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读《坐井观天》,看如何突破“元无知”?

 新用户17038774 2022-11-30 发布于河南

(校园随拍)

最近正好在教孩子们《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恰巧又遇到罗胖借《知识大迁移》这本书聊如何突破“元无知”这个话题,于是我有了点启发现在分享一下。

课文里是这么讲《坐井观天》的:一天青蛙坐在井里,突然发现井口上有只小鸟飞来找水喝,于是一起聊天才发现,原来小鸟和自己对天有多大的认识完全不一样。

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可青蛙自己每天坐在井里,就只能看到天有井口那么大,好在小鸟提出了验证观点正确与否的方案:

那就是让青蛙自己跳出井来看一看天到底有多大?

我在学生的练习册上又遇到了另一个小故事,说井里有一大一小两只青蛙。小青蛙一心想爬出井去看更大的蓝天。

大青蛙觉得爬出井太困难,再说外面的世界太危险,住在井里多么舒服安逸,更何况,天不就井口那么大,干嘛非要出去?

于是小青蛙不为所动,每天不断练习攀爬,不断地从井壁上爬上去,掉下来,掉下来再爬上去;练啊练,爬啊爬,终于有一天他爬到了井口,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他不由感叹:“呀,多大多大的天啊,多美,多美的地啊!”

原来天果然不只有井口那么大,阳光也不只有每天出现在井口的那么短暂而又稀少的一两缕,甚至连空气也比井底新鲜好多……

于是夕阳西下,月亮出来了,当小河那边一片蛙声响起时,小青蛙也欢快地唱起歌大声呼喊着:“兄弟们,我来了!”,蹦跳着加入他们……

这时大青蛙仍然坐在井里,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懒洋洋地说了句:“哎,头昏脑涨的,还是睡觉吧!”

很显然,遇到小鸟之前,小青蛙就是那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元无知”状态;而后来我们知道原来大青蛙不只处于“元无知”的状态,而且还不愿意尝试,只知道守着自己的旧有观念。

于是小青蛙通过努力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而大青蛙只能继续留在井里,每天过着无聊而重复的生活。

那么罗胖告诉我们突破“元无知”的方法是什么呢?

有两个基本方法:

第一是以人为线索,这就要求我们最好各行各业都认识一两个朋友,这样就能以他们为线索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

尤其是公务员,江湖人士,老师和医生,这些有行业内部逻辑和语言系统的职业更值得注意。

平时没事,哪怕只是找这些人聊上个三两句,也不至于对某个领域一无所知,且不自知。

第二就是要有自己观测复杂现象的仪表系统。就像有了温度计,很容易就能知道周围的温度。

在这方面他们得到的面试有一条就是要看应聘者是否注意自己的仪容?

因为从一个人的仪容基本可以看出:

这个人对自己是否严格?

是否在乎别人的感受?

是否在乎这场面试?

未来能否与他人更好的协作?

美国的常青藤名校则会看学生是否有体育专长?

培养体育专长很耗钱,就意味着孩子的家庭实力至少得是中产阶级;

培养体育专长更需要投入金钱和精力,从这方面可以看出父母是否对孩子负责;

同样培养体育专长需要恒心和方法,于是就能看出学生是否能坚持会学习。

关于这个我还听过李笑来老师说过:可以通过看一个人是否对他的老婆好,来判断这个人是否值得深交。

和菜头老师也讲过,可以通过看一个人在吃火锅时的行为判断这个人的人品……

我自己则会学着乐嘉老师说的,去看一个人的朋友圈,来确认这个人是否有开放的心态?又是否只是一个每天只知道打广告,没有一点儿个人生活、喜好展示的无趣的人,甚至是刻意营造人设的不真诚的人?

最后,在我看来,从大青蛙这个例子我觉得要给我们自己加上一个观测自己是否愿意突破“元无知”的“仪表”:那就是问问自己,遇到与我们不同的观点,看法,甚至认知时,我们愿不愿意多想一下:

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我是怎么想的,对方又是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可以去验证结果究竟如何?

甚至更直接的,你愿不愿意考虑自己的观点,看法或者说认知是错误的?

因为只有当你愿意去考虑自己的观点,可能有错误,自己的认知可能有局限,你才能为更新的观点,更全面的认知亮起思想的绿灯,也才有下一步去接触和验证的可能。

朋友,你是如何看待“元无知”,又有哪些方法可以防止陷入“元无知”的状态呢?欢迎一起交流。

相关文章:你有没有陷入“元无知”的陷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