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法工具手册(上册)(三)

 百了无恨 2016-01-10

三、选体谈

书体有篆书、隶书、分书、行书、草书、魏书、真书各种。初学者选择时应采何种,说法不一。如康南海说,应从碑书人手;包世臣则主张由唐人正楷入手;也有主张从篆隶入手的。不管说法如何,似乎从楷入手已成公论。从唐至今延续千余年,定为学书法则了。在此,笔者把另外一种初学选体方法介绍如下:

从汉隶入手

南宋人姜夔(白石)在《续书谱》中谈到:“真、行、草书之法,其源出于虫篆、八分、飞白、章草等”。我想这符合文字发展源流。学习书法应从简到繁,从易到难,遵循这样一个原则是可行的。

清代陈介琪在《习字诀》中也主张:人人从汉魏刻石入手。他所指的汉即是隶书。

为什么从隶书人手,好处何在呢?其优点有三:

其一,笔法简易

其二,选型古朴

其三,易于掌握

何谓楷?楷模也。唐真书为楷法,那么汉隶书、秦小篆书就不为楷法?我看是不公允的。在那一个时代,只要是全国通用的标准化的字体,均可称为楷法。现在一谈到从楷入手,言必称唐楷,似乎是狭意了。我们说从隶书入手,也是从楷法入手。在这点上沈尹默先生也说:“先篆隶,后楷固然可以,先楷后篆隶亦无不可。孰先孰后,似乎不必拘泥。”沈先生是主张从唐楷入手的,然而他并不拒绝从篆隶入手。他还说:“我以为,这种说法,不能说他没有道理。”

笔法简易

隶书是从篆书的圆笔转变为方笔的一种简便易写的书体。西晋书法家索靖(幼安)说:“损之来草,以崇简易。黟西晋另一位书法家成公绥(子安)也说:“虫篆既繁,草藁近伪,适之中庸,莫尚于隶。规矩有则,用之简易。”隶书笔法关键在于一字一主笔的蚕头雁尾,隶书无钩变为使转与波脚。(以后隶书篇详述)而唐楷,钩法具多(以柳体字说)


每一种钩不经反复练习是很难掌握的。对于初学者来说,一头扎进唐楷,被那些繁杂的笔划锁住,是很难跳出来的。有些朋友练了三年柳体楷书,仍就不能离开帖独立书写,不敢用行楷书题款者大有人在。

从时间效益来讲,隶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笔法、结构,对初学者熟悉笔性是个极好的锻炼。

从实用价值来讲,隶书实用范围较广。这种书体规矩有则,偏平大方,书写速度比楷书快得多。

从提高情趣来讲,楷书学了一年不见长足长进者不少。这样,情趣低落,学习劲头也随之消弱,而隶书对一个初学者来说,进步是显著的,对提高情趣和调动积极性是有好处的。

遗型古朴

隶书的造型古朴而大方,庄重而宁静。前人说,学隶豢汉,不取唐隶。这主要是隶字的自然情趣古朴所决定的。这种汉隶的造型珍品,多为笔法与刀法协调一致的结果。(后边专

门一篇讲简书的特点)竹简书挥洒自如,长短错落,可称隶书的行草。这对初学书法的同志讲,是难得的书体。当然,这不是说唐楷就不古朴了,如颜真卿的《勤礼碑》、李邕(北海)的《麓山寺碑》,都是很好的法书范本。

汉代是我国书法艺术光辉灿烂的时期,汉隶实为汉代书坛的特有成就。它上承前代篆隶的一些规则,下启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的书法凤范。演化派生其他书体。隋唐以后直到近代,照然楷书盛行,而隶书仍然不废,说明汉隶有它的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崇高的欣赏价值。

易予掌撼

隶书从秦代始创,经过两汉,在楷书未出现之前,一直为通用的汉字楷模。到了东汉,便日趋予工整精巧,结体偏平,主笔出现波磔。这样,初学者可以抓主要矛盾,只要把一字中的主笔波磔掌握了,那么这种字型外观结构也就有眉目了。而其它次要之笔是不须过分刻究的。它笔势生动,风格多样,笔法单一,灵活自然,所求法度又不甚严格。而唐楷有极

严谨的结构和极为复杂的笔法,易使初学者落入森严的法度之中难以自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