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广州炮台:城防炮台 江防炮台 海防炮台 构成完善的防御体系

 黑龙江波涛 2022-11-29 发布于黑龙江

广州城的北部是群山,南部是珠江,虽然广州属于沿海城市,但广州与大海是通过珠江连接的,广州的出海口在狮子洋的虎门。清朝时期,广州曾多次大规模修建城防、江防、海防炮台,城防炮台主要集中在广州城北,江防炮台主要集中在珠江南北两路的两岸及重点水道,海防炮台主要集中在珠江的入海口虎门和南沙。

文章图片1

清代广州城防图

城防炮台

城防炮台主要集中在广州城北,从顺治至光绪年间,共修建了8个城防炮台,分别为永康炮台(也称四方台)、中心岗炮台(圆炮台)、拱极炮台、观音山炮台、保匣炮台、保极炮台、飞鹅岗的东得胜炮台和西得胜炮台。

文章图片2

清代广州城墙

四方炮台,原名永宁、永康炮台,在广州城北越秀山蟠龙岗顶,顺治十年(1653年)修建,炮台呈四方形,所以被称为四方炮台,炮台边长为48米、高7米,设有大小炮22门。

文章图片3

永宁炮台

文章图片4

拱极炮台

江防炮台

广州的江防炮台主要沿珠江两岸、重点水道修建。珠江主干道因长洲岛而分成南北两路,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清朝在珠江南、北两路的两岸建有10座炮台,分别是珠江南路的大黄滘炮台(后来称车歪炮台)、珠江北路的海珠炮台、西关炮台(枝炮台)、鱼珠炮台、沙角尾高炮台、建水炮台、永清炮台、狮子塔内炮台、建猎炮台、中流沙炮台,这些炮台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基本全部毁于战火。

文章图片5

车歪炮台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复建和新建广州的江防工事,一种全新的江防设计理念出现了,由之前比较分散的炮台布局变成集中成组的防御特点,这样就可以相互协防、互补。广州江防炮台可以分为北、中、南三大部分。北路以二沙岛的中流砥柱炮台群为核心;中路以长洲岛炮台群为核心;南路以大黄滘炮台群为核心。

文章图片6

江防火炮

北路:在城西北修建保障台(泥城),此台的东南2公里处建有西炮台(柳坡涌),西炮台往南9公里建有西固炮台,西固炮台与永靖炮台在白鹅潭的两岸呈犄角之势扼守江面,西固炮台东边3公里是海珠炮台,海珠炮台东2公里是东炮台,距离东炮台东6公里处就是二沙岛中流砥柱炮台。

文章图片7

中流砥柱炮台

中路:中路炮台的核心就是长洲岛炮台群,长洲炮台建于光绪十年(1884年)。由四缝炮台、旧西岗炮台、白兔岗炮台、白鹤岗炮台、大坡地炮台、新西岗炮台和蝴蝶岗炮台共7座炮台组成,分别建在长洲岛的7个山岗之上,全长近2公里,成扇面分布,由北向南依次排列。各炮阵地均有独立的辅助设施,均设有兵勇宿舍、弹药库等,炮台壁非常厚,多为花岗岩和青砖结构,混凝土荡面,炮台常驻士兵千余人。所部署的火炮为德国克虏伯厂所造。

文章图片8

克虏伯火炮

白鹤岗炮台位于长洲岛下庄白鹤岗上,有炮台3座、火炮3门,炮台为椭圆形。是长洲炮台中规模最大的炮台。

文章图片9

白鹤岗炮台大门

文章图片10

白鹤岗炮台

文章图片11

白鹤岗炮台

大坡地炮台距离白鹤岗炮台约200米,为钢筋混凝土构筑。炮台地下建有掩体和炮弹库,一条30米长的主巷道,另有四条10米的纵向巷道,三条5至9米的横向巷道,均有透气孔,排水沟。

南路:南路的起点是白鹅潭以南的永靖炮台,此炮台的南边2公里的东岸建有凤岗炮台(又名水师营),再往南就是大黄滘炮台群,大黄滘炮台由龟岩台、沙腰台、石头炮台、东塱炮台组成,主炮台是大黄滘炮台,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有炮位22个。炮台建筑坚固,炮位基础厚约3米,炮位通道墙厚2.1米,垛口高1.1~1.2米,厚0.9米。弹药库建在靠北,高约5米,直径约8米,墙厚达1.5米。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在主炮台附近增建5座辅助炮台,为南安台、南固台、新造台、钉桥头台、仑头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炮台被英舰炮火摧毁,1861年炮台重新修复。

海防炮台

广州的海防炮台主要建在虎门和南沙,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加强了广州的海防建设,1882年开始聘请德国的要塞建筑师修建炮台,并引进德国克虏伯岸防炮。分别建了沙角炮台、威远炮台、靖远炮台、镇远炮台、竹洲炮台、九宰炮台、水军寮炮台、蛇头湾炮台、上横档炮台、下横档炮台、大虎炮台、大角山炮台、巩固南、北炮台,共14处炮台。

文章图片12

清军海防炮台分布图

沙角炮台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沙角炮台与大角炮台是虎门海口的第一道防线,被誉为广州第一门户,沙角炮台部署火炮3门。

文章图片13

沙角炮台

威远炮台位于珠江出口的穿鼻洋北武山脚下,南山炮台前滩岩石正中。和镇远、靖远两炮台形成'品'字,并与上下横档、永安、巩固等炮台构成虎门海防的第二阵地。各炮台形成火力交叉控制江面,在狭长的江面上形成坚固的阵地,威远炮台总共安炮40门。

文章图片14

威远炮台

文章图片15

威远炮台

威远炮台雄伟壮观,全长360米,高6.2米,宽7.6米,底层用花岗岩垒砌,顶层用混凝土夯筑。沿台面上有4个露天炮位。暗炮洞后面由一条2米宽的露天炮巷沟通,炮巷后面还有一条相距2米多的护墙,墙上有射击孔。炮台内围有官厅1座,神庙3间,兵房12间,药局1座,码头1个。炮台的东西两头各有夯顶城门1座,控制着炮台两端唯一的通路。整座炮台背山面海,内有广阔的平地回旋,结构严谨。

文章图片16

威远炮台

镇远炮台位于虎门镇南山,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1841年2月26日鸦片战争中被英军破坏。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修复,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又被英军破坏,清光绪七年(1881年)再次重修镇远炮台,占地面积约2140平方米,由分布在南山西侧山腰的七个圆形或半圆形的露天炮位组成,有暗道连接各个炮位,炮位背后有青砖砌筑的两栋兵房和一间火药局。另在镇远炮台7号炮位东侧新发现有三座炮位,炮台石砌围墙一周和兵房三栋。

文章图片17

镇远炮台遗址

蛇头湾炮台位于虎门镇蛇头湾山腰,由两大炮位、围墙、暗道、练兵场组成。建于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83年)。这个炮台的建立,使原来的威远、镇远、靖远炮台增加了后方防御火力,更有效地控制了出入广州的咽喉水域。

上横档炮台在横档岛的北部,南为下横档炮台,在珠江口主航道西侧,是虎门要塞主阵地之一,炮台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上横档炮台有火炮8门,下横档炮台部署火炮9门,官厅1间,库房1所。

文章图片18

上横档炮台遗址

文章图片19

下横档炮台遗址

大虎炮台位于番禺区黄阁镇大虎村东南,大虎炮台在大虎山正面,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建。共有炮洞三十二个,配备铁炮小口径火炮32门。有神堂五间,官房三间,兵房二十九间,台面炮口均花岗岩砌成。光绪二十一年二月被英军炸毁。

大角山炮台位于南沙区南横村与鹿颈村交界处,始建于1832年,它和东岸的沙角炮台,形成东西对峙的海防要塞,是虎门要塞的第一道海防前线。炮台建在大角山南北两个山梁上,北面山梁上修有安胜炮台和振威炮台,南面山梁有流星炮台、安威炮台、安定炮台、安平炮台和振定炮台,炮台毁于英军炮火。如今的炮台是1884年重修和增建的,炮台部署从德国购买的克虏伯火炮。炮台设有坑道、门楼,坑道与炮池互相连接,具有居住和防卫功能。

文章图片20

大角山炮台

文章图片21

大角山炮台

巩固炮台位于虎门海口西岸芦湾山脚,是封锁珠江虎门海口的七个主力炮台之一,而且是西岸唯一的主力炮台,炮台由南北两个阵地组成。道光十五年(1835年)由两广总督卢坤、水师提督关天培监督修建。

文章图片22

珠江夜景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广州是大清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300年前广州就已经非常繁荣,清军在广州驻有大量精锐,构筑的要塞数量为全国之最,城防炮台、江防炮台、海防炮台构成一个非常完善的防御体系。然而这些固若金汤的防御工程也没能抵御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滚滚珠江水,悠悠南国情,如今的广州已成为国际一线城市,以蓬勃的发展态势向全世界展示广州的魅力。

文章图片23

广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