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赚钱你就做什么?懂得这4个字,你将不再盲从

 闲云野鹤qpab3u 2022-11-29 发布于浙江

图片

一.羊群效应是什么?

职场上,经常有这样的事例:做IT赚钱,大家都想去做IT;做管理咨询赚钱,大家都一窝蜂拥上去;在外企干活,成为一个嘴里常蹦出英语单词的小白领,看上去挺风光,于是大家都去学英语;现在做公务员很稳定,收入也不错,大学毕业生都去考公务员……全然不顾那是不是真的是自己的兴趣,是不是擅长。

画虎不成反类犬,反而失去了自己的个性。这是典型的羊群效应。

在《墨菲定律》中,羊群效应说的是个体由于真实的获想象的群里行为,从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核心是在群里力量面前放弃个人的理性判断而追随大众的倾向,并否定自己的意见,且不会主观思考事件的意义。

二.为什么要竭力避免羊群效应?

1. 触发羊群效应,会陷入思维定式,面对问题无从解决。

任何框架都会限制我们的发展并且让我们陷在已有的模式里,如果用旧的方式,获得的都是同样的结果,要想有突破,就要用新的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跳出原来的框架,从新的角度去了解并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

日本松下要招聘一名会计,吸引了多人去应聘。第二轮过后还剩下三个进行最终角逐。第二天,三名候选人都穿得漂漂亮亮的过来复试,人事经理却每人发了一件上面粘了黑色墨水的上衣和一个黑色的包并且要求9:00之前要换上白色的衣服并且要看不到黑色的墨水。

第一名和第二名都跑去用水洗了结果没有洗干净,黑色的污点还越来越大。只有第三名,用黑色的包盖住了黑色的污点,效率最高并且效果最后,最终赢得了这次机会。

随大流也许在那个群体中不会出错,但也未必是正确的方向,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的独特性也许才是你的优势。

2. 触发羊群效应,会淹没优势,竞争力减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在同等的条件下,如果你能发挥自己的所长,你的优点会淹没很多缺点,反之,则在羊群效应的影响下,在工作上,与他人拉开越来越有差距。只有极力避免,才能让自己承担更多的工作,实现更多的可能。

我身边就有一个典型事例。当同学都去学大热的英语的时候,朋友小张却发现自己对英语不感兴趣反而西班牙语的韵律很吸引他,并且让很多人都头疼的抖舌音他却很自如的就能掌握,因此他遵从了自己内心选择了小众的西班牙语。

毕业的时候,有家全球知名的公司,待遇优厚,环境宽松并且能提供很多的出国培训的机会,大家对这份工作都抱有深深的期待甚至学霸还势在必得。然而他们的要求就只有一条,要精通西班牙语。

小张凭借着西班牙语这个优势一路过关斩将,毫无悬念的得到了这份工作。进去之后,小张发现这份工作再适合不过了,她喜欢旅游,这份工作要经常飞来飞去;她喜欢跟人交流,这份工作让她有跟无数人交流的机会。在这份工作上,她收获的不仅仅是收入学识,还让她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让工作真的成为了一种享受。

有人说,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走到最后的人并不多。同样也是,当你选择一条人少的路时,虽然和大多数的人不一样,但是谁又能说,你看到的不是别样的风景呢?

3. 触发羊群效应,会让求知欲降低,见识和眼界缩窄。

独立思考可以让我们更清晰自己的目标并且坚持自己的初心,让我们对自己的目标和初心进行更多的探索。只有避免羊群效应,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才能精准的抓住。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朱清时在大三时被分配到青海做铸造工人。其他的同学大都放弃了学业,整天打扑,喝酒,但是朱清时依然坚持学习数理化和英语。六年后,中国科学院决定在青海做一个重要的项目,这时,朱清时脱颖而出,开始了他的辉煌事业。有人说他成功是因为运气,可是如果他和别人一样整天沉迷于喝酒打牌,他也不一定能被发现也就做不出那么高的成就了。

三.如何克服自己的从众心理,彻底摆脱羊群效应的影响呢?

1. 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力。

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就是根据表面可以看到的果,去追溯后面的因。探索事件发生的起因,了解其过程,对结果的形成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找出真正的原因。

透过现象看本质只要三步:

第一步:客观看待和接受结果。对结果不要质疑不要有情绪,客观的接受结果的不同。

第二步:梳理过程。把事情的经过梳理一遍,盘点所有可能造成结果的原因。

第三步:链接结果和过程。找出过程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这三步之后,能精准的定义问题在哪里,为什么会发生,找出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

有一家牙膏厂,产品优良,包装精美,受到顾客的喜爱,营业额连续10年递增,每年的增长率在10%~20%。可到了第11年,业绩开始停滞,后面两年也如此。高层会议上,经理们纷纷从牙膏的配方,牙膏的包装,牙膏的销售渠道各个方面开始想对策并且彼此指责对方的工作没有做好。

只有一位年轻的经理说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将现在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原因是消费者每天早晨挤出同样长度的牙膏,开口扩大了1毫米,每个消费者就多用1毫米宽的牙膏,消费量将多出不少,这样实际上是扩大了需求进而会影响销售量! 公司立即更改包装。到第14年,公司的营业额增加了32%。

图片

2. 学会多角度观察问题,摒弃一元视角。

一个事物总是有着多面性,而我们容易从自己最熟悉最在意的角度去观察但是忽略了其他方面,形成所谓的一元视角。这样得出的结论不完整不均衡,多角度观察问题,从不同的方面看待事物,得出的结论也就更有说服力。

如何多角度的看待问题,可以分三个方面:

01. 开拓视野。多看书(甚至看电影),多与别人沟通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想法,你能够获得很多不一样的观点 。

02. 换位思考,挑出自身的角度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看到问题的另一面。

03.发现问题背后的问题,就是力争不去表象化的看事情, 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问到问不出来为止。

著名的哲学家罗素,在1924年的时候来到了中国的四川,那时候的中国军阀割据,民不聊生。而且当时还在夏天,天气非常闷热。罗素和随从坐了那种两人抬的轿子上峨眉山。山路陡峭,几位轿夫累得大汗淋漓。罗素心想,他们一定很不喜欢我们这些坐轿子的人,那么辛苦还要抬我们上山。或许他们还会思考,为什么他们是抬轿子而不是坐轿子的人?到了半山腰休息的时候,罗素观察到几个轿夫聚在一起有说有笑,一点没有责怪他们的意思反而还很高兴今天有这么多坐轿子的人让大家都有活儿干。

不要拿自己的视角去衡量别人,毕竟事情永远不会只有一面。

3. 学会结合自己的优势,深挖自己的潜能。

科学研究,只有在自己感兴趣又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工作上,人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所以与其今天跟风这个,明天跟风那个,形成不了自己的优势又分散精力,不如聚焦深耕一个领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力。

杨绛先生的父亲曾经对她说过:“选择你喜欢的,喜欢,说明性之相近,就是最相宜的。”。所以杨绛先生选择了她最喜欢的文学,最后翻译了堂吉诃德,创造了脍炙人口的话剧,写了很多富于人生哲理的书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如何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呢?有两种主要的方式:

01 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且更进一步。

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为自己的兴趣,多做一点努力和尝试。什么是更进一步呢?就是在目前做的事情上面,再多做一点。

有人说我喜欢睡觉,怎么可以更进一步?有方法!

著名的睡眠大师尼克.利特尔黑尔斯就研究睡眠以及从如何从运动,饮食睡眠环境和睡眠程序等方面改善睡眠质量,并且成了曼联御用运动睡眠教练。他提出的R90睡眠周期更是对睡眠观念的全面挑战。

对事物的喜欢,不要只停留在感官方面,实践,改善,再实践再改善,你的能力就这样被锻炼出来了。

02 回忆并总结自己的成就事件。

哪些事情是你一想起来就觉得自豪有成就感的,列出来,然后总结这些事情上,你用到了什么技能,这些技能就是你的潜力所在。比如一年看书100本,这些事情上你会用到自律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目标制定和执行能力,这些能力,这些都是你有的技能,可以再加以利用。

图片

4. 学会抬头看世界,找到优势和世界的链接。

只埋头做事也不可取,也要看看外界在发生什么,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空间和平台。这才是在熙熙攘攘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最佳方式。也是我们聚焦深耕的意义所在。

2004 年,诺基亚的研发人员就已经研发出能上网、大屏幕、触摸界面的智能手机,但是公司高层认为成本太高而否决了这项提议,之后的情形却让人出乎意料,现在的触屏智能手机大当其道而诺基亚几经折腾之后还是几乎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公司如是,个人也是如此。死守着过去的经验,难以应付时代的变化。

如何看到和外界的联系呢?根据二八法则,我们可以花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在自己的主要领域上进行深耕,另外的百分之二十去尝试新的事物。这些新的事物蕴含着新的可能性,并且可以尝试和你的主要领域进行链接。

我有一个朋友,自己的主要领域是机器人研发,但是对演讲很感兴趣,所以在下班之余又参加了演讲培训班,整天写稿练习忙得不亦乐乎。后来有家公司需要一个机器人研发的培训师的时候,他顺利转了过去,薪水翻了好几番,在新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更高的价值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感。

四、总结

只要还能思考,恐惧就不能完全控制一个人。会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变,不会思考的人晕头转向。而处在羊群效应中的人,因为散失了思考而被恐惧攫住,做出不合理智甚至不合常理的决定,耽误自己优势的发挥,影响自己的发展。然而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而不只在于生存。所以多个角度看世界,在趋势下保持清醒并挖掘自己的优势,是我们赶走羊群效应在职场中精进的法宝。独立思考,你值得拥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