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手房怎样“手拉手”交易

 独酌馆 2022-11-30 发布于甘肃

包括上海、杭州等地都推出了二手房“手拉手”自主交易服务功能,极大方便了亲戚、熟人之间的自主交易。而如果陌生人之间要进行“手拉手”交易,价格谈判无疑是一道难关。

多地推出“手拉手”服务

多地推出二手房交易“手拉手”服务,为考虑选择自主交易的买卖方提供了便利条件。以上海为例,2021年10月26日,上海“一网通办”网站开通存量房买卖双方未通过中介交易网上签订合同(简称“手拉手交易网签”)服务。

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提醒,在具体办件过程中,当事人可以登录“一網通办”,进入相关办件窗口查阅《上海市存量房买卖双方未通过中介交易网上签订合同(简称“手拉手交易网签”)须知》和《存量房买卖合同手拉手网签操作手册》。

对于网上办理有困难的,仍可到房屋所在区房地产交易中心窗口申请线下办理,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未成年人、老年人不能够通过用户注册;产权人信息在不动产登记系统中不完整;申请人为未成年人,暂时无法通过人脸识别登录办理等情形等。

此外,杭州早在去年夏天率先推出了类似的功能。2021年8月18日,杭州二手房交易监管服务平台上线升级“个人自主挂牌房源”功能,为二手房买卖双方“手拉手”自主交易提供了出售房源信息发布、购买房源信息搜索、自主交易信息撮合等更便捷安全的新渠道。

据了解,近年来,为了方便二手房交易,各地都曾做过一些尝试。比如2017年12月,深圳市和腾讯就推出了新型智慧租赁平台。

交易过程并不繁琐

各地推出的二手房“手拉手”自主交易服务功能都非常人性化,容易上手操作,把从表面上看似复杂的二手房交易程序,变得简单并易于操作。

以上海为例,为了方便买卖双方完成“手拉手”交易,管理部门已经设计好了交易流程,并在上海“一网通办”网站中做了清晰的提示,从而使得这种交易模式变得易于上手。具体来看,在上海“一网通办”网站中的“部门办事”频道,找到“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并点击进入,可以在“公共服务”一栏中找到“存量房买卖合同手拉手网上签约”,点击进入之后便可以在提示的帮助下,逐步完成交易。

归纳起来,“手拉手”办理流程包括:主申请人发起网签——录入合同信息——确认合同信息——合同中所有甲方、乙方当事人使用电子印章签章——合同网签确认、生成(短信通知所有当事人)。

总体来看,“手拉手”自主交易服务功能完美地解决了两大痛点:一是所有房源都经过房管部门核验,具有唯一的房源核验统一编码及二维码,凭码交易,确保产权真实合法有效;二是房源信息仅向个人实名认证用户开放,中介经纪人员无法查看,信息不会泄露。

另据了解,各地为“手拉手”自主交易提供了相应的便利条件。如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一楼交易大厅已配套一个自主交易窗口,如果买卖双方谈妥房价,可前往自主交易窗口进行网签,窗口提供全套合同范本、全流程引导。

要过价格谈判关

从目前来看,各地推出二手房交易“手拉手交易网签”服务的主要出发点在于“便民”。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该功能主要方便熟人间的二手房交易。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上海的“手拉手交易网签”服务与杭州做法极为相似,是从便民的角度出发,主要方便熟人之间的二手房交易行为。他表示,类似无中介撮合的交易,大概在城市中有10%的比例,这部分过去配套服务不多,而上海和杭州推出这项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此类需求。

业内人士表示,“手拉手”非中介房产交易在上海成交总量占比相对较少,一般发生于信任度较高的亲属或者熟人之间,且通常以产证上亲属间更名类居多。

正因为如此,二手房“手拉手”交易过程中,价格谈判成为买卖双方必须要面对的难题。有业内人士表示,在二手房交易过程中,价格的撮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由于买卖双方对价格的认识存在偏差,同时又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看待房价,因此不太容易形成一致意见。买卖双方如果直接面对面进行价格谈判,很容易“谈崩”。

在这个环节,房产中介的居间撮合作用便体现了出来,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对市场的熟悉程度,为买卖双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从而使得双方尽快完成买卖合同的订立。

此外,此项功能虽然免除了之前“拉产调”确认房源真伪等工作,但在交易过程中,买卖合同的签订、各项税费的缴纳、交易过户以及最后的房屋交接,甚至包括水电煤过户等,都需要买卖双方亲力亲为,如果不熟悉该流程,也颇为劳神费力。

当然,就目前来说,二手房“手拉手”自主交易完全普及的可能性不大,这是因为对于部分人来说,由于时间、精力等方面的因素,在交易过程中有很多事项的安排需要中介机构协助。除了签订合同外,房屋质量了解、交易对手信用查询、价格谈判技巧、银行贷款程序处理、保险和质押等都是相对繁琐的。把这些工作交给专业可靠的中介去做,可以为自己节省更多时间和精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