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甲戌本还早的《红楼梦》

 风临酒把2 2017-03-01
        主流红学沿袭胡适的错误观点,认为《红楼梦》最早乾隆甲戌年才完成创作。胡适的甲戌本被鼓吹的是最古老的抄本。
   
         “甲戌本”只因胡适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一句话而为胡适命名。在小说的第一回里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胡适在自己的理论中,不断夸张着抄本的古老,还提出荒唐的创作理论,认为《石头记》最早就写成了他收藏的那十六回,他“大胆设想”是作者先写了1~8回,然后停下来,跳了四回,接着写第13回,这以后一口气一直写到了第16回,接着再发神经,跳过八回写25~28,这样第一次创作就这十六回,然后就传播出来了。他的本子,最初说是曹雪芹原稿,后来自己也发现荒谬,改为“第一次过录本”,换句话说,他收藏那十六回残本,就是仅次于曹雪芹原著的第一级别传出本。

比甲戌本还早的《红楼梦》

(《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
         至于为何能跳跃创作,胡适只能以曹雪芹是“天才”来解释,天才就是神人,无所不能。当然,他的“跳跃性创作”论调,早已被他所倡导的考证红学,也就是今天的主流红学否定,只是仍然继承并发挥着他另外一半荒谬,坚信《红楼梦》创作与乾隆甲戌本年(1754)。

       本文,不去折腾这个“甲戌”到底是乾隆甲戌,还是康熙甲戌,只就“甲戌”一词来简单谈谈“甲戌本”。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句意很简单,“再评”说明此前早有评本,“至脂砚斋甲戌抄阅”,特别指出的甲戌,说明甲戌之前早已经有了抄本,甚至是有着其他人已经批评过的本子。“重评”存在两种含义,一是本来就有传抄的批评本,脂砚斋在甲戌年自抄一份,同时再前人基础上,继续添加批语,另外的含义就是,以前脂砚斋就抄过和评过《石头记》,到了甲戌年再抄评。不管哪重含义,说明在“至脂砚斋甲戌”之前就有《石头记》本子了。也可以说有更早的《红楼梦》。
    
         而“仍用《石头记》”,这句意思比较单一与确定,到了甲戌年,本子花样比较多,或许有曰《红楼梦》,或许有叫《金陵十二钗》,甚至有《风月宝鉴》之类,但《石头记》是曾经流行的名字,正在被主流《红楼梦》所覆盖的时节了。
   
       只是仔细揣摩一句文本内容的话,“甲戌本”也不会是最早的《红楼梦》。
   
       至于红学否定胡适荒唐的“跳跃创作”理论,红学家们就没有思考胡适找了那么很多证据证明“跳跃”,也不是完全的扯淡,这只能证明,“曹雪芹”传出抄本过程,从一开始就有底本,所以他想从哪本润色,就润色哪本,古人的书装成很多册,不是跳跃创作,而是跳跃增删而已,这才为什么80回文字都传出了,而第22回“未完”芹逝的道理。
    
        所以,主流红学,肯定与继承的是重大错误,否定与抛弃的,还是重大错误,一句话,红学是仓颉造字以来,中国文化历史上最为荒唐的伪学.它不是不配称为学术,而只可以看做是少数人的饭碗或聚宝盆。
  
       《红楼梦》成书经历了近半个世纪漫长时间,从最初吴梅村创作的《风月宝鉴》,被润饰为《石头记》后,一直还在被调整与润色中,最终以《红楼梦》定型,并在稍后的改编过程中删除批语,消弱偏激的民族排斥,成为更加艺术的世情小说,到了乾隆末期,程伟元高鹗背着“篡改”的罪名,刊刻发行传播,自1791年至今日,持续出版,成为中国小说发行量之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