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著积累」《朝花夕拾》

 zjp67 2022-11-30 发布于福建

2022《朝花夕拾》复习

人物形象:

藤野先生:为人正直,诲人不倦,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

范爱农:为人孤傲、倔强、正直,不满黑暗现实,追求革命。

长妈妈: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富有爱心,热心帮助孩子。

衍太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父亲:刻板、严格、权威。

艺术特色:

①擅长攫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

②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糅合为一体。

③对比和反讽手法的巧妙运用。

④通过对典型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

⑤深邃的感情。

作品主题:

《阿长与〈山海经〉》——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阿长的真诚怀念。

《藤野先生》——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琐记》——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作品主题:

《五猖会》——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狗·猫·鼠》——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二十四孝图》——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的可怜。

《无常》——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父亲的病》——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一)《范爱农》

不知怎的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

1.“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句中“那一天”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事情的经过。(情节概述)

范爱农的老师被害,同乡会的学生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清政府,写文章悼念。但是范爱农反对。“我们”认为他冷酷,懦弱。

2.选文写了鲁迅的两次摇头,各是因为什么?(情节概述)

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等人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有损国体。第二次是因为火车上让座,“雍容揖让”分出尊卑,显得封建。

3.范爱农后来的结局怎样?作者揭示其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的目的是什么?(情节概述、体验看法)

溺水身亡。在当时浑浑噩噩的国度里,范爱农的死在于不满现状、不屈不挠而又无力改变现实的心志,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范爱农是个怎样的人?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人物形象)

范爱农是一个孤傲、正直、倔强、追求革命的爱国者。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的同情和悼念。

(二)《琐记》

(A)父亲故去之后,我也还常到她家里去,不过已不是和孩子们玩耍了,却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谈闲天。

(B)此外还有所谓格致,地学,金石学,……都非常新鲜。但是还得声明:后两项,就是现在之所谓地质学和矿物学,并非讲舆地和钟鼎碑版的。只是画铁轨横断面图却有些麻烦,平行线尤其讨厌。但第二年的总办是一个新党,他坐在马车上的时候大抵看着《时务报》,考汉文也自己出题目,和教员出的很不同。有一次是《华盛顿论》,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道:“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

1.文段(A)中描述的衍太太令人印象深刻,你认为鲁迅笔下的衍太太是个怎样的人物?请简要阐述。(人物形象)

衍太太是一个令人讨厌的人。《琐记》里写“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而这所谓好,却是怂恿别人家的孩子在冬天比赛吃冰,或者比赛打旋,而在有的孩子旋得跌倒,被自家大人看见时,衍太太却说:“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而且,她还教唆“我”去偷母亲的首饰变卖,“我”并没有偷,她却放出流言来了。这些就表现出衍太太的坏品德了。

2.《朝花夕拾》中还有些什么人物给你的印象比较深刻?请你写下其中两个人物,简要说说他们的特点或事例。(情节概述、人物形象)

例:喜欢多事、粗俗愚昧,却又真诚地关爱儿童的长妈妈;热心教诲弱国学生、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在三味书屋摇头晃脑读书、“极方正,质朴,博学”的老师寿镜吾;去看迎神赛会即将出门时还要“我”背书的严厉的父亲;要用原配蟋蟀做药引的名医陈莲河……(写出其中两个人物的特点或事例即可。)

3.分析选文(B)中画线句子的作用。(内容理解)

汉文教员居然不知道华盛顿是谁,惴惴的神态突出了内心的不安,足见当时的教育有多么落后封闭。

(三)《五猖会》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

1.请概述选段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说说随着事情的发展,作者心情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情节概述)

在即将出发去看五猖会时,“我”被父亲强令背《鉴略》,艰难地背诵出一段不懂的文字后,先前兴奋的心情全没有了。

心情变化:高兴地“笑着”“跳着”“催”——“忐忑”“担着心”地强记——梦幻“铁钳”的帮助——热闹却“没有什么大意思”。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人物形象)

选文体现了父亲刻板、严格、权威的特点,从选文中勒令儿子背书可以看出。

3.根据选文,请你简要分析这篇散文的艺术特色。(艺术特色)

不是简单的对童年的回忆,而是在回忆中有更多的批判色彩。所以,文中经常是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有时清新舒展,有时又较为沉重。

4.请根据作品的内容,简要说说这篇散文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体验看法)

表现以父亲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借以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感受:现在的应试教育依然不合人意,现在的孩子照样健康不起来,它将孩子的天真烂漫统统都剥夺,变成一种眼界狭窄、纸上谈兵的人。

(四)《狗·猫·鼠》

(A)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

(B)有一回,我就听得一间空屋里有着这种“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肋还是一起一落的。

1.选文(B)中描述的隐鼠有哪些不幸遭遇?作者绘声绘色地描述这只隐鼠的经历有什么用意?(情节概述、体验看法)

先是差点丧生蛇口,接着就失踪了,可能被猫吃了,也可能被长妈妈踏死了。

通过记叙可爱的隐鼠遭受摧残的不幸经历,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并要抗争。

2.作者在选文(A)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艺术特色)

目的是在于与“虫蛆和鸷禽猛兽”作对比,将“正人君子们”虚伪、丑恶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3.选文(B)中描述隐鼠的举动和描写自己对猫的追打各有什么作用?(艺术特色)

选文(B)中描述隐鼠的举动是为了充分表现隐鼠的可爱,为下文写它的悲剧结局作铺垫,更显得它的可怜;选文(B)最后一段描写自己对猫的追打,足见作者对害死隐鼠的凶手的憎恶,对弱小者的深切同情。

(五)《二十四孝图》

自从所谓“文学革命”以来,供给孩子的书籍,和欧,美,日本的一比较,虽然很可怜,但总算有图有说,只要能读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

1.作者为什么要在全文中多次直言诅咒“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原因是什么?(请用选文中的语句回答)(情节概述)

妨害白话者的流毒即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2.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情节概述)

高兴的是:①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④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的讲出一段的事迹。扫兴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3.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情节概述)

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诈跌”,作婴儿啼,以娱亲意。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做,换言之,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4.作者虚拟自己仿效“陆绩怀橘”“哭竹生笋”“卧冰求鲤”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艺术特色)

形象地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指出中国儿童的可怜。斥责道德家们故意捏造那种现实中不存在的道德高标,以突显自己的价值。

5.本篇散文作者反映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你有什么看法?(体验看法)

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即对儿童的不重视。儿童都读不到他们应该读的书,而人们却无视无睹。儿童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儿童眼中的世界也应该是绚烂夺目的。然而当时的封建礼教只允许儿童读背四书五经,却不允许儿童接触任何有图像的书籍,这无疑在扼杀儿童热爱美丽、憧憬美丽,乃至创造美丽的天性,这是对儿童健康成长的极大摧残。

(六)《无常》

“我道阿嫂哭得悲伤,暂放他还阳半刻。大王道我是得钱买放,就将我捆打四十!”

1.请结合相关情节说说“无常“是个怎样的鬼?(人物形象)

无常是个爽直、公正、有人情味的鬼。选文中的这些情节可以体现:“无常的手里就拿着大算盘,你摆尽臭架子也无益”,人间得不到的公正在阴间得到了;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

2.请仔细揣摩选文中画线的语句,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体验看法)

在夹叙夹议之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所谓“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

3.无常因为“阿嫂哭得悲伤”就违反规定“暂放他还阳半刻”。现实生活中有些执法者也会有类似的举动,你怎么看?(体验看法)

例一:我认为执法者一定要一视同仁,依法办事,如果感情用事,标准不一,势必导致混乱和不公平。

示例二:我认为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执法过程多些变通,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些和谐,多些相互理解。

4.《无常》一文经常提到现实中的“人”,作者用意何在?你能体会到他对“无常”抱有怎样的感情吗?(体验看法)

《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鲁迅对无常显露出难以掩饰的敬佩、赞美和喜爱之情。

(七)《父亲的病》

这一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欢,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轿。进来时,看见父亲的脸色很异样,和大家谈论,大意是说自己的病大概没有希望的了;

1.文中详细地描述医生开的药方,有什么用意?(体验看法)

用意:通过描述医生开的药方,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当时那些庸医的无能。庸医为了骗取金钱给人看病就用故弄玄虚的药方,看似神丹妙药,其实对病是没有一点疗效,搞得家人东奔西走到头来还是白折腾一番。

2.作者在童年目睹父亲受病魔纠缠的痛苦后,一心想从医,但去日本后为什么又改变这种想法?从中体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情节概述、人物形象)

示例:作者去日本求学后,从《藤野先生》里的“匿名信事件”“电影风波”等所见所闻中,让他觉得即使能医治像他父亲一样的病人,也拯救不了国民的灵魂,所以就弃医从文了。可见作者是一个爱国的学者。

3.根据选文,分析这篇散文的语言特色。(艺术特色)

语言生动幽默,妙趣横生。如写两位医生的不同之处,写昆虫也要贞洁等。白描手法的运用。只是叙述描绘,但所有的感情都蕴含在句子中。

4.文中寄托着作者深沉的批判和讽刺之情,请结合语句简要分析选段中蕴含的情感。(体验看法)

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等对于中药的描述,委婉地嘲讽了某些中医故弄玄虚,贻误病情的可恶行径。“败鼓皮丸”的治病原理荒唐可笑,完全没有科学道理,难怪根本就治不好父亲的病,只是劳民伤财。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悲愤与谴责。

(八)衍太太、《天演论》

(A)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啊!”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了起来。

“父亲!父亲!”

(B)父亲故去之后,我也还常到她家里去,不过已不是和孩子们玩耍了,却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谈闲天。

1.(A)段画线句子中觉得是对父亲的最大错处的原因是(2分):

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

2.两个文段各写了衍太太的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衍太太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请简要阐述。(4分)

文段(A)在作者父亲病逝前,衍太太不顾父亲的痛苦催促他叫父亲,让父亲死不安宁的故事,文段(B)写了衍太太教唆作者去偷母亲的首饰变卖,并造谣的故事。她是一个懂烦琐礼节,品德败坏,会诬陷人的令人讨厌的人.

3.《琐记》中还写了其他一些“琐”事,请你列举一二。(4分)

《琐记》还写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记述了作者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以及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

(九)五猖会 山海经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

1.上文节选自______(作者)的散文集《_________》中的《_________》一文。初中课文《_______》也是出自这部散文集。(2分)

鲁迅 朝花夕拾 五猖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或:阿长与<山海经>)

2.选段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细致地刻画这些有什么用意?(4分)

看戏前“我”的心情变化历程是:兴奋、急切—忐忑、惶恐—痛苦、扫兴。细致地刻画这些心情的变化过程,意在以自己的切身感受揭露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评价文段中父亲让“我”背好书才看戏的行为。(4分)

示例:我认为文段中父亲让“我”背好书才看戏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因为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父亲却要“我”在轻松、愉快的看戏前背诵根本不懂的古文,给“我”造成痛苦的记忆,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可能使“我”厌恶学习。我的父母也常常让我带着学习任务旅游、看电影等,常常增加我的反感。

(十)无常

他现在毫不留情了,然而这是受了阎罗老子的督责之故,不得已也。一切鬼众中,就是他有点人情;我们不变鬼则已,如果要变鬼,自然就只有他可以比较的相亲近。迎神时候的无常,可和演剧上的又有些不同了。他只有动作,没有言语,跟定了一个捧着一盘饭菜的小丑似的脚色走,他要去吃;他却不给他。另外还加添了两名脚色,就是“正人君子”之所谓“老婆儿女”。凡“下等人”,都有一种通病:常喜欢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虽是对于鬼,也不肯给他孤寂,凡有鬼神,大概总要给他们一对一对地配起来。无常也不在例外。所以,一个是漂亮的女人,只是很有些村妇样,大家都称她无常嫂;这样看来,无常是和我们平辈的,无怪他不摆教授先生的架子。一个是小孩子,小高帽,小白衣;虽然小,两肩却已经耸起了,眉目的外梢也向下。这分明是无常少爷了,大家却叫他阿领,对于他似乎都不很表敬意;猜起来,仿佛是无常嫂的前夫之子似的。但不知何以相貌又和无常有这么像?吁!鬼神之事,难言之矣,只得姑且置之弗论。至于无常何以没有亲儿女,到今年可很容易解释了;鬼神能前知,他怕儿女一多,爱说闲话的就要旁敲侧击地锻成他拿卢布,所以不但研究,还早已实行了“节育”了。

这捧着饭菜的一幕,就是“送无常”。因为他是勾魂使者,所以民间凡有一个人死掉之后,就得用酒饭恭送他。至于不给他吃,那是赛会时候的开玩笑,实际上并不然。但是,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

有人说,他是生人走阴,就是原是人,梦中却入冥去当差的,所以很有些人情。我还记得住在离我家不远的小屋子里的一个男人,便自称是“走无常”,门外常常燃着香烛。但我看他脸上的鬼气反而多。莫非入冥做了鬼,倒会增加人气的么?吁!鬼神之事,难言之矣,这也只得姑且置之弗论了。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部___(文体)集。我们在中学课本中学过其中《______》《________》等文。

2.民间的百姓为什么喜欢无常?

3.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对无常的喜欢,其本意是表达童年时的美好回忆吗?

1.散文 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

2.民间的百姓喜欢无常,主要在于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

3.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对无常的喜欢,其本意并非是表达童年时的美好回忆,而是表达对现实中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 同时,文章深刻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对黑暗社会的绝望,对人世不平的愤慨,只能在冥冥中寻求寄托,寻求“公正的裁决”。

(十一)猫的罪行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3.两段选文中的“我”分别面对怎样的人生困境?他们战胜困境的经历给了你什么启1.选文节选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中的《狗·猫·鼠》。在这篇文章中,鲁迅清算了______的罪行。

2.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朝花夕拾 猫

2.目的是将“正人君子们”与“虫蛆和鸷禽猛兽”作对比,将“正人君子们”虚伪、丑恶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3.作者是对“正人君子们”辛辣的嘲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