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说:今天记者会的主题词我听出来的是:坚决落实二十条,反对层层加码。发布会上有对层层加码加大曝光力度和追责的重申,希望主要官媒做一个曝光层层加码的调查节目,那才是真曝光,老百姓一定欢迎。另外,哪个省带头撤几个在当地搞层层加码的官员,追责将产生有牙齿的震慑力。诚望联防联控机制的声音落到实处。# ![]() 层层加码的根源就是疏于搞精准防控,又怕承担责任,干脆一封了之。作为地方政府,理应本着科学的精神,对病毒的传播及防疫措施的有效边界有清晰的认识,但现实是为了防疫而防疫,防的让人感觉到稀里糊涂。上面有要求,不让疫情爆发,于是,有的地方一刀切,我不出差错,官位还是我的,要是万一有条漏网之鱼引起疫情,仕途不就完了!这基本上就是加码防疫的思维逻辑。 ![]() 网络配图 各地层层加码,只求政治上的最大安全,乌纱帽保住了,百姓受防疫之苦有谁理会?不能回家过年,不能见到亲人,在本地官员来说,或许只是一件小事,但次数多了、时间久了,这种苦闷之处难道不应该想办法解决吗?现实是遥遥无期,今年封,明年封,对于疫情引发的心理“创伤”哪有正式提出过?正式对待过?还不是各人苦,各自吞! 最近一段时间,舆论不断发酵,来势的确汹涌。有人说,是别有居心者有意挑起事端,引发民众对国家防疫政策的不满,对政府失去耐心和信任。这个应该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百姓这几年受了很多疫情的苦,十四亿中国人都在吃黄连,谁能忍住不发几句牢骚?只是天灾,大家也就认了!可有些局面的出现却是人为,人为地给百姓徒增苦难。如今百姓集中爆发的不满,根源就是这几年来的积累,压抑不住了,就以网络舆情的形式表现出来了。 发牢骚的目的还不是为了能让国家倾听民众呼声。这就牵扯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群众的意见如何反映,政府如何倾听百姓意见,总之,非要等到群众意见大了,政府才作出反映,这样的模式我觉得不好。 ![]() 老胡说,对层层加码的地方官员要给予撤职等严厉处分,这个意见是值得考虑的。历来对加码的处理,顶多就是口头上训几句,官员们没有痛痒,下次故态复萌。百姓看到这样轻拿轻放,怎么能不郁闷?而且,既然有层层加码的事实存在,就不能回避!反而应该主动出击,塑造加码受惩的典型案例。加码的主体是某些不作为的官员,出台的措施针对的应该是这部分人,而不是一味地向百姓宣传我们会怎么做怎么做,百姓要的是措施,不是宣教。 其实,一封了之的防疫模式也快走到尽头了。百姓们集中发泄情绪是第一次,也极可能是最后一次。就病毒变异的趋势而言,也已经没有太多的必要严防死守。现在,二十条出台之后,各地反而有了轻度的封锁迹象,其实是一种微调,毕竟,从原先的严防到如今的宽松,社会心理惯性和共识是需要时间来扭转的。 ![]() 今后的趋势,最晚从明年夏天开始,不是加码,而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流动性。对于疫情传染和治疗,社会将会以平常心对待,前提是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轻、重症患者实现分级救治。 |
|
来自: 王兆善 > 《疫情防控与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