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85管绮:大学生在图书馆占座不用是何逻辑

 高教课堂研讨 2022-11-30 发布于江苏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师生的重要学习场所,常常呈现“供不应求”之景,然而图书馆内的占座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尤其是部分学生的“占座不用”行为,造成了图书馆资源的浪费。学生的“占座不用”行为主要是指学生本人不在图书馆学习而用物品占座。下面,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在图书馆占座不用行为背后的逻辑。

私心作祟:抢占学校公共资源

      资源的有限性是大学生在图书馆占座不用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随着高校逐年扩招,高校学生人数逐渐增加,但是图书馆等硬性资源的数量并没有增加,进而出现资源“供小于求”的状态,为了确保自己能够享受到需要的资源,维持一种“我要即有”的物为我用状态,大学生在图书馆的占座不用行为应运而生。同时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在图书馆资源的使用中,“先到先占有”的这种公认的惯例宣布了先到者对资源的“占有权”,这进一步助长了占座行为的发生。

相互博弈:明知损人也要利己

      利己的囚徒心理促使学生占座以维持自身利益最大化。“囚徒困境”是指在纵火案中被捕的2名嫌疑人面临坦白与抵赖的选择困境,如果他们都选择坦白,则每人将入狱3年;如果选择都不坦白,则由于证据不充分,每人只需入狱1年;如果其中一人抵赖而另一人坦白并愿意作证,那抵赖者将入狱5年,而坦白者将免予刑事处罚。由于2名嫌疑人处于隔离状态无法串供,因此坦白是双方最合理的选择。[1]在占座行为背后,每位学生都是“囚徒”中的一个,明知占座行为的不合理处, 但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仍会选择继续占座。这种占座不用行为发生的根源是人的利己心与资源使用免费制耦合的结果,[2]这种纯占座的利己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道德意识的欠缺,不仅浪费了公共资源,也损害了他人对公共资源的使用权益。

恶行易施:破窗效应从众心理

      破窗效应与从众心理“纵容”了占座不用行为的发生。破窗效应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或行为如果被放任,可能会对其他人产生暗示促使其进行效仿,从而助长了这一不良的现象或行为。[3]学者张林森在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图书馆的调查结果也显示,有95%的同学都有过占座现象,[4]可见占座行为的普遍性。由于图书馆管理员对占座行为的管理缺位,加之占座行为的零散性与查处不便性等特征,学生的占座行为往往较难得到及时的纠正或处罚,如此,越来越多的学生会从众选择占座,“你占我也占”从而形成破窗效应,更助长了占座行为的发生率。

身不由己:离座时间未能把控

      离座时间的弱控制力也会造成占座不用行为的产生。在图书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因为临时的通知、上课等原因而“被迫”离开座位,在“我一会还要来学习”的思想驱使下,加之学习书籍、电脑等物品来回拿放的不便,就会出现图书馆资源占而不用的现象。有些时候这种离座只是短暂的时间,但很多情况下学生对离座时间的控制能力是较为薄弱的,而在离座的过程中也就造成了座位资源的浪费。

      总之,大学生在图书馆占座不用主要的逻辑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私心作祟、相互博弈、恶行易施、身不由己,从而造成了图书馆资源的浪费。

[1]李迎春. 囚徒困境与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 022(002):178-179.

[2]夏彬彬.关于座位资源利用率的调查分析——以西北师范大学逸夫图书馆为例[J].甘肃科技,2021,37(10):63-65.

[3]李金杰. 浅谈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从囚徒困境角度分析[J]. 金田, 2015, 000(010):
442,348.

[4]张林森. 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的调查报告[J]. 卷宗, 2020.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