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读的是画,实际上是在读自己,读自己的兴趣、习惯、能力

 黄洪平lqaezmaf 2022-11-29 发布于上海

我在以前写的一文中说,画画的画的是自己,其实呀,读画的读的又何尝不是自己呢?

记得在江西师大美术系学中国画的时候,老师讲八大山人的作品怎么怎么好,我们都很困惑,尽管老师口口声声说这好那好,说你要这样看,你要那样看,却依然看不出什么名堂。

文章图片1

八大山人杂画卷局部

那时我读到的是:比例不够准,结构不大对,层次不够丰富,空间不够强,颜色也不怎么漂亮。

文章图片2

八大山人作品

虽然这个大家比我们强许多,但是他画出来的画,画面黑乎乎,冷清清,空落落,美在哪里我们感觉不到,哪有老师说得那么好。

文章图片3

八大山人作品局部

后来去青云浦八大山人纪念馆参观,那时我已经留校执教几年了,比初学时能力水平都提高了些,审美的经验,艺术素养也有了些改观,就读懂一些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八大山人作品之美才一一呈现。

文章图片4

八大山人作品局部

文章图片5

八大山人作品局部

文章图片6

梅花八哥

文章图片7

喜登高枝

文章图片8

梅花小鸟

对八大山人作品美的认识过程,使我意识到读画审美,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与一个人的年龄大小、知识水平、审美好尚、审美习惯,审美经验、艺术素养等息息相关。面对同一美术作品,有的会视而不见,有的会驻足细品;有的会不屑一顾,扫眼而去;有的会让人流连忘返,甚至过后还津津乐道;有的让你读出平淡,有的读出新奇,有的读出丑,有的读出美;认知和感受的差异有时候还真的很大。

文章图片9

一个故事

怎么会是这样的呢,不妨假设一下,可能更容易理解。假如一个小学生,一个中学生,一个大学生,一个画画的,同时读一张画,他们读出来的一定大不相同,这应该是不言而喻且无须多说的 ,对吧?

文章图片10

山果

对这个假设你也许会有点感冒,心想,这个作者学了几年画不得了啦,抖呀抖的。真的不好意思,因为情况就是这样,一个小学生就是不如中学生、大学生,在门外和门内看问题多少会有些角度的区别和感觉的不同。由于读画者的年龄、经历、能力、水平、兴趣爱好不同,修为、品格不同,审美习惯、审美经验不同,因此各自读出来的内容不同,感受自然不同。

文章图片11

心系故乡月

如果你还不信,我接下来再贴几件习作给你看,相信会有你还觉得马马虎虎还过得去的和太差劲的。如果你和父母、子女、朋友、同事一起读,听听他们的感受是什么样的,然后再和自己的感受作个比较就会明白,你不妨试试。

文章图片12

秋色

文章图片13

微风

文章图片14

人物写生

文章图片15

新放

所以说我们读的是画,实际上是在读自己,读自己的兴趣、习惯、经验、能力……

读画的过程是一个品评的过程,是一个调动自身学习、工作、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进行品评的过程,一个欣赏的过程,也是一个取舍的过程,一个学习吸收的过程。这由读者的需要和目的决定。但无论从什么目的出发,通过读画都可以愉悦身心,增加审美经验。提升鉴别能力欣赏水平。

文章图片16

秋思

因此读画对一个画画的人说尤其重要,关于这点凡是学画画画的人都知道,用不着我多啰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画了几十年的画,就读了几十年的画,而且现在还在读。和你一样读到平淡也读到神奇,读到丑也读到美,读到迷茫也读到清晣……,当然读到的都是我自己。为了争取读出更好的自己,以后我还要继续读下去。

文章图片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