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宏伟,男,1975年出生于肇东市东发乡,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现就职于中国兵器航弹研究院,曾任《建成报》副总编。爱好新闻写作,作品散见于《中国兵工报》《黑龙江工人报》《企业文明》等报刊和网络平台,多篇作品在兵器行业、省市媒体获奖。故乡的老宅(随笔) 【哈尔滨】陈宏伟 
今年7月下旬,应堂妹之邀回乡参加家族聚会,喜极大醉之后一家三口被表弟送到旅馆过夜。凌晨四点起床方便后,已经微微酒醒,无意间在走廊隔窗向后一望顿感眼熟,正是自家曾经的老宅,倍感惊喜、亲切。

这所老宅坐落在东发乡所在地的东南街,是正南北四间红砖铁瓦房,正中是门廊,东西各两间,南北两面是水刷石贴面,正房东侧还有一间仓房。于1986年春夏之交建造,当年深秋搬迁入住。我们全家在这里居住了23个温馨而又难忘的春秋。现在这座老宅已经被包围在林立的高楼之下。 当年建造这四间房也是家里一件大事,花费了上白天的时间,耗资一万大多,而当时父母每月的工资合起来还不足百元。之所以盖四间房,父母早有打算,那就是将来我和弟弟每人两间,父母住仓房,在外人眼里,父母早已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江山”。当时我才11岁,也懂得父母的苦心,体会双亲的辛劳,利用暑假主动帮助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经常到集市购买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以及铁钉、线绳等盖房所用的零星物资,甚至还到工地帮助搬砖、提水,拿出百倍的热情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新房建成之后,我们从此离开了那个泥泞的村庄,正式入住乡里所在地,更是觉得新房是那样的宽敞、明亮、暖和、优越,全家人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得以改善和提高。1988年9月,父母为我选择了县城里最好的初中—肇东七中就读,13岁的我从此便带着懵懂的志向和故作的坚强离开家门念书,只有假期才能回来,然而每次离家时我都会带着不舍和依恋偷偷地在房后的厕所小声啼哭一场。直到我在县城读完初中、去外地念完师范、到省城工作当老师,每年都是开学离家假期才能返回,在家短暂的寒暑假就显得弥足珍贵了,但是无论到哪里、走多远,这个家是我最坚强的后盾、温馨的港湾。直到1999年9月,我在省城结婚成家立业才算彻底离开老家。舍不得老家的一草一木,撇不下老家的一砖一瓦。经常回想起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和严格约束,回想起我在菜园劳作满手血泡的心酸,回想起冬日里顶风冒雪劈柴、运煤、烧炉取暖的主动,回想起挥汗如雨打扫庭院、清理厕所的那份担当。更想再品尝一顿父母在老宅里烟熏火燎煎炒烹炸出来的盛宴,更想再感受一次盛夏里葡萄藤布满庭院的绿荫,更想再压一桶再饮一瓢清澈甘甜的深井水,更想再品味一番菜园里自产作物的津津乐道,也忘不了那只忠实勇猛的大黄狗看家护院时的威严。老宅,在我童年给予我家的温暖,在我少年给予我生活的磨练,在我中年更让我时时留恋……2009年3月,父母和弟弟重新选择了一处场址自建了二层住宅楼,全家人带着不舍将老宅卖给了一个乡邻。搬家的前夜,我特地从省城赶回家住了一夜,第二天清晨,也是我们在老宅吃的最后一顿饭,父母带着全家人包了一顿萝卜肉馅的饺子,直到现在我还觉得那顿热腾腾的饺子是那样的香、那样的醇,每一口咽下的是不舍,回味的是温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