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颜山水 2022-11-29 发布于陕西

1

正确的事情如何判断

大家都听说过“南辕北辙”的故事。

很多时候,在不正确的路上奔跑的越快,错的越离谱。

就像武侠小说中的绝世高手,为了达到更高的境界,总会想方设法去找寻武功秘籍来练,可有些秘籍本就是错的,他练得越用功,离走火入魔的日子越近。

这就是不懂甄别的坏处。

拉回到《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里来,想要做好一件事,就要先看看这件事是否值得我们去做。

什么是正确的事情?

核心只有一个:是否现实。

前面也讲了,只有接受现实,脚踏实地,避免心高气傲,心浮气躁,才有可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好一件事。

有句话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也说明了人其实是活在现实和梦想之间的。

可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可以有规划和计划,但如果只是期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可以变强变厉害,但面对今天却只是叹气的话,那明天也就像今天一样,只有眼前的苟且。

接受现实不容易。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财富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里,也就是说,资源不是平均分配在每个人身上。

历史上有无数次战争、无数次掠夺,都是因为想要“公平”。可即使社会发展到了现在,依然是阶级分明,贫富差距很大。穷人占了世界人口的大多数。

对于这种现象,人们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

1.逃避。

我很穷,那么我就限制欲望,比如:省吃俭用,清心寡欲,不消费了。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

他主张清心寡欲,累了随便找个木桶住下,饿了随便在垃圾桶里找点剩饭,唯一的消费就是:晒太阳。

2. 幻想。

尽管现在我很穷,但有一天,我想要的都会有。

比如:现在的很多年轻人,眼高手低,提前消费,今天花明天的钱,也就引发了很多裸贷,校园贷以及被高利贷团伙逼到自杀、跳楼的案件,层出不穷,数不胜数。

3. 平静接受,研究如何提高收入。

这类人,才是接受现实,并且很理性的人。

我今天虽然很穷,但我会努力,为了成为一个富人努力工作,全力拼搏。

比如:京东的刘强东,最早以卖碟片为生,但抓住机遇,一飞冲天。背后,也有着别人看不到的辛苦和付出。

这个例子换到学习工作中,也一样。平静接受自己不是天才,接受自己的种种不完美,看清自己的现状和水平,才能在现有程度上得到提高。

很多人把现实作为不努力的理由,会说“已经这样了,还能坏到哪里去”。

他们不会反思和思考,活在白日梦里,一生就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不现实,对现实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不记录和反思,才常常做出错误的决定,一辈子庸碌无为。

百分百接受现实很痛苦,但要醒悟,只有这样,才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2

做好事情的几个要素

1. 正确估算时间。

书里,作者提到了一个和墨菲定律同源,貌是悖论的侯世达法则:

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为什么完成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预期呢?

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

在三个月前,公司领导就交代我一个任务,在年底前写出一份全年的工作总结,要求内容详实,每一个项目的完成情况,都需要真实完整的数据。

我觉得,这个任务对我而言,时间宽裕,没有任何难度。就一直拖着没有动笔。

总想着一两天的时间就可以搞定,所以也没往心里去。

直到上周末,领导找到我,问我总结写的怎么样了?周一交给他先审核一遍。

我才慌了,因为我一个字也没写。

整个周末,我都在忙这件事,但因为很多数据要找不同部门的同事去核实,还有很多正在跟进的项目,我也不了解具体的情况,所以很难写的真实有说服力。

到了周一,我只能找到领导负荆请罪,被领导狠狠骂了一顿,还在领导心里落下一个不负责任、办事拖延的坏印象。

虽然,最后我终于写出了文笔斐然、有理有据的好总结,但年末的优秀员工不是我。

这就是我没有正确估算时间,没有及时行动造成的恶果。

从那以后,我对待工作积极了很多,很多事情,早点开始,就会有足够的时间来应付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也能保证任务按时完成。

2. 及时行动

有句话说:种一棵树做好的时间是十年前,或者是现在。

很多人像我一样,做事拖延,其实,这对我们来说,有百害而无一益。

做事拖延的人很痛苦,不是不知道做什么,而是总觉得无法进入状态,可好的状态,也要在工作中找到的呀。

我们总觉得时间还多得很,可这不是真实原因,真实原因是内心的恐惧。我们害怕失败,承担风险,又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

因为我们知道:只要做事肯定会犯错,犯了错就会被惩罚,然后被人耻笑,索性不做,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

可是,没有谁是天生就就会做的又好又快,所有的又快又好都是一路磕磕绊绊走过来的,这就是生活常态。

时间不等人,很多时候,没有开始就已经晚了,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现在开始”,否则,更待何时?

3. 直面困难

很多人,每天早出晚归,忙得脚不沾地,但到月底,业绩却差强人意,什么原因?

他们只是假装很努力,自欺欺人而已,无疑,效率低下,但根本原因是:回避困难。

任何一件事情,想要做到最好,就会面对困难,简单的事情,人人都能做好,但困难的事情,很多人就会“掩耳盗铃”,视而不见,暗地希望困难可以自动消失。

可是,真正有效的努力就是:遇到困难,克服它,解决它。只有爬过一座座高山,才可能看见更美的风景。

4. 关注步骤

任何任务,都具有三个属性:何事(What),何因(Why),何法(How),清楚了解任务的属性,有助于我们完成任务。

这四点,最重要的就是方法,因为任务的原因和内容常常不言自明,但方法却并非唾手可得。

想要高质量的完成任务,思考是第一步,不停的细分、拆解任务,越具体越好。

学着像一个项目管理者那样思考,花费更多时间去落实任务中的每一个步骤。

3

感知时间的神奇,让行为和时间合拍

我们没办法感知时间的流逝,但周遭的一切都在时间中变化,有的人被时间雕琢成璞玉,有的人在时间里堕落成朽木。

这就是时间的神奇,只要你想变得更好,就和时间做朋友吧。

时间是现实的人的朋友,是不现实的人的敌人。

从现在开始,把你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记录下来就像是你记录生活中的每一笔开支一样。唯一不同的是:钱花完了还可以赚回来,而时间溜走了就再也没有了。

在书里,作者使用了柳比歇夫(苏联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的方法,“时间---事件日志”我觉得很好,和大家分享:

乌里扬诺夫斯克。

1964年4月7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三小时十五分。鉴定袋蛾-----20分。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二小时四十五分钟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二小时四十五分钟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十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十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记事》-----一小时二十五分钟。

基本工作合计-----六小时二十五分。

过程的记录,有两个巨大的好处:

1. 结果不好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缘由。

2. 记录会让我们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准。

作者就是记录时间的受益人。通过长时间的可以训练,甚至不借助钟表就可以感受时间的行动,从而更加紧迫起来,无论你做什么,时间都在自顾自的流逝,那么,何不用这些时间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呢?

作者说:既然管理时间是不可能的,那么解决方法就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时间、精准感知时间,而后想尽一切办法是自己及自己的的行为与时间“合拍”,做时间的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