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知识(64)“贫不及素”中   的“素”指的是什么?

 智者1111 2022-11-29 发布于山东

       在纸出现以前,人类曾经使用过许多材料来写字记事。我们的祖先最初是把文字刻在龟甲上或兽骨上,叫做甲骨文。商周时代,人们又把需要保存的文字铸在青铜器上,或者刻在石头上,叫做钟鼎文、石鼓文。到了春秋末期,人们开始使用新的书写记事材料,叫做“简牍”,“简”就是竹片,“牍”就是木片。把文字写在竹片、木片上,比刻在甲骨上、石头上,比铸在青铜器上,要方便得多,容易得多,可就是连篇累牍,十分笨重。

       当时,也有用绢帛作书写材料的,故《墨子》曰:“书之竹帛,传遗后世子孙。”但绢帛价格昂贵,一般人用不起,就连孔圣人都说:“贫不及素。”这里的“素”,指的就是绢帛。汉代一匹绢帛(长约10多米,宽不及1米)的价格相当于720斤大米。

      《北堂书钞》记载了东汉人崔瑗用不起绢帛,以纸抄书送给朋友,特附言致歉:“今送《许子》十卷,贫不及素,但以纸耳。”这一段话反映了人们当时轻纸重帛的观念。

      随着造纸术的不断改进与提高,造纸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纸书的数量与纸张的优越性被人们所充分认识。到两晋南北朝时,纸张已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写纸书取代了帛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