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渭水润木 2022-11-29 发布于陕西

一个人的诚信不足,别人就不会再信任他。

做人如此,治家亦如此。

父母若用谎言“安抚”孩子,比如随意许下承诺,“你若怎样,我就给你什么”,可一旦孩子达到要求,又以种种言辞搪塞,时间一长,孩子不仅不再相信大人,也将渐染说谎的习气,更不愿为自己的话负责。

治家如此,团队管理更是如此。

管理层如果不能坚守原则、保守信誉,就不能期望下级讲原则、守信义。

之前遇到过这样的检查组,检查开始前,他们的总结稿就已成型,只等着基层提供数据进行填充;检查开始后,带队领导的精力则集中在打打牌、看看景上,检查任务只靠几个助手在完成;检查结束交换意见,点到问题时,只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字不同,除字数表述有差异,问题仍是老一套,年年讲,年年一个样。

这样的管理层,带给基层的不是推动工作的前进力,而是融合虚假、漂浮和惰症的后拉力。

有位将军曾尖锐指出,面对领导机关的官僚主义,基层最好的对待方式就是形式主义。

这或许就是“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的一道注解。

作为管理层,如果自身缺乏诚实和信义,对原则不坚守,对实情不真知,对歪风不敢碰,对纪律不遵守,却马克思的手电筒只照他人,不照自己,结果只会失信于民,为人不屑,更不能指望下级再严格的遵守制度,坚守承诺。

风行于上,俗化于下。

风行若是“信足”,俗化即成“有信”;

风行若是“信不足”,俗化即成“有不信”。

这句话也在提醒诸多管理者,如果发现下级的问题时,第一时间应当思考的,不是下属的问题在哪里,而是自己的不足是什么。退一步讲,即使错在下属,也绝非一顿指责、一番怒喝就能解决,根本仍需从管理层的改变开始,比如管理的理念、方式、机制、素养、品质等等。

说到这,不妨看看老子对管理层的分类,在他眼中:

最高明的管理者,德行高远,智慧练达,与其共事,下属的积极性经常爆棚,有使不完的劲,问起来,却从不感到是领导要求的,如同上级不存在一样;

差点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能与群众打成一片,与其共事,下属经常乐于亲近他,对他的优点也喜欢赞美;

再差些的,严苛肃厉,常用威权,与其共事,下属都比较敬畏他、害怕他,纷纷敬而远之;

最不行的,德行卑劣,能力粗糙,与其共事,下属明里暗里都想侮辱他、毁骂他。

作为管理者,最忌讳成为第四类,应避免成为第三类,要尽可能成为第二类,要努力成为第一类。

如何才能成为第一、二类的管理者,老子给出的建议是:“悠兮其贵言”。真正好的领导者,是悠然自得的,很少发号施令,走的是清静无为的道治之路。

当然,“悠然自得”绝不是假装出来的,“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不经一番寒彻骨,没有严格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艰辛历程,就不会有“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悠然”境界。同时,团队治理中,必须信守“贵言”的古训。所谓“贵言”,不是“不言”,而是不言则已,言即中的;是言之有物,言之有据;是言所当言,不惧四邻;是言出必行,言而有信。

管理层做自己该做的事,讲自己该讲的话,不多一毫,不少一分,剩下的事全权交给大家,“功成事遂”,事情做成后,每位成员都会感到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真正达到“百姓皆谓我自然”的状态。正所谓“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讲得是同样的道理。

最后,联系当下的经济形态,也能发现,老子的治国智慧竟也蕴含了不少朴素的市场经济思想,一方面,国家做好宏观调控,制定法律法规,推行权利清单,不随意发号政令;另一方面,百姓投资兴业,合法经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人有所成就和建树时,都会感到,这就是自己奋斗的结果,很自然、也很正常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