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V不容忽视,竟可诱发早产

 文进玲玉 2022-11-29 发布于江苏

图片

细菌性阴道病(BV)是以阴道内正常产生过氧化氢的乳杆菌减少或消失,而以兼性厌氧菌及厌氧菌增多为主导致的阴道感染。临床显示,妊娠期BV的发生率非常高,围产期BV的发生率在10%-40%[1],患BV患者主要危险因素有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流动人口、平时性生活频繁、近两周有不适感[2]。BV对孕产妇的身体质量和新生儿的健康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3],妇幼保健机构应将产前BV筛查及监测作为孕期常规检查,同时,应加强对BV的关注,尤其是妊娠阶段健康知识的宣传,促进产科质量提高,确保母婴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细菌性阴道病
Bacterial vaginosis

图片

图片

BV的典型临床特征是患者阴道出现恶臭、水样、灰色的分泌物。虽然BV是阴道炎的一种,但并无炎症的病理特征,因此不能被称为“细菌性阴道炎”。由于BV不是炎症过程,当出现红斑、裂隙或出血则提示混合感染或存在其他病因[4]。正常阴道pH值为4.0~4.5,当患BV时pH值会升高到4.5~7.0[5],呈弱酸性偏中性。

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妊娠期合并BV的孕产妇可引发流产、早产、足月前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以及由于早产导致的新生儿低体重、新生儿脑瘫和新生儿黄疸等,显著升高了围产儿病残率和死亡率[6]。其次,妊娠合并BV会增加早产儿的各种并发症,因为与BV相关的致病菌能通过母婴传播造成宫内胎儿感染,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受限、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胆红素升高及感染性疾病等不良结局的发生[7]

图片

图片

有关BV致早产的机制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一些引起BV的微生物所产生的酶,被认为是侵入性致病因素的致病因子,微生物可利用其自身产生的这些酶来干扰母体宫颈及阴道的宿主防御体系,使得妊娠期间无症状宫内感染的危险性增加,进而增加早产的危险性,系列的研究发现BV的主要菌群如加德纳菌、解脲支原体和人形支原体均可产生唾液酸苷酶、二肽酶、粘多糖酶、弹性蛋白酶[8],这些酶可通过局部扩散放松扩散到子宫颈,分解子宫颈基质,软化子宫颈。在此要特别提到粘蛋白水解酶类,包括粘蛋白酶和唾液酸苷酶。

1
粘蛋白酶的作用

粘蛋白是一类由流动可变的糖蛋白组成的复杂的水凝胶物质,在生殖道中起着重要而复杂的作用。黏膜表面的粘蛋白能够保护宿主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侵害,在妊娠期间还可以阻止微生物由下生殖道进入宫腔内,粘蛋白酶能够有效地分解具有保护作用的粘蛋白外壳成分,增加细菌在宿主粘膜表面的附着力,使之更易侵入并向深层上皮细胞扩散。


2
唾液酸苷酶的作用


唾液酸苷酶则能够切断连接糖蛋白,糖脂与唾液酸之间α-糖苷酶。当组织暴露于唾液酸苷酶时会被去除接近末端的糖链而导致细菌对其附着力的增加。此外它还可以阻碍成纤维细胞中骨胶元的合成。在混合感染中,若有一种微生物产生粘蛋白水解酶便可改变宿主黏膜通透性,使其他细菌也可更容易与宿主上皮细胞结合侵入。动物实验证明,唾液酸苷酶活性与早产,胎膜早破、低体重儿等一系列不良妊娠后果有直接关系,不仅如此其活性与BV之间存在一定的量的关系。

此外,研究发现,BV感染菌群可激活磷脂酶A2花生四烯酸,促进前列腺素的形成,产生炎性介质IL-2β肿瘤坏死因子诱导产生环氧化酶而软化子宫颈,促进子宫颈过早成熟,刺激子宫收缩,同时细菌产生的毒素以及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也通过局部扩散或进入血循环,干扰全身或局部的细胞因子网络正常的平衡,上述变化的最终结果诱导早产的发生[9]

图片

迪瑞医疗自主研发全球首台全自动妇科分泌物分析系统,可通过线索细胞联合唾液酸苷酶和脯氨酸氨基肽酶诊断BV。线索细胞为鳞状上皮细胞黏附有大量加德纳菌和厌氧菌,使细胞边缘呈锯齿状,核模糊不清,表面毛糙,有斑点和大量细小颗粒,在染色液的作用下线索细胞质染成浅红色或红色,细胞核染成深红色,是临床诊断BV的重要指标。唾液酸苷酶广泛存在于病毒之中,唾液酸苷酶阳性与BV、生殖道肿瘤或其他炎症等有关,唾液酸酶是加德纳氏菌、普雷沃菌、拟杆菌等BV致病菌分泌的特异性酶。脯氨酸氨基肽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和细胞的亚氨基肽酶,它催化含有C-末端脯氨酸或羟脯氨酸2肽的水解,对胶原合成和细胞生长过程中脯氨酸的再循环起重要作用,脯氨酸氨基肽酶是由阴道加德纳菌、动弯杆菌和其他一些厌氧菌产生,是BV相关病原体所分泌的特异性标志酶。

参考文献:

[1] 贾利刚,张媛,田菲,等.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后对妇女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重庆医学,2017,46:503-505.

[2] SUZNAAE R,SUSAN K S. Bacterial vaginosis :a primer for clinicians.[J]. Postgrad Med, 2019, 131(1):8-18.

[3] 佟玉,邵小光. 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环境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 [J]. 中国当代医药,2017,24(8):93-95.

[4] 郑桂珍,喻莎,曾丽琼. 非淋菌性阴道炎与胎膜早破早产的关系及对围生儿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54-56.

[5] NEAL CM,KUSLH,ECKERT LO,et al. Noncandidal vaginitis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 Am J Obstet Gynecol, 2020, 222(2):114-122.

[6] Donati L,Di Vico A,Nucci M,et al. Vaginal microbial flora and outcome of pregnancy [J]. Archives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2010,281(4):589-600.

[7] 孙志琼. BV与甲硝唑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 [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7,24(5):67-70.

[8] 张欣,徐行丽。阴道唾液酸酶检测在BV及绒毛膜羊膜炎诊断中的价值。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2,37(10):588

[9] 杨蔚.BV与早产的关系研究进展 第24期.中国妇幼保健,2007,22 :3458-345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