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半匠心,一半诗心(上)——专访实力派盆景作家张志刚

 寒山壹翁 2022-11-29 发布于广东
受访人、供图:张志刚  
文章来源:《中国盆景赏石》2022-7#
图片
“归乡”  榆树、龟纹石 

高110cm 盆长130cm 张志刚作品

“凡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即创作亦难尽善尽美。”

以上是朱光潜先生对艺术家的一段精妙阐释,身为盆景艺术家,更需要守得住匠心,留得住诗心。本期受访人张志刚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兼具匠心与诗心的实力派盆景作家,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盆景故事。

图片

张志刚,1975 年 1 月生,山东寿光人,现居安徽黄山。国家注册建造师,风景园林工程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BCI 国际盆景大师。现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副秘书长,北方菩提园林顾问。

1994年始追随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教授系统学习动势盆景,对松柏盆景、杂木盆景、树石盆景、山水盆景及庭院景观均有深入研究。

2006 年在安徽歙县营建励志园。创作上师法自然,注重立意,因材施艺,见机取势,以动为魂,组合多变。其盆景作品饱含情趣与意境,富于民族特色,且形式多采,不拘一格,神形兼备,意趣悠远。多次在国内、国际展览中获大奖,代表作有“春潮澎湃”、“高山流水”、“舞动的山林”、“苍松迎客”等。

2017 年加入北方菩提园林,并成立“张志刚大师工作室”,运用盆景的理念和手法融于园林景点的建设,参与的松石景观作品多现于街头、公园、假山及庭院。

在《花木盆景》、《中国盆景赏石》等刊物发表专业文章 30 余篇。2016 年出版专著《中国树石盆景》(中国林业出版社)。2020 年 7 月,中国邮政发行“匠心神韵——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张志刚作品鉴赏”纪念册。

近年多次参与国内及国际盆景展会的评比工作,并多次参与全国盆景培训班的教学工作。历任“2019 年国际盆景赏石大会”评委,“2019 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评委,2020 年“第十届全国盆景展览”评委,2020 年“第一届全国盆景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及 2021 年“第三届中国杯盆景大赛”评委。

图片

“气贯长虹” 榆树 飘长85cm 张志刚作品

图片
“又见云飞松舞时” 黑松 高115cm 宽120cm 
张志刚作品 赣州陈锡松收藏
图片

“古木争荣” 对节白蜡 高50cm 宽80cm 张志刚作品

图片
“大地微微暖气吹” 对节白蜡 

高100cm 盆长150cm 张志刚作品

图片

“清江枫影” 三角枫、龟纹石 

高120cm 盆长150cm 张志刚作品

图片
“小鸟天堂” 对节白蜡 

高100cm 宽110cm 张志刚作品

图片

“苍松迎客” 黑松 高125cm 宽110cm 张志刚作品

图片
“高山流水” 五针松、石灰石 高115cm 盆长130cm 

张志刚作品 黄山鲍家花园收藏

图片

“空谷仙踪” 山松 高105cm 宽100cm 张志刚作品

图片

“山花烂漫” 杜鹃 高65cm 宽90cm 张志刚作品

问:请谈谈您与盆景是怎样结缘的?又是如何爱上盆景的?

答:很多人在生命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节点,成为人生的转折点,我也如此,令人想不到的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会与一本杂志有关,它影响了我以后的一生,也可以说是我人生的“引路人”,它就是——《中国花卉盆景》,当然,这本国字号专业刊物已停刊了,非常遗憾。
我从小喜欢侍弄花草,1991 年在学校就订了《中国花卉盆景》,杂志中那五彩缤纷的花卉图片及栽培知识给了我很多的收获,同时也开阔了我的视野。在那个还没有网络的年代,期待新一期杂志的到来是我每月的梦想。渐渐地我被杂志中刊载的盆景感染了,一件件形态各异的树桩盆景令我感到神奇,一盆盆充满生机的山水盆景给我震撼,虽然那时还缺乏鉴别能力,但盆景的魅力远远超越了花卉,给了我很多遐想和冲动。
图片
励志园听风轩
1993 年夏,杂志上刊载了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在北京举办“第七届园艺与盆景艺术培训班”的消息。我看到后非常兴奋,就立即报了名。同年 9 月我来到北京,第一堂课就是我后来的恩师贺淦荪教授讲的,他渊博的知识、深厚的美学基础及独特的艺术风格深深地打动了我。接下来赵庆泉、汪彝鼎、张尊中、陆志伟、陈象川、唐学山等老师分别从盆景和园林的不同角度作了深度的诠释。这次培训班使我对盆景有了新的认识,这些老艺术家的人格魅力更是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暗下决心,决定拜师学习盆景。

后来,有幸成为贺淦荪老师的学生,这是我一生的荣幸。

图片

张志刚与恩师贺淦荪先生早年合影

问:您的恩师贺淦荪先生是我国杰出的盆景艺术家、理论家和盆景教育家,在您的盆景生涯中,贺先生对你影响最大的方面是什么?
答:我随恩师学艺 8 年多,受其影响颇多,盆景方面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提出的动势盆景理念,这些年我也一直在践行。
所谓“动势盆景”,是指形式上给人以“动”感,展现“自然的神韵,活泼的节奏,飞扬的动势,写意的效果”的艺术特色的作品。这个“动势”而并非单指飞扬的“风吹式”,其实它有很多表现形式,这一点上很多人存在误解。用材上也不局限于树木盆景,而倡导“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起来。
图片

贺老师题字

老师以前反复强调:盆景造型必须狠抓“动势”这一特点;在“动”字上狠下功夫。只有“动”才能表现自然景物的丰姿神采;只有“动”才能一传自然之神,二传作者之神,融二神于一体;只有“动”才能展现时代进取精神,突出时代的主旋律。
“动”是绝对的。一动则千姿百态,景象万千;但动又是千变万化的,有运动规律的,不能定些固定模式来束缚创作个性发展。就树的变化而言,上插在动,横倚在动,下垂也在动;风吹能动,雪压也能动,行云流水都在动。由于树种、树龄不同,外因条件不同,动的姿态也各异。故要求作者努力提高艺术思想境界,“胸有丘壑,立意为先,形随意定,景随情出,因势利导,变化万千”。
图片

励志园小景

近年,我才深深的理解老师后面这句“要求作者努力提高艺术思想境界”的重要性,以前思维简单,还是多流于形式和表面,缺乏深入。我的亲身体会是作品要形神兼备,必须赋予真情,其次是对于形式美和抽象美的深入理解,二者交融于心,方能注入树间,进而出神入化。“动”的表面看似是体现在作品的外在形式,其实不尽然,而是植根于作者的内心和灵魂,胸有丘壑,意在笔先,方能枝枝有神,飒飒有声。
恩师不光是盆景艺术家,还是美术教授,他对美学的研究有相当深度,将其运用盆景造型中游刃有余,我们师兄弟皆从中受益良多。
图片

励志园小景

问:您的盆景园取名“励志园”,能跟我们讲讲园名的含义吗?请从规模面积、盆景品种数量、建筑风格等方面简单介绍一下“励志园”。
答:2003 年春我到鲍家花园工作,这里收藏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名家之作,风格各异,树种也很杂,有很多树种我之前都没接触过。例如松柏等树种自己以前虽见过但没养过,所以在造型和养护方面根本没经验可谈,甚至上不去手,这让我感到后怕,认识到自己学浅力微,进而也深切体会到盆景的宽泛和博大精深,学无止境,同时让我也充分意识到作为管理者“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否则就是乱指挥。老师也经常提醒我,作为年轻一代的盆景人,要脚踏实地,要广学博采,以后还要拿出自己过硬的作品。
为进一步提升创作水平,增加更多的经验体会,2006 年秋我在鲍家花园对面购买了 4 亩地,围墙建房,购树造园,草创了自己的盆景基地——“励志园”,以此励志,力图践行。恩师贺淦荪先生还专门为我题写园名。
图片

贺淦荪先生为“励志园”题字

励志园现有大小盆景 500 余件,都从桩坯养起,也有部分是从扦插苗养的,品种相对较杂,杂木类和松柏各半,还有不少树石水旱组合盆景。
前园作为成熟作品展示区,后园是培养区,经过 15 年的精心培养,很多普通的素材也华丽变身,变得不普通,像“舞动的山林”、“水木清华”、“又见云飞松舞时”、“苍松迎客”、“啸傲风云”、“春潮澎湃”等等大家熟知的作品,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大部分已为业内大佬收藏。
图片

励志园小景

问:您曾在黄山鲍家花园担任盆景园林部主任,与您的师兄郑绪芒先生共同创作了当时国内最长的树石景观盆景“江山如此多娇”,十分壮观,能谈谈您创作这个作品时的灵感以及心路历程吗?
答:这个作品的创作是在 2003 年 6 月,距离现在已有 19 年了,谈起那段经历,还恍如昨日。当时韩国政府要组织一个数百人的考察团来黄山,签订旅游合作意向,为提升鲍家花园盆景的核心优势,黎坚董事长在会上突然提出想在“沁芬轩”前创作一件重量级的特大型树石盆景,气势一定要大,品位要高,但留给我们的时间却不足十天。
会后我们立刻赶到盆景园,位置和规格由董事长现场敲定,具体方案由我拿,说真的当时我也懵了,在十天内完成一件 21 米毫无准备的大型盆景,简直不可能,当时自己年轻气盛也就硬着头皮承接下来了,但心中却一直七上八下,因为我之前也没有树石盆景的创作经验,另一主要原因是时间太紧,现在还一无所有。
接着大家又回会议室细化方案细节。
图片

“江山如此多娇” 张志刚、郑绪芒作

既然是盆景,就要造盆,还要营造背景墙,这方面倒是有据可依,师兄刘传刚先生年前创作的“徽州人家”就坐落于眼前,它盆长 8 米,我们依此调整比例即可,具体这一块由师兄郑绪芒和工程部谢工立即着手准备和联系施工队;石料采集、盆景画面规划及施工由我负总责。
对于石料我们的考虑是用芦管石,这类石头虽属软石,但外部多钙化,有很强的硬度,局部也能吸水(在皖南地区不用考虑冰冻),以峰状为主,外表多变化,适合崇山峻岭的表现。会后我与公司副总汪苏群先生连夜赶往武汉觅石。
在朋友吴正南的引导下,两天都辗转于武汉几个盆景市场,最后锁定几个山石商家,大小勉强能凑 150 来块,约十来吨石料。接着连夜找小车分别将石料向滨江花鸟市场集中,凌晨一点开始装大车——经过一晚上的折腾,终于在天亮前驶离武汉。
尽管疲惫不堪,但在货车上我却毫无睡意,脑海中都是石料,想着如何构图,如何表现,经过一天的颠簸,脑海中的形象也逐渐清晰起来,终于在傍晚时分也回到鲍家花园,这时现场工人还在加班,浇筑盆底。
夜里我迫不及待与师兄商量我的构思和施工细节,立意定得很高,想用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为题,画面以群峰作为主调,通过多种景观的交互运用,使其自然而又真实地再现祖国的壮丽河山之美。在布局上,按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规律特点,广设景点,多味调和,高下相应,力求和谐,将峰、岭、坡、崖、台、洞、峡、潭、亭、桥、路、岛屿等等景致尽融其中。
图片

引游客频频驻足

在构图上,采取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相结合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而言,都力求景观的独立完整性,将来无论观众从哪个角度拍摄留影,均可取得好的效果,从而达到一种“步移景异,移步换景”的艺术效果。
考虑到画面的生动性,我提议将真水引入盆中,右侧主峰“瀑布”倒挂,一泻千里,左侧客景“溪流”斜出,千回百转,整体动静结合,自会趣深意浓……
设想再好能否达成意愿,我们当时谁都没底,因为时间只有一周了,已经刻不容缓,没时间再仔细研究细节,最后决定分工协作,每人带三个民工负责一侧,师兄负责右侧主体,我做左侧部分。
次日早晨,混凝土只是初凝,我们就上去立峰了,经过5 天没日没夜地鏖战,石景结构完成,后面的背景墙也刚刚刷白完工,第六日将植物搭配完毕,看到抢出来的作品,我当时眼睛也不由湿润了。
图片

张志刚先生

尽管后来我们自己推敲,发现作品存在很多不足,但我从不遗憾,因为我们是在不可能中做到了可能,就因为这个“第一次”大胆,才有了我后来的坚定自信和多次突破。
现在每每想来,还很留恋在鲍家花园的日子,对“江山如此多娇”的诞生更是历历在目,今生难忘,在鲍家花园开园 20 周年之际,谢谢您提能到她,给了我回眸的瞬间。

问:您认为一个真正的盆景技师应具备的素质是什么?

答:盆景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有生命的雕塑”,可见其艺术高度,作为一个真正的盆景技师应具备较高的素质和修养,简单地说:“爱树,懂美,博学,多技”。
首先是热爱自然,喜欢树石,然后才有可能去精心养护,去研究,进而创作。
其次要有美的熏陶和教育,胸无丘壑,不懂虚实,其实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盆景技师,这一点很重要。
博学广采是指文化修养方面要有阅历积累,这样会使作品变得有内涵,有深度。
图片

“青云出岫”榆树 60×85cm 张志刚作品 北京杨永收藏

多技是指盆景专业层面,尽可能的有多树种,甚至多种类型盆景的学习研究体验,否则看问题容易片面,因为我的切身体会是没有实践根本没有发言权。
补充一点,最好要淡泊名利,不能太急功近利。
问:您曾多次受邀担任各大盆景展的评委,以您专业的角度来看,您认为目前中国的盆景展的评比方法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答:近年来我参与了很多国内盆景展会的评比,置身其中,有所体悟。中国盆景的复兴之路已有 40 余年,中国盆景的整体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既有广度,更有深度。但下一步如何深入发展,使我们由盆景大国逐步走向盆景强国,其中就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研究,这里面也包括展会评比问题。
图片

受聘为 2019 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评委

中国盆景文化博大精深,按用材分为树木盆景、山水盆景、树石盆景三大类,在展览中因展陈观赏的特殊性通常又外加观花观果盆景和微型组合盆景,不同的盆景类型在外在形态、造型技艺、空间构图、艺术表现力、意境神韵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各有千秋。加之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文化差异很大,纵然都是树木盆景,不同树材及各地的手法和理念也各有不同,各有其韵。因为这些才造就了中国盆景百态千姿,异彩纷呈的局面,我们的原则应是倡导“百花齐放”,多姿多彩,但当前盆景展会多年“一成少变”的模式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整体的深入发展,甚至影响了部分作者的积极性,其原因是评比不够细化、评委全能角色及监委监督不力等方面影响所致。

图片

2018 年 1 月与赵庆泉(中)、韩学年(左 2)大师应邀出席香港“岭南盆景绿香江”交流活动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术业有专攻”,每个人的所学和能力都有所限,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在盆景领域,能精于两三个类型,都很不错了,不可能样样都懂,都有深入研究。诸如有人擅长松柏造型,但杂木盆景就少有实践;有人精于杂木,对松柏又缺乏经验;有人对树木盆景有一定研究,但对于树石盆景、山水盆景毫无体验;虽精于大盆景制作,但对小盆景组合未必擅长等等,即使是中国盆景大师也是如此,每人都有擅长的一面,但对于其他盆景类型未必熟知,例如我早年研究杂木盆景,后是松树盆景,对于水旱盆景和山水盆景也有涉猎,但对于柏树的雕刻就缺乏实践,进而导致对柏树盆景的浅识,有时在一些盆景制作比赛现场,看到一些优秀的年轻选手,我都自愧不如。

图片

2018 年 4 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陈晓丽(中)为赵庆泉(左)、张志刚颁发“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

中国盆景要想深入发展,在研究以及展评等方面必须分类细化,决不能笼统,否则,还是穿新鞋走老路,限于表象。在评委的任命上,也应打破传统“一锅端”式的评比方法,借鉴国内其他艺术大赛的做法,选择淡泊名利、艺德高尚,且有真正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纲,未必局限于盆景大师,实行分类、分项评比方案,即组成至少两个评审组,分别对树木盆景及山水树石类盆景加以评选(甚至可以进一步细分,对松柏盆景和杂木盆景也区分评比)。以突出评委的专业性,尽可能地使人尽其才,发挥专长,以保证最终评比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图片

2021 年 1 月与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徐昊(右 1),清华大学教授、博导李树华(右 2), 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中国花卉协会盆景分会副会长盛影蛟(右 3)共同参加论坛活动

关于盆景的评比方法,赵庆泉大师在 2020 年《关于盆景展评比的思考和建议》一文中提出“可采用评议法、表决法和打分法三结合的办法”。我们在去年中国花卉协会盆景分会与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杯盆景大赛”评比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相对单纯的评议法或打分法更快捷有效,公正客观。正如赵老师所言“评议有助于评委更全面地鉴定作品,并可节省大量的时间;表决和打分则更能体现每个评委的独立意见”。

图片

“空谷松影” 黑松 高 100cm 宽 150cm 张志刚作品

操作时,首先采取评议法,按得奖总数选出入围金银铜奖的作品。遇到有争议时,可举手表决,以多数评委意见为准。

然后由每个评委分别对入围作品逐件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统计出每件作品的总分。评委打分完成后在每张评比表上签名确认。

再按总分进行排序,定出金、银、铜奖。最后由全体评委、监委对评比结果进行一次核查。发现问题可采用评议加表决的方式处理。处理结果经监委会通过。

图片

“赤壁怀古”对节白蜡、杜鹃、鸡骨石 高 65cm 盆长 150cm 张志刚作品

问:您觉得现在中国的盆景展和过去相比有没有什么新变化,新趋势?

答:2020 年以前,中国的盆景展览达到了历史上空前活跃的程度,可谓巅峰,国内几大盆景组织轮番组织展示,上到国家大展,国际大展,再到省级展会,甚至区域性展会,下到市县级活动更是不计其数。近三年因疫情影响,几乎停办。
图片

“西风舞” 对节白蜡 高 140cm 宽 120cm 张志刚作品

和过去相比,现在展会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展台、展厅的不断变化,已逐步由室外向室内过渡,可见组织者的用心及盆景地位的提升。现在展台的设计和布置都很精心,很多室内展厅都强化了灯光配置,使盆景的展出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室外展台在整体的布局及背景的处理上面也往往颇多创意。

图片

其次随着盆景的发展,很多专题展层出不穷,带动了各类盆景的空前活跃与全面发展,如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与遵义盆景协会联合主办的“金弹子盆景专题展”、“杜鹃花盆景展”,盆景乐园网站在多地主办的多届“中国风小微盆景展”,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举办的“水旱及山水盆景展”等等,都有力地促进了行业发展,使很多地域特色鲜明的盆景活动也相继呈现,如重庆花卉盆景协会 2020 年举办了“杜鹃盆景专类展”,安徽盆景艺术协会在芜湖组织了“首届老鸦柿展”等等。
图片

“春潮澎湃”龟纹石、对节白蜡、六月雪 高 100cm 盆长 120cm 张志刚作品

这些专类展或专题展的逐渐增多,也体现了我们中国盆景正向高、精、深方向深入发展的新趋势。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