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古籍:古印度公元0年之前的历史古籍及简介

 独角戏jlahw6jw 2022-11-30 发布于江西

印度古籍数量虽然没有中国多,但字数确实比较庞大,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汉语译本有500万字,《罗摩衍那》也有100多万字,10部书籍加在一起恐怕有上千万字,就是不知道这么庞大的历史文献是如何书写、保存、流传下来的。

据说在公元元年之前,古印度还在使用贝叶,这是由芭蕉叶制作而成,也不知道真假。

印度古籍列表

文章图片1

印度古籍简介

1-《梨俱吠陀》

《梨俱吠陀》是《吠陀》四经之一,大约于公元前1500~900年间陆续写成,是印度医学的起源。其中提到药用植物,并提及麻风病、结核病、外伤等疾病。它的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与解释,以及与祭祀有关的内容,是印度现存最重要、最古老的诗集,也最有文学价值。

2-《娑摩吠陀》

《娑摩吠陀》是由sāman'典礼的圣歌'和Veda'知识'两个词根构成的复合词)汉译名称为赞颂明论,是四大吠陀经之第二部、共两卷。基本上是集第一卷梨俱吠陀的颂而成。

3-《耶柔吠陀》

夜柔吠陀,汉译名称为祭祀明论,是四大吠陀经之第三部。内容着重于礼拜及牲礼等的宗教仪式。

4-《阿闼婆吠陀》

《阿闼婆吠陀》是四大吠陀经之第四部,为巫术、咒语之汇集。计收赞歌七百三十一首,其中约六分之一为梨俱吠陀中已出现者。主要为祈福禳灾咒法与巫术,然亦包含若干哲学与科学之思想。

5-《奥义书》

《奥义书》大概形成于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是印度最经典的古老哲学著作,用散文或韵文阐发印度教最古老的吠陀文献的思辨著作。

已知的奥义书有108种之多,记载着印度教历代导师和圣人的观点。奥义书在很大程度上为后来印度哲学奠定了基础。在哲学方面,奥义书特别注意实在的性质。

尤其是独一至高存在本体的概念逐渐形成,以知识为求得与之融合为一的途径。

6-《摩诃婆罗多》

《摩诃婆罗多》是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历时800年编辑而成。

当时印度先后处于佛陀时代的难佗王朝、孔雀王朝、巽伽王朝,以及公元元年之后的混乱时期。

《摩诃婆罗多》是享誉世界的史诗,是印度的民族史诗,内含印度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堪称是'印度的灵魂',此书汉语译本,约有五百万字,与《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

《摩诃婆罗多》规模宏大、内容庞杂,包含长篇英雄史诗、大量的传说故事、有宗教哲学、法典著作,有10万'颂'(诗节),内容篇幅相当于《罗摩衍那》的4倍,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规模宏大、内容庞杂。

7-《罗摩衍那》

罗摩衍那大概成书于佛陀时代,成书不早于公元前300前,汉语译本大概有100多万字,是印度文化的基础,对印度文学、宗教的发展有相当大的作用。

罗摩在印度文化中的地位相当于耶稣在基督教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罗摩衍那一共七章,第二章到第六章是原作,第一章和第七章可能是后来补充进去的,原作将罗摩描绘成一位理想的英雄,但后来补充的部分将罗摩说成是毗湿奴的化身,两部分的文笔不一致。

8-《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又名《摩登伽经》

《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略作《舍头谏经》、又作《虎耳经》,印度佛教经典,原作者及年代皆不详。

之所以把此书列为公元元年之前的作品,是因为在公元151年此书被翻译成汉文(该译本已佚)。

东汉元嘉元年,既公元151年,西亚和中亚帝国安息国太子安世高曾经把此书翻译成汉文。

三国时期,孙吴印度僧人竺律炎与月氏国清信士支谦再度将其翻译,名为《摩登伽经》,共二卷。三国时期,也就是公元220年到280年,此时大月氏已经迁徙到中亚和西亚,在此处建立了贵霜帝国。

西晋时,高僧竺法护又于永嘉年间翻译了该经,即作《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共一卷。

注:《摩登伽经》、《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皆收录于大正藏密教部。

9-《大藏经》

《大藏经》是所有佛教经典的丛书,佛陀时期有以下经典传世:

佛陀初成道:入定14天讲《华严经》。

佛陀出定后:讲四谛法开始;十二年讲阿含部(小乘经); 八年讲方等,是大乘法的入门; 二十二年讲般若,像《金刚经》《般若心经》等; 最后八年讲《法华经》,入灭前讲《大涅盘经》和小乘的《佛遗教经》。

大藏经中包含很多佛教典籍,有些说这些书早就存在,有些书是后来佛教徒演绎增添所作,不一而足,就不一一列出了,有兴趣的可以查一下大藏经,里面几乎包含所有的佛教经典。

10-《摩奴法典》

摩奴法典》又称《 摩奴法论》,相传为'人类的始祖'摩奴所编。

经考证,此书应该是婆罗门教的祭司根据四部《吠陀经》与传统习惯编制而成。大概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历时400年的时间。

法典内容驳杂,传至今日之《摩奴法典》共12章,2684条。

第1章:讲述创世纪的神话;

第 2~6 章:论述婆罗门教徒的四住期的行为规范;

第 7~9 章:包括民法、刑法、婚姻制度、继承法;

第10章:是关于种姓的法律;

第11章:是赎罪法;

第12章:包括因果报应、轮回转世之说。

其中,纯粹法律的篇幅约占全书的1/4, 表现了婆罗门教维护高级种姓制度的利益和特权的愿望,这是印度教的根基所在。

小编寄语:

1-印度古籍或收录不全,欢迎各位斧正。

2-关于佛教经典较多,再次不一一介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