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木仓胡同(清王府系列之一):郑王府

 胡同里的溜达 2022-11-29 发布于北京

手绘位置示意图

京畿道的北边有一个大木仓胡同,西口是二龙路东口是西单大悦城,北边是辟才胡同。早年这儿有打磨石器的打磨厂,后来叫成了大木仓。

大木仓胡35和37号院就是郑亲王府,胡同西段的二龙路中学是当年王府的花园。据说王府的前身是帮助朱棣夺位的军师姚广孝的宅子。

教育部门牌号

郑王府门前的石牌

二龙路中学

王府严格说来是指封了王爵的亲王或郡王的府邸。北京城内的王府大多建于清代顺治到乾隆年间。忽必烈在北京建都后将皇室子弟们都分派到边疆及行省封王赐地各据一方,元大都内不设王府。明朝沿袭了元代的分封制度,朱棣就是1379年被封为燕王外派驻守北京的。当年的燕王府就设在元大都的皇宫内(已无迹可考),那是北京城内的第一座王府。

大清或许是看到了明朝这种佣兵自立,割据一方的分封制度导致的后果,把所有的皇家子弟都留在身边,“分封不赐土,列爵不临民”。由此北京城内才有了后来一座座大大小小豪华气派的王府,也形成了老北京特有的王府文化。据清王府研究专家冯其利先生在《寻访北京清王府》一书中所记载,清朝年间北京城内先后包括亲王,郡王的王府,以及贝勒,贝子,公主,额驸(驸马)等品级不一的王公府邸有二百七十余处。

据史料统计清朝努尔哈赤至宣统十二位皇帝共有皇子113位(同治,光绪,宣统没有子嗣),其中封为亲王,郡王的有50多个,加上旁支及另封的蒙古王爷,清代封爵的王爷一共有70多个。据1920年《北京实用指南》记载,当时尚存的王爷府74座,1959年北京市文物工登記时还有55座,2003年则仅剩下10余座了。

第一代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大清的开国功臣,也是清初的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济尔哈朗的父亲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一母同胞的兄弟,在努尔哈赤统一草原部落开疆扩土的时期,舒尔哈齐一度准备另起炉灶,平分天下,最终被努尔哈赤囚禁而死。生性谨慎的济尔哈朗选择了理智地面对现实与努尔哈赤之后皇太极和谐相处,并在皇太极去世后经众人一致推荐与多尔衮一起辅政年幼的顺治皇帝。

郑亲王的爵位传了十七代。第十三代爱新觉罗·端华在老佛爷垂帘听政的时候站错了队被赐了白绫,端华的六弟肃顺直接被送了菜市口儿。

民国后王府先是抵押给了西什库教堂,1925卖给了孙中山先生创建的“中国大学”,王府门前的生铁路灯还是“中国大学”的。1949年王府归了教育部。35号原来是教育部大院儿,现在是中国教育基金会,王小波和汪国真就是在这里玩耍长大的。

中国教育基金会大门

大门前一左一右的两个路灯很有年代感

教育部大门

北京的王府您去过几个了?

下期预告:

甘石桥:曾经的“赶尸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