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之旅:雨中游孤山,夜观《印象西湖》

 兰若静云 2022-11-30 发布于福建

第五次游杭州是10年的3月。烟雨朦胧的西湖犹如一幅清谈的水墨画,独自撑着雨伞,踏着湿润的石板路,静静地品味这江南春色。

那次住在西湖边的海华酒店,离白堤不远,于是我的西湖探春便从白堤开始。

下着小雨,白堤的游人不多,此时的西湖犹如戴着面纱的少女,神秘而纯净。

路过“逸云寄庐”,门开着,里面空无一人。

不知这幢中西合璧的别墅如今是谁的故居

原本以为此时的西湖边一定是桃花盛开的,哪知绝大部分花儿已经凋谢,仅有几株仍在雨中绽放,但足以令我欣喜了!

远处的白堤如在画中

路过林启的塑像,他是我们福建闽侯人,光绪二十二年任杭州知府,守杭五年,政平人和,颇受当地人尊敬。因为生前仰慕和靖先生,后人按其遗愿将其葬于孤山,并建林社祭祀他。

这便是林社

从林社的窗户往外看,犹如一幅画。

由此往上可到达“放鹤亭”

据说那位著名的“梅妻鹤子”林和靖曾归隐于孤山,后人遂在此地建“放鹤亭”以纪念他。亭内有历代碑刻,亭边植有四百余株梅花。

在这里只看到两名游客,再往前就一路无人了。当时犹豫了一下,到底要不要继续前行,不知一个人走安不安全,但再一想歹徒也不会这么敬业冒着雨埋伏在此,于是继续往里走。

走了一段路,看见这个写着“西湖天下景”的亭子,据说此处是清行宫御花园一角。亭子里除了我,就只有一对相拥而眠的恋人。

掏出手机,给远方的朋友发了一条短信,独自在那坐了很长时间才离开。

离开孤山后,去了西泠印社。

相比于孤山,西泠印社里有不少游客,顿时没了心情,回酒店休息。

第二天雨停了,天空开始放晴,继续逛杭州。在路上逛时看到了马寅初老先生的塑像。

一直想去看丝绸博物馆,几次去杭州都没能成行,最后这一次总算如愿以偿。据说这个博物馆是全球最大的丝绸博物馆。

大堂的吊灯设计得很有特色,有蚕丝般的感觉。

博物馆里展示了丝绸的起源和发展、丝绸的主要种类、丝绸之路及丝绸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占据的地位,另外还有古代织机的发展历程,与蚕文化相关的民俗,的确是一座国家级的专业博物馆。

第五次游杭州,将以前没时间游览完的地方逐一走过。这是吴山广场附近的南宋御街中山路,里面有许多老字号店铺。

街道两边的水中居然有石刻的活字印刷板,极具特色。

这是著名的“胡庆余堂”

里面有一所中药博物馆,十元门票就可以上楼参观了。

这座建筑本身就很有特色

街上还有这“江南朱家铜屋”可以去参观,曾经在电视上看过介绍,据说整幢屋子都是用铜打制的。

果然连屋檐瓦片都是铜制的

夜幕来临,迫不及待地赶去观赏张艺谋的“印象西湖”演出。老谋子一直是我喜欢的导演,尽管很多人鄙视他,说他的影片拍得像风光片,但这正是我所喜欢看的。那浓烈的色彩,唯美的画面,不是摄影出身的导演还真拍不出来。“印象西湖”中绚丽的灯光,变幻的舞台,喜多郎的音乐,张靓颖的主题歌,众多演员的倾情演出,完全值回两百多元的票价。

演出地点就在岳湖,舞台就是西湖了,主观众台在岸上,票价高一点的也可以坐在画舫里,背景就是打上灯光的西湖自然景观,这是一场真正的实景演出。

知道这种演出一般都不能拍照摄影的,所以没敢拿出相机来。没想到开场没多久,观众席上到处都在拍照,有人居然很不厚道的连闪光灯都用上了,也不见工作人员上前阻止。我这人就是觉悟不高,这种情况下也按耐不住拿出相机,拍了一些照片。

贴出来让暂时没机会去杭州看的人,可以大致领略一下。当时还是三月份,晚上虽然看的是8点钟那场,但非常冷。当时自己穿着一件羽绒服,还花10元再租了一件长及膝盖的羽绒服,将自己包得跟粽子似的,可坐久了还是冷得直哆嗦。再看看那些敬业的演员们衣着单薄地踏水演出,实在令人怜惜,当下感觉两百多元的票价真是超值享受。

至今我还在琢磨这事,究竟他们采用何种防护措施能够避免演员冬日演出冻伤脚,不知是不是一种特制的雨鞋,但全身穿着轻飘的衣服还是挺冷的,不知有没有特制的保暖内衣。在如此寒冷的气候中演出,演员们的敬业精神令人感动!

这是演出的高潮部分,从水下突然升起这个类似泰坦尼克的船舷,张靓颖动情演唱的主题歌将剧情推向高潮。

卡片机拍的照片,效果不太好,实际演出还是值得一看的。

这次杭州行,游得心满意足的,差不多想去的地方都走了,不知下次再游杭州,还会有什么新发现和惊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