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合肥市初中数学卓越教师培训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年度。按照培养计划,在学术期刊发表一篇论文是今年的重点。 写文字,我是喜欢的,写参评的数学小论文也还可以,但写学术论文就很难了。尽管每次培训都有专家讲授这一部分的知识,从论文选题、素材选择、材料收集到资源整合,几乎是手把手地教授,我却始终不得要领。 我的同学中有好几位学术论文的高手,最为突出的当数肥西县上派初中的刘清清老师。每次专家讲座,都会提及她,都会说到她的数学论文写得好。其实,她不但论文写的好,而且教学更是能手,优质课评比获得市级一等奖还进入了省赛,教坛新星评比进入市赛。 听的次数多了,也想着能像刘老师一样写出上乘的教学论文。 有了这样的想法,开始准备着素材。可能是受散文写作的影响,写出的数学文字总有点文学的味道。 我想到了校友夏永立,特级教师的他是多个期刊的封面作者,更是专栏作者。我和他交流了一下,他很谦虚地说自己是研究小学数学的,对初中数学领域不太熟悉。 他这样说,我也不好再问。 我又想到了师范读书时的数教老师,汪老师也是一位专家。老师对我疑问给予了很好的回答,同时还推荐我认识了一位初中数学名师。这位名师姓丁,我早就认识,那时还是在巢湖市,我们同在巢湖四中参加集体活动,听过他的一次报告。 丁老师很客气,给我的一篇初稿提出了改进意见:不要参考太多的理论,写出自己在教学中练习的真实设计原则(从你文中的5个方面写)就可以了,比如你写《我是一名乡村教师》、《青春记忆“小虎队”》等文章,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汇和高雅的手法,但是真情实感,这就是好文章。 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得要领。 ![]() 我不知道该怎样破解?就在我陷入迷茫时,我的班主任给我发来了很多建议。 “理论的东西,需要专家站在一定高度来写,目的是指导。我们普通教师,只能探索实施过程中的收获和改进试验等具体做法。”班主任的话如同一束光。 “你们刚开始写教研论文确实挺难的,一节好课,不一定能写出深度和高度,所以要看很多公开发表的文章,看人家怎么挖掘,怎么升华。”这点,也是培训时专家们常说的。 我觉得班主任特别好,是甘为人梯的好老师。有幸成为她的学生,是一种幸福。 班主任鼓励我先要敞开写,写好之后再凝炼。 有了班主任的鼓励,我下定决心尝试着写出能发表的数学论文。 一个多月过去了,我的论文连影子也没有。 昨天下午,网课结束后。班主任发来了微信消息:“你论文主题定了没有?可以选有综合数学思想的章节,比如二次函数与方程和不等式融合,大单元如何逐步设计......” 读了信息,一股暖流袭遍全身。 “谢谢班主任提供素材,我一直在模仿,但是一直读不出畅快淋漓的感觉。数学论文看似好写,但是真写起来就知道不简单,需要一种悟性,更需要一种灵气,还需要一种积累。”我如实回复。 “加油!” “感谢班主任一直关注、鼓励。” “人之常情,不客气。” “生活中,能遇到一位像班主任这样的老师,是幸福的。” “你写了很多正能量的文字,你始终阳光的心态,也温暖了很多人,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也是应该的啊!” ...... 前行路上,总有温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