术的成功,与其篆书成就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弘一法师说:“我们若先学会了篆书,再写楷字时,那就可以免掉很多错误。此外写篆字也可以为写隶书、楷书、行书的基础。学会了篆字之后,对于写隶书、楷书、行书就都很容易,因为篆书是各种写字的根本。”从中,不难看出篆书在诸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大多数省份书法高考,篆书不是必考项目,这造成学生对篆书的源流、衍变等等缺乏必要的了解,绝大部分学生就没有写过篆书。进入本科阶段之后,课程全面展开,篆隶楷行草、篆刻、书法史、文字学等等齐头并进。一部书法史,篆书是那一根坐标线,以此为原点而贯穿书法史发展的全过程。一个篆书技法突出的学生,学习其他书体往往事半功倍;如果没有扎实的篆书基础,其他书体的学习一定会阻碍重重。篆书是那个绕不过去的坎,此言非虚。

在课堂上,篆书的结构关系、线条提按训练、上下左右的章法关系都要解决。尤其是结构与用笔,篆书不如其他书体来的复杂;大篆的结体有点与线,线可以再分为直线与曲线。学生们往往不理解金石气,线条多是一掠而过-----《毛公鼎》《散氏盘》《大盂鼎》等等线质感完全不同,如何使得学生们理解到其中线条质感的差异,进而明确的书写出不同风格的线条,是在教学中必须直面的问题。毛笔的选择、纸张的分拣、墨汁的浓淡,流派篆书诸家结构与用笔的区别等等,都是要在课堂上通过老师们的讲解、示范,才能表达清晰。傅山说:“不作篆隶,虽学书三万六千日,终不到是处,昧所从来也。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

三班大多数同学没接触过篆书,底子并不好,经历六周的篆书课程,看到这些阳光、可爱的学子们进步多多,心中自豪感由此而生。更可喜的是他们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严谨,希望年轻人勇猛精进,不负今日。

图片
图片
图片
指导老师
图片
图片

彭作飚

图片
图片
图片
学生作品展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陈宇航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二篆书课之前,我未曾深入了解过篆书,不曾发现过篆书的美。经过彭老师这几周的教学,让我改变了对篆书的看法,有了更深的理解。篆书独有的特征和美贯穿着整个书法史,是书法学习中的根本。南宋姜夔《续书譜》中说:“真行草书之法,其源出于虫篆、八分、飞白、章草等。圆劲古澹,则出于虫篆;点画波发,则出于八分。”不能娴熟地地掌握篆书,那么其他的书体更不容易深入,也不可能融会贯通五体书。

图片
王彤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六周的篆书学习过程中,我临摹了从秦到晚清的篆书,从古朴的金文到风格各异的清朝篆书,对于篆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黄庭坚说:“学书之法乃不然,但观古人行笔意耳。王右军初学卫夫人小楷,不能造微入妙。后见李斯、曹喜篆、蔡邕隶八分,于是楷法妙天下。张长史观古钟鼎铭、科斗篆,而草圣不愧右军父子。”篆书是其他书体的基础,篆书重在练习线条和笔力,这为日后的书法学习打下了基础,使我获益匪浅。

图片

宋紫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几周我们学习了赵之谦、杨沂孙、吴昌硕等多位名家的篆书,对篆书的感受非常深刻。从用笔的训练到追求线条的质感,从结构精准出发到立足整体章法,彭老师的讲课真的是具体到了所有的细节,为我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明代丰坊云:“古大家之书,必通篆籀,米元章称谢安石《中郎帖》、颜鲁公《争座位》书有篆籀气象,乃其证也。”虽然我现在的作品还没有很精彩,但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就,就需要我不断地夯实学习、脚踏实地、不断地努力!

图片
杜文鑫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六周篆书课,节奏极快,彭老师带领我们陆续学习了邓石如《庐山草堂记》、赵之谦《许氏说文叙》、杨沂孙《说文解字叙》、杨沂孙《荀子·宥坐》、吴让之《临天发神谶碑》等等。在老师的解读下,我们发现各个碑帖有各自的风格趣味:《临天发神谶碑》气贯长虹、刚劲有力;《庐山草堂记》又气息醇和、笔画圆润;《许氏说文叙》大方飘逸、健劲流美;《荀子·宥坐》铜柯铁干、神完气足等等都是我们在临摹时的体会。对古人的笔法学以致用,掌握古人的用笔技巧、间架结构,才能写出具有古代经典法帖的神韵,掌握古人的书法密码。

图片
王欣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傅山《家训》:“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钟、王之不可测处,全得自阿堵。老夫实实看破地。工夫不能纯至耳,故不能得心应手。若其偶合,亦有不减古人之分厘处。及其篆隶得意,真足吁骇、觉古籀、真、行、草、隶,本无差别。”学习篆书可以深刻理解汉字源流,从象形到抽象的演变过程。通过几周的篆书学习,让我对篆书有了更深的认知和感受,体会到篆书的柔和、婉媚、飘摇、自然的姿态之美。彭老师的教导使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认真地学习、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图片

巩晏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姜夔《续书譜》云:“大抵下笔之际,尽仿古人,则少神气;专务遒劲,则俗病不除。所贵熟习精通,心手相应,斯为美矣。”本科阶段是技法的提高与见识的培养,“尽仿古人”是一个必须的过程,不去训练自己的书写能力,就无法达到古人的境界,所以要“熟习精通,心手相应”。彭老师通过对书法史发展脉络的梳理,传授了我们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并补充演示了各不同书体之间的字法用笔特征,使我对篆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图片
张雅楠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傅山云:“不知篆籀从来,而讲字学书法,皆寐也。”学书应从篆入,学篆宜先通六书,熟习篆法,篆法既熟,其他诸体则已铺好基石。篆参隶势奇姿可生,隶参篆势形质高古,诸体通变均有规法。篆籀书写熟练,用笔自然有力度,通过调锋、墨色在纸上洇化、体现中锋的力量,表达了淳朴、圆厚的气象。通过这次篆书课程的学习,我掌握了更多理论知识,并练习了各不同碑帖之间的字法用笔特征。通过这次篆书课程的学习,我收获颇多,练习了各种碑帖,并掌握了更多理论知识!

图片
李璐鑫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朱复戡先生诗云:“信手写来大小篆,史籀李斯似旧识。汉魏以降重行草,草书本由篆书出。以篆作草宗张芝,出入羲献复颠旭。”这一次的篆书学习,老师带领我们“穷源竟流”,上探石鼓文、秦诏版、散氏盘,领悟篆法的古朴韵味,下探赵之谦、吴昌硕、邓石如、吴让之,感受他们笔势的奥妙。让我深切感受到书写篆书既要圆转自如,又要柔中有刚,要做到柔与刚的有机统一,就像是孙过庭所云:“篆尚婉而通。”我在篆书学习上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

图片
王利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时间上说,篆书是中国书法史上出现最早的一种书体,是其他书体发生的源头,对其他各种书体的发生、发展有着必然而不可磨灭的影响。故对于各种书体应如何学习,古人早有“学书先学篆”一说。这几周的篆书学习,是从大篆写起,用心揣摩和临习,自觉较以前有了不少的提高。老师强调学书有“法”,“法”是方法、技术、更是思想。各书体间笔意的旁通,如楷行草书借助大小篆的笔意能增加古朴气息,避免油滑浮薄和避免刻板呆滞。

图片

王一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傅山《杂记》:“楷书不自篆隶八分来,即奴态不足观。此意老索即得,看急就大了然。所谓篆隶八分,不但形相,全在运笔转折活泼处论之。俗字全用人力摆列,而天机自然之妙竟以安顿失之。”篆书可以说是文字和字体之祖,篆书用笔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圆”字,圆转、圆通、圆润,是篆书的笔法特征及其审美特点。经过几周的篆书学习,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很多细微动作做不出来,读帖功课做得又少,写出来的字在形、神上都逊色。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满怀激情,享受中华汉字的点画之美。

图片

倪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学习篆书的这段时间里,我们通过临习赵之谦、吴昌硕、邓石如的篆书,体会诸多书家和不同风格面貌的用笔和线条,使篆书书写更加熟练和精致。将行书的灵活性和节奏感运用到篆书里面,大家都在篆书学习的课程中受益良多、心生欢喜。刘熙载《书概》曰:“学草书者,探本于分隶二篆,自以为不可尚矣。张长史得之古钟鼎铭科斗篆,却不以觭见之。此其视彼也,不犹海若之于河伯耶?”

图片

姜荣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经过开学六周的篆书学习,使我收获很多。彭老师带领我们从商周到晚清,在那么大的跨度之内接触到了很多种类的篆书,了解了汉字的起源与衍变。我体会到了爽辣的《散氏盘》、秀丽的《三坟记》、飘逸的《荀子宥坐》、厚重的《天发神谶碑》。我选择了赵之谦和杨沂孙的篆书,通过几周的学习,我的线条也从以前的笨拙慢慢变得挺拔起来。这六周的苦练,对以后其他书体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我以后会继续练习篆书,勇猛精进,努力在专业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图片

程梦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跟随彭老师学习了六周篆书,我主要掌握了邓石如中锋用笔和赵之谦侧锋用笔,并且找寻了书写的手感。

在老师的课上,细致的分析是我们理解一篇古帖的开始。在读帖时候,要仔细还原古人的动作,争取最大程度地回归古帖。同时创作也不仅仅是在笔画结构上让人体会到古帖之韵,更要在字组、线条、布局、整体透露出潇洒飘逸的清篆风骨。我也会将这些宝贵的经验牢记,并不断完善自身水平,不负老师厚望。

图片
姜雨

图片

图片

图片

傅山曾云:“不知篆籀从来,而讲字学书法,皆寐也。”经过几周的临习,我深刻体会到了篆书的美,了解了五体书的相互关系;也明白了一张好的作品不是准备好笔墨纸砚就能信手拈来的,无论是作品的外在形式还是书写的内容,每一步的进行都是一种考验。由此也证明了我的经验和能力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一定会努力学习、查漏补缺,争取写出更好的作品。

图片
甄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米芾《海岳名言》中道:”……书至隶兴,大篆古法大坏矣……隶乃始有展促之势,而三代法亡矣。”他认为隶书破坏了篆籀古法。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米芾对篆书的重视是出乎我意料的,也说明了米芾行草书的成功实际上是以篆籀打底的。我通过六周的学习,意识到只要学书法,都应该学习篆书。自己在专业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定会更加努力。

图片

邹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篆籀气”是品评书法作品的一个标准,得篆籀气则入高古境界。老师在书写时候用笔裹锋为主,浑朴苍涩又流动婉转,篆书虽是属于正体,但是依然可以表达出种种哲学思想,比如连断、粗细、奇正、润涩、提按等等。冯武《书法正传》云:“古人以书名者,必通篆籀,篆籀为诸体之本”。通过这六周的篆书课学习使我对篆书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逐渐抛去艺考时的机械思想,带着全新的眼光去看待篆书。结构的精准、线条的提按变化、空间的疏密、点画的呼应、章法把握等等诸多方面,我学到了很多,非常感谢彭老师这段时间的指导和帮助。

图片

肖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篆书,是早期汉字的一种书写方式,也是中国书法包括隶、楷、行、草四体在内的书体源头。篆书的结构特征普遍均匀齐整,曲线较多而直线相对较少,用笔圆厚朴素且饱满,注重线条的张力。明倪后瞻:“《祭侄稿》纵笔豪放,一泻千里,时出流丽。或若篆籀,或若镌刻,其妙处殆若天造。下笔之古,如虫蚀叶。”颜真卿在行书用笔上取法篆籀用笔,其点画圆转遒劲,正是因为篆籀笔法才成功运用外拓笔法,开拓了王羲之以来的用笔体系。彭老师为期六周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学习篆书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学到篆书的婉通与高雅,进而促进自己对其余书体的深入学习。

图片

孙欣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羲之曾经说过:“穷研篆籀,功省而易成”。篆书,是五种书体之首,我通过临习篆书,了解了五体书之间的关系。彭老师在教学中反复强调孙过庭所提倡的“篆尚婉而通”,这五个字在自身临习中,产生了深刻的体会。

六周的课程,我不仅学会了各个碑帖的用笔特征,还掌握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在今后我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地走好学业中的每一步!

图片
田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篆书作为书法艺术发生的源头和其它书体的根源,占有特殊的地位,所以古人有“学书先学篆”的说法。于学书者而言,要以篆籀之气入其它书体,那么作者的作品里面自然既可得“古质”又能见“今妍”。唐孙过庭提出“篆尚婉而通”成为对篆书审美理想的总结与要求。秦代确立小篆的官方正统地位,清代碑学崛起后涌现出一批金石书刻大家,取法秦汉又加以创新自成风貌,如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人,给篆书一体注入了崭新的活力。通过这次的学习,使我对篆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图片
崔召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通过六周的篆书学习,我们等于复习了篆书史上不同风格的作品。在彭老师耐心指导下,同学们对于笔法、章法以及字的结构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逐渐深入到学习当中去。通过学习篆书,对其他书体也有了新的领悟,满满的收获在心,欣喜之余,真心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

图片
END

编辑 | 刘浩然

责编 | 李晓玟

  编审 | 张   娉  

审核 | 王亚超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