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石虎胡同33号:《红楼梦》开始的地方

 胡同里的溜达 2022-11-29 发布于北京

小石虎胡同在西单北侧路东,从前的胡同已经不在,如今是一处围墙包绕的工地,胡同牌子挂在马路边的过街桥下。

年过中旬的北京人或许对西单的“民族大世界服装市场”还有印象,估计许多人都在这里淘换过衣服。当年的服装市场就开在本篇要说到的小石虎胡同33号。

石虎胡同这名字打明朝就有了,据说原来胡同内的一座古庙前面有石雕的小虎,故得名。明朝初年,小石虎胡同的31和33院(旧门牌7号,8号)是常州会馆。顺治年间皇太极十四女恪纯公主(康熙的姑姑)下嫁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这里赐为“额附(驸马)府”,也称“恪纯(建宁)公主府”。


雍正年间33号院改为宗室子弟们念书的“右翼宗学”(如今外交部街“北京二中”的前身是当年的“左翼宗学”)。

乾隆时期宅院赐给了乾隆爷的长孙贝子绵德,改叫“绵德府”。1913年,民国政府在这里开办了专门培养来自青海、蒙古和西藏的学生的“蒙藏学校”,据说乌兰夫同志曾在此就读。

当年蒙藏学校的学生

1924年,梁启超为了纪念学生蔡锷(字松坡),在北海公园里的快雪堂快创立了“松坡图书馆”,留学归来的徐志摩被邀请出任图书馆的英文翻译。小石虎胡同七号院是松坡图书馆的分馆,胡适,闻一多,梁实秋,徐志摩等在这里成立了新文化运动的标志社团《新月社》。如今33号院正在翻修复建,兴许不久可以对外开放。

1924年泰戈尔访华与新月社成员合影  左一梁思成、右一徐志摩、右二林徽因

33号院的故事到这儿还没完。早年间北京城有“四大凶宅”的传说,小石虎胡同33号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三处是:湖广会馆、黄城根南街7号(礼王府)和朝内大街81号)

康熙年间吴三桂反叛被株连九族,小石虎胡同33号内连同吴应熊在内的众人都成了刀下之鬼,只剩下恪纯公主独守空房。日子久了民间便就有了关于西单小石虎胡同33号灵异的恐怖传说。据周围的老人说,当年此处已是空宅,但时常在夜里听院子里传出丝竹之声,其中还夹杂有年轻女子幽怨的哀叹。不知道是不是恪纯公主的魂灵故地重游。

恪纯公主(1642-1703)梦回故里一说真假难辩,不过这所宅院,真真切切地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传诵至今的惊鸿之梦。

曹雪芹(1715?-1763?)的身世和《红楼梦》时至今日依旧有许多未解之谜,红学家们也一直在争议之中。比较被认同的说法是,雍正六年(1728年),因为亏空获罪曹家被抄家,曹雪芹随着家人来到了北京。此后从1728-1763?这三十几年的光景里,曹雪芹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北京。大约在乾隆九年(1744年)左右,曹雪芹在小石虎胡同33号的右翼宗学谋了一份类似助教的差事,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几年的光景。随后,定居在西山的“黄叶村”。也正是在在小石虎胡同,曹雪芹结识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朋友———敦敏、敦诚。

敦氏兄弟的血统豪横,本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俗称八王爷)的五世孙。(八王爷还有个亲外孙,就是那个会写诗的文艺青年纳兰性德)英亲王战功卓越,屡败李自成,生擒刘宗敏。怎奈居功自傲并意图摄政,最终被削爵赐死,埋在了京城的东郊,后来乡亲们把那里称做“八王坟”,敦氏兄弟也由此成了宗室破落户。或许正是由于这种似曾相识的境遇,让敦氏兄弟与这位阅历丰富,性情开朗,相差十几岁的兄长曹雪芹,结下了了莫逆之交。

《红楼梦》最早的民间手抄版本是乾隆十九年(1754)“甲戌本”,据文献记载此,曹雪芹对此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因而有红学家推断,“甲戌本”《红楼梦》的构思创作应该始于乾隆九年(1744)左右,也就是说曹雪芹就是在小石虎胡同33号的“右翼宗学”打工的这段日子里,开启了这部中国文学史上巅峰之作的创作之旅。

从敦氏兄弟写下的:“当年虎门(小石虎胡同的右翼宗学)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残怀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等与曹雪芹互动的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年兄弟二人与这位亦师亦友的兄长秉烛畅谈,把酒言欢的惬意以及对挚友完成这部心血之作的勉励与期盼。

而敦敏写下的《懋斋诗钞》,尤其是其中多处直接与曹雪芹有关的诗句,对研究《红楼梦》特别是曹雪芹的家世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红学泰斗周汝昌正是在燕京大学的图书馆偶遇《懋斋诗钞》后,写下了在红学界引起巨大反响《曹雪芹生卒年之新推定——懋斋诗钞中之曹雪芹》一文,并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红楼梦》的探究之路。

曹雪芹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为世人留下了一部让人们在悲欢离合的世事无常中感悟人生智慧的传世之作。书中那首穿越时空流传至今的歌谣,此时此刻似乎依旧声声入耳,历历在目。

世人都晓神仙,惟有功名忘不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

书中有表:

“其实,甄士隐也没有听清楚,只听见“”、“了”二字。

那道人笑道:“你若听见'’'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