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访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吴江实验学校暨盛泽新城实验小学

 吴越尽说 2022-11-30 发布于浙江

图片

“以绳结之,而后染色,即染,则解其结,凡结除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这一趣味盎然的扎染课程将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吴江实验学校暨盛泽新城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新城实小”)的丝路花雨展厅内开展。

今年9月,新城实小迎来了学校落成后的首批464名学生。他们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知识,在精致的图书馆内阅读成长,在多彩的校园里感受童年的幸福。作为盛泽新城板块的一颗“璀璨明珠”,学校从建设到投入使用一直备受关注。无论是办学理念、师资力量,还是校园文化、教育教学,新城实小都有着属于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

图片


以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发展

引领高品质合作办学新标杆


新城实小是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一员。不同于其他成员校独立办学的模式,新城实小与上海师范大学携手合作,通过上海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带动,建设成为一所办学理念先进、课程体系系统科学、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校管理科学有效、教育人文氛围浓郁、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优质学校。两所学校立足为民初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共建基础教育改革协同创新实验区。两校的强强联合,不仅是落实沪苏同城化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而且打造了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合作办学的新标杆。


图片


“短短2个多月里,我们和上海师范大学频繁互动,深度对接开展了系列研究项目,包括学校发展与定位、课程建设与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与评价改进等。”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新城实小校长王晓奕告诉记者,学校从顶层设计开始,就以高标准引领,就是希望学校向更高目标、更好品质方向发展。




以丝为媒讲好丝路故事

发挥校园空间的文化育人功能


每天上学放学,学生们都要穿过一条学校精心设计的“丝路大道”。沿着黑白相间的“丝路”,感受独具特色的丝绸文化,让这群“绸都娃”从小就感受到家乡丝绸的魅力。


图片


绸都盛泽,有众多与丝绸息息相关的历史遗存和人文精神,浓郁的丝绸文化延续着绸乡悠远的文脉。作为家门口的名校,基于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新城实小一开始就在理念和定位上锁定“开放、合作、共赢”的精神,并以此连接教育与学校品牌,连接环境与文化。


图片


一方面,学校以环境为依托,校园的中轴大道选取了与蚕、丝、丝文化、丝路文化相关的诗句、故事与丝路大道旁的丝绸雕塑相辅相成,通过环境浸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另一方面,学校以课程为主体,构建“一缕丝的旅程”系列课程,融入种桑养蚕、纺纱织布、扎染刺绣等传统工艺,通过学科融合,丰富基础性课程,将丝绸文化“抽丝剥茧”,寻求各科融合点,“穿针引线、牵线搭桥”,形成“一片桑叶抚心房,一根蚕丝织辉煌”的格局。

学校还将对接恒力集团和盛虹集团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主动链接时尚周、纺博会等重要丝绸纺织活动,从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拓展,让学生在课内学习,在课外观察、思考、实践。




以精益求精的课程师资

释放办学活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在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上,新城实小突出“精”这个关键字,即精准设置学科课程、精干培育师资队伍。学校注重师资队伍的引进、培育、使用与管理,持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配置,通过上师大的资源搭建学校管理团队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助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提升。此外,学校以释放办学活力为导向,以服务师生发展为根本,以规范内部治理为保障,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内部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创新。


图片


“同学同学,看见更大的世界”是新城实小的办学理念,其别具一格的空间建构,为学生搭建了多元开放的学习空间、社会交往空间、休闲娱乐空间,使学习方式和学习场景更丰富生动,让校园成为适应不同学生需要、以素质建构为核心的“学习生态链”。


图片


“我们将继续秉承'最好是同学’的办学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王晓奕说。




拟稿:沈佳丽

来源:《吾爱盛泽》公众号

2022-11-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