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武林:伟人毛泽东懂武功?不是巧合

 HZAAAAAAA 2022-11-30 发布于广东

作为人民军队的缔造者,战无不胜的毛泽东主席指挥千军万马,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战胜了蒋介石八百万军队,解放了全中国。而作为全军统帅的他会武功吗?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疑问。

自古历史上有很多军队统帅都是武功好手,就连主席麾下许多大将,自周恩来以下,诸如彭德怀、贺龙、耿飚、陈赓、徐海东等等都是武功高手,可据说主席一生极少摸枪。那他会武功吗?到目前为止,尽管他身边不乏汪东兴、李云桥等功夫高手,却没有他会武功的证据。虽然许世友也曾指点过主席武功,但那只是在主席专列上一段短暂时间,而武功可不是一时一刻练成的。不过,从毛主席的战略战术上看,他又是一个作战奇才,故可以判定,纵然毛主席不会武功,但他也懂得功夫原理,而且是非常精通。只是他不曾拜师学艺,而是无师自通、或是自学成才的。

红色武林:伟人毛泽东懂武功?不是巧合

遥想初上井冈山,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残余部队,结识了早前占山为王的“绿林好汉”王佐、袁文才,他一介书生,才逐步学习用山大王对付官兵的方法对付敌人。那时,他听说有个叫朱聋子朱孔阳的山大王,在长期同官兵的周旋中曾总结出一条对付敌人经验,原话是“不需要会打仗,只需要会打圈!”

其实, “打圈”就是官兵来剿就跑,便围绕大山打转转,满山兜圈子,让敌兵抓不到自己,以保存自身,并使自己长期生存下来的方法。毛主席得到启发,据此改为:我们既要会打仗,又要会打圈。打圈是迷惑敌人,保护自己。强敌来了,先领他兜几个圈子,看准它的弱点就打,缴他枪,抓到人。这样才能歼灭敌人,壮大自己。

果然,后来毛主席运用这一方法,屡次粉碎敌人的围剿,使红军不断发展壮大,越战越强,并逐步总结出著名的游击战十六字诀,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而我们仔细分析,敌进我退就如诱敌深入,就等同于太极拳中的“引进落空”。

到后来的“保卫延安”中,也是运用这一战法,以弱胜强,打败了胡宗南的大举进攻。就如青化砭战役,国民党军占领延安后,继续寻找陕甘宁解放区部队决战。而我军以一部兵力诱敌北上安塞,主力则隐蔽集结在延安东北甘谷驿、青化砭等地待机。待胡宗南以整编第1军所属整编第1、第90师共五个旅由延安向安塞方向急进,另以该军整编第27师第31旅旅部率第92团,由延安东南的临真镇前出青化砭,以保障其主力翼侧安全时。我西北野战部队以六个旅的兵力在青化砭地区利用公路两侧山地,伏击了孤军冒进的第31旅。全歼其旅部及第92团共计两千九百余人。

期间把胡宗南主力引向安塞,就同引进落空,当他们赶到安塞却不见目标,回救青化砭31旅又来不及,就如对手一拳打来,我方一接一粘,手臂引化,顺势牵引,即避其锋芒,又寻机出手。

红色武林:伟人毛泽东懂武功?不是巧合

而青化砭伏击战中,西北野战部队采取两翼夹击的侧击战法,也正是太极拳中“竖来横打”的招法,打敌军一个出其不意、措手不及,最终圆满取胜。

在诱敌安塞的过程中,“牵牛鼻子”的部队既不能“退”得太快,让追兵失去信心而放弃,又不能阻击过于顽强,使敌人行军速度放缓,从而有机会救援31旅,这又是太极中的“不丢不顶”。

敌驻我扰简单说就是在敌人休息、宿营时,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袭扰他,让他们不得充分休息,成为疲惫之师,为后续“敌疲我打”创造条件。这正是太极老师常说的“晃晃他!”

两人推手,当对手防守严密、以逸待劳、不露破绽之时,师傅往往会说:“晃晃他!”就是频繁试着进攻,令对方感到疲惫,以显露破绽,然后再“敌疲我打”。

“敌退我追”战例很多,也好理解,而武术中也常用此招,在对方退步或收手,换招续力之即出手,当然可以借力打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红色武林:伟人毛泽东懂武功?不是巧合

实践证明,毛主席的游击战术效果显著,其巧妙高明在他或他的战友们所指挥的很多战役、战斗中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确实,不管是太极拳,还是八卦掌,哪个不是练就一个圈呢?不管是朱聋子的打圈,还是游击战的十六字诀,都正好与武功同理。所以说,对于武功,毛主席可能不会,但可以肯定地说,他懂!

(分享侠义豪客 关注红色武林 下篇更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