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息自心于呼吸间,让生命焕发自然的光彩。

 知本学社 2022-11-29 发布于北京

 
我们的生命一直处于负累的状态。虽然都以为自己在珍惜生命,爱护自己的身体,可惜的是,基本上都做错了。偏食暴饮、过度劳作、酗酒晚睡、纵情声色等,让生命不断地消沉、衰老。不仅仅如此,还有那些负面情绪所造成的生命阴耗,更甚于前面的那些日常行为,比如愤怒、猜疑、嫉妒、担忧等,以及种种欲望引起的渴望、期盼等。


我们需要做出改变,让生命回复活力。


有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那就是:观照自己的呼吸,息自心于呼吸间。


息,其本意是气息,意即是通过鼻子,身体实现内与外的气机交接。用在此处,则是停止、平复。自强不息中的息就是这个意思。


在没有事情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或者是坐、或者是站,让身体放松。要注意一点,不能歪斜着身体,保持一个中正的姿态。眼睛可以闭上,也可以微微睁着。开始关注自己的呼吸,感受气息的进出。感受新的空气从鼻孔进入,通过喉咙进入到肺,在意念中感觉气息还在向下沉,一直到丹田。然后感受它们从丹田升起,慢慢流出体外。如此一个循环,就叫一息。古人说,一个人一昼夜有一万三千五百息,大约六点四秒一次。这是非常缓和的。


其实,息自心于呼吸间的重点不是呼吸的时间长短、气息的量是大是小,而是在于“息自心”。


生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身体原本是一个自成体系的自然生态。但是,因为每个人的心意活动、欲念妄想,导致了对生命形成干扰的种种错误行为。古人告诉我们:人的五脏对应着五行,而不同的情绪会影响五脏的运行。心属火,喜悦入心;肺属金,悲愁侵肺;胃属土,思虑犯胃;肝属木,情志随肝;肾属水,惊恐动肾。当我们不能够很好的把控自己的情绪时,就会在无意中影响它们的正常功能。范进中举得了失心疯,林黛玉多愁善感便有哮喘,情志不畅者多肝郁,思虑过重者寝食难安。


《黄帝内经》中说:“各从其所欲。”就是要遵从五脏六腑的功能,让它们按自己的本能去运行。这里的“欲”不是欲望,而是脏腑的本能。息自心,就是平复种种欲望、杂念。而通过观照自己的呼吸,则可以很好地将自己平静下来,心里不再有心事,也不会波澜起伏。在这种情况下,身体的五脏六腑就可以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回归到生命的自然属性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