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献之书法赏析——《中秋帖》

 一言之美 2022-11-30 发布于北京
王献之书法赏析——《中秋帖》

【小知识】

王献之保留下来的今草书作品很少,似乎就只有《三希堂法帖》中的《送梨帖》。而王献之真正具有代表性的草书多以行书和草书杂糅,王献之善于把行书的稳健和草书的恣肆形成强烈的反差,给人以整体的视觉冲击力。《中秋帖》是王献之著名的草书,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今天看到的《中秋帖》,已经不是王献之的真迹,只是一个临摹本。《中秋帖》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清乾隆帝将此贴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伯远帖》合称“三希”,并刻入了《三希法帖》。《中秋帖》(也可归入行草),只有22个字。此贴总体特点,笔势贯通,各字之内,多笔画相连;各字之间,多连绵不断。就像一笔写成,唐张怀瓘称赞王献之的一笔书:“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

王献之为了增强连贯性和流动性,在帖中采取了省并减少笔画、使笔画变形的笔法。如“復(复)”、“得”二字,王献之均大加省并,一笔写成。除此之外,把其他不相连接的笔画有意地加以连接,把转折部分用圆转代替。王献之还运用书写连贯的方法,使得《中秋帖》表现出了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和潇洒流落的风神。除此之外,王献之还把楷书的写法运用到了《中秋帖》之中,在笔画圆转处用了楷书“起伏顿挫”“节节换笔”的方法。如“等”字最末两画竖钩和点,王献之将它连起来写,又在圆转处加以顿挫。通过仔细观察会发现,圆转部分其实并不圆,而是由几个很短的直画组成。这就造成一种顿挫的效果,很好的将楷书的写法运用到了草书之中。

(文◎冉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