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章恒文宗亲学风严谨,为文古朴典雅。其《章太傅旧居青浦讹传考》一文,考镜源源恪守实事求是的原则,征引史料富而有当,足正前贤之误! 文末提出:练夫人名寯,始见明洪武十四年宋濂撰《龙泉章氏谱序》,旧刻原句作:“其妻渤海郡君练寯贤而多识”。然细绎之,“练”字下阙一“氏”字,当作“其妻渤海郡君练氏,寯贤而多识。”寯贤即俊贤,实不谓练夫人名寯。洪武十三年宋濂撰《龙泉章氏庆裔序》,无不称练氏,可证也。盖练夫人本不名,故自南唐迄明初,人但称练氏、练氏夫人,省称练夫人而已,即北宋庆历五年《赠章得象高祖母渤海郡君练氏越国夫人诰》亦然。后人徒以手民之失,遂误宋濂句读,妄加寯名,未免可笑。而“练氏本杨氏,世居练湖,因以为姓”者,意亦不谓练夫人,乃指练氏一支得姓之原,谓杨姓因练湖改姓练也。明人不解鹿马鱼鲁,重讹纍错,致误后人,于今犹有牴牾不休者。此固前人之过,然后人岂无失察之责也? 谛读审思之下,豁然顿悟,深以为然。现就此谈点体会,区闻陬见,不一定对,欢迎同好质疑! 《考》文于“练”字下阙一“氏”字,当作“其妻渤海郡君练氏,寯贤而多识。”因“明人不解鹿马鱼鲁,重讹纍错,致误后人”的推测是合理的。明代刻书因工价低廉,所以错漏叠见。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七明确指出:“前明书皆可私刻,刻工极廉……价虽廉,而讹谬不可收拾矣。”又“朱明一朝刻书,非仿宋刻本,往往羼杂己注,或窜乱原文。” “寯”是冷僻字,宋本《广义》解释为“人中最才”;《玉篇》释为“才寯也”; “寯贤而多识”较“贤而多识”更近文意。 综观史册,“寯”用于人名的极鲜见,唐代有济王谘议参军李承寯;清代有“三代帝师”、“四朝文臣”之称的祁寯藻;当代有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童寯。这几位带“寯”的,都用于名,不是字。唐宋时女子即便有名也鲜有单名。南宋唐婉(琬)单名,字蕙仙,就算练夫人真是名“寯”也必另有字。 历代诰章都称练氏,明成祖永乐帝撰《为善阴骘》亦称练氏。宋濂与刘基等人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先生。奉命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生平著作甚多,为明初一代文宗。替与自己并称"浙东四先生"的章溢写谱序,“其妻渤海郡君练寯”这样直呼其先人名讳是有违常理的。 (嘉靖15年《潜溪集》,这是目前能查到最早的宋濂作龙泉章氏谱序) (正德《宋学士文集》·章中丞神道碑铭) (永乐《为善阴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