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语 音第四节 声母与韵母一、声母 普通话的声母共有21个。有人编了首“声母诗”《采桑》: 春日起每早,采桑惊啼鸟。风过扑鼻香,花开落,知多少。 ch r q m z c s j t n f g p b x h k l zh d sh 普通话声母总表
(一)声母的种类 1、按发音部位分为7类 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发音部位。
2、按发音方法分 (1)根据阻碍和消除阻碍的不同方式分为5类
(2)按发音时声带是否颤动分
(3)按发音时呼出的气流的强弱分将塞音、塞擦音分为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类,擦音、鼻音、边音无所谓送气、不送气之分。
(二)声母的“本音”和“呼读音” 按声母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发音,发出的声音就是声母的“本音”。 为了教学讲说的方便,要将每个辅音配上元音使之发音响亮、清楚。这就是声母的“呼读音”( 辅音配上元音后的音)。 21个辅音声母中除了m、n、I、r四个浊音声母外,其余17个声母都是清音。清音声母的发音不响亮,而浊辅音的声音也不够清晰。如m和n两个声母的声音就是含糊的、不易分辨的。所以要使用“呼读音” 各个声母发音时所配的元音是顺着各声母发音的趋势来定的。 b、p、m、f ——搭配o \ d、t、n、l ——搭配 e g、k、h ——搭配e \ j、q、x ——搭配 i zh、ch、sh、r ——搭配舌尖后元音-i[ʅ]* z、c、s ——搭配舌尖前元音 -i[ɿ] *[ ]内标注国际音标。下同。 注意:声母的呼读音与字母名称音不同。如:
二、韵母——汉语音节里声母后面的部分 现代汉语的韵母有39个。 (一)韵母的分类 1、按韵母的结构来分类 (1)单韵母——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共有10个。 ☆ 按发音时舌头的部位与状态不同又可分为三种: ①舌面元音韵母:a、o、e、ê、i、u、ü e[γ]——舌面 、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ê[ε]——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ie[iε] üe[üε] * ê 单独使用时念“ei”(嗳),写作 ê,用在i、ü后念“e”(诶éi),写作 e。i、ü不能和e配合,ie、üe中的e实际上就是ê。 ②舌尖元音韵母: 舌尖前元音-i[ɿ](搭配z、c、s) 舌尖后元音-i[ʅ](搭配zh、ch、sh、r) ③卷舌元音韵母:er (2)复韵母——由两个或三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共有13个 ☆ 按主要元音的位置可分为三种: ①前响复韵母(2个元音构成):ai、ei、ao、ou ②后响复韵母(2个元音构成):ia、ie(iê)、ua、uo、üe(üê) ③中响复韵母(3个元音构成):iao、iou、uai、uei (3)鼻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构成。共有16个。 ☆ 按构成鼻韵母的鼻辅音是前鼻音(n)还是后鼻音(ng)可分两类:前鼻音:n[ ]和后鼻音ng[ ]。 ①前鼻音韵母:an、en、ian、in、uan、uen、üan、ün ②后鼻音韵母:ang、eng、iang、ing、uang、ueng* 、ong、iong 2、按韵母开头音素发音的状况分 (1)齐齿呼韵母:由i构成或以i领头的韵母(9个) i、ia、ie(iê)、iao、iou、ian、in、iang、ing、iong (2)合口呼韵母:由u构成或以u领头的韵母 (10个) u、ua、uo、uai、uei、uan、uen、uang、ueng、ong* (3)撮口呼韵母:由ü构成或以ü领头的韵母 (5个): ü、üe(üê)、üan、ün、iong * * 在《普通话韵母总表》中将复韵母ong放在合口呼,iong放在撮口呼,是按古今音韵系统排列的。(详见《声韵配合关系表》) (4)开口呼韵母:不是由i、u、ü构成或领头的韵母。(14个): (单韵母)a、o、e、ê、er、-i[ɿ]、-i[ʅ]。 (复韵母)ai、ei、ao、ou、an、en、ang、eng 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开口呼合称“四呼”,是汉语音韵学对韵母的传统分类法。它是根据韵母的实际发音而归类的。 3、按用拼音字母记录的情形分 合口呼的ong,撮口呼的iong用拼音字母记录后,韵头不是u、ü。根据记录后的情况,ong排在a那一行,同其余韵母一起叫a行,iang排在i那一行,同其余韵母一起叫i行,其余合口呼韵母、撮口呼韵母,分别叫u行、ü行。(详见韵母表) 普通话韵母表
此外,还有单用韵母ê(ㄝ)【韵母ㄝ单用时写作ê】、er(ㄦ)、-i[ɿ]、-i[ʅ]。 (二)韵母的结构韵母内部可分韵头(也叫介音)、韵腹(韵母中的主要元音)和韵尾。当韵母只有一个元音时,这个元音就是韵腹。当韵母不止一个元音时,那个开口度最大的元音,就是主要元音,也即韵腹。韵腹之前的元音叫韵头,韵腹之后的元音或鼻辅音叫韵尾。有的是由一个元音构成,有的由两个或三个元音构成,也有由一个或两个元音与鼻辅音构成。如:guān(官、关) 三、普通话的声韵配合关系 (一)四呼整体配合(详见《声韵配合关系表》) 声韵配合关系表
“√”表示声韵能相拼,“×”表示不能相拼。 由此表可见: 1、开口呼拼合能力最强,只有舌面音不能同它相拼。撮口呼拼合能力最弱,只有舌尖中音中的n、l和舌面音共5个辅音声母能同它相拼。 2、只有零声母和舌尖中音的鼻音n、边音l可与四呼相拼。 3、舌根音、舌尖后音、舌尖前音、唇齿音不同齐齿呼和撮口呼的韵母相拼。 4、唇齿音拼合口呼韵母只限于u韵母。 5、舌面音不与开口呼、合口呼相拼,与舌根音、舌尖后音、舌尖前音的情况正相反。 6、双唇音和舌尖中音的d、t不与撮口呼韵母相拼,双唇音拼合口呼韵母时只限于u韵母。 (二)个别声韵配合
“√”表示可以可以相拼,“×”表示不能相拼
第五节 声调一、声调的性质和作用 声调是音节的高低升降。在汉语里,一般而言,一个音节就是一个汉字的读音,故声调又叫字调。 声调主要决定于音高。但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音高,是各个人自己的音高相比较的结果。 声调是构成汉语音节不可缺少的部分,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例如: biān yì 编译 biǎn yì 贬义 \ biàn yì 变异 biàn yī 便衣 mǎi(买) mài(卖) 二、调值、调号和调类 1、调值 调值是声调的实际读法,指声调高低升降的变化(声调的实际高低)。采用五度制声调表示法。 如:“迂”(yū)、“鱼”(yú)、”“雨”(yǔ)、“遇”(yù)每个音节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不一样。“迂”是高而平,“鱼”是开始不及“迂”高,往后逐渐升到“迂”那么高;“雨”的音高变化是曲折的;“遇”的音高变化是由最高降到最低。此外,“雨”和“遇”两个音节念起来比“迂”、“鱼”要长一些。 为具体地表示音高的这种变化,一般采用五度标记法。以一条竖线为标准线,自下而上平均分为五度,即一度(低),二度(半低),三度(中),四度(半高),五度(高)。再用线条在竖线的左边表示出声调的实际高低,这些线条叫做调型线,它形象地反映出声调的形状。 ![]() 普通话语音的调值可以表示为:
2、调号――声调符号的简称,是标明声调的形象化符号。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声调符号为:ˉ、ˊ、ˇ、ˋ 是五度标记法图形的简化。 3、调类――调值的种类 按声调的调值来划分。 凡调值相同的就归为一类。普通话有四种调值,因此普通话有四个调类。 现代汉语的调类与古汉语的调类有继承关系,调类的名称一般是沿用了古汉语调类的名称。即调值是高平的为阴平,调值是中升的为阳平,调值是降升的为上声,调值是全降的为去声。也可以把阴平、阳平、上(shàng,又读shăng)声、去声分别称为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4、调型――声调的类型,指声调高低升降的形式。
Δ古今声调的演变(略) (本讲义由 芙蓉书阁|邓旺林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