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春江院士:未来智能农机装备研发的六项重点工作

 昵称37581541 2022-11-30 发布于江苏

图片

20221123日,“2022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智能制造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论坛”在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智慧农业(中英文)》主编赵春江作了题为《发展智能农机装备,建设智慧农业》的报告。

以下是根据赵春江院士所作报告整理出来的内容。

图片

智能农机装备是智慧农业的重要支撑

赵春江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当前世界主要农业大国的农业从业人员快速下降,谁来种地已经成为日趋突出的问题。

智慧农业作为融合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智能装备技术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体现了工业技术和农业技术的高度融合,智慧农业的未来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人工依赖的非常重要的生产方式。

他认为,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而智能农机装备则是智慧农业的重要支撑。当前需要做的是大力加强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创新,推动农机装备绿色、智能、全程、全面发展。
他解释到,农业智能装备指的是通过设计和智能技术创新,具有人类(部分)智能硬件设备或软硬件集成系统。其功能是作为工具,可全部或部分替代人或辅助人高效、便简、安全、可靠地完成特定复杂的目标任务。特点是人与机、机与物之间交互性。
农机装备智能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包括绿色智能、节能减排、高度智能化、人机协同、全程、全面,耕整、播种、管理(肥水药)、收获、烘干仓储一体化发展。
他认为,未来装备将不会集中在增加设备尺寸、工作宽度和数量上,通过使用电子和数字化解决方案,来实现环境兼容,高效应用。要加强农机装备多学科交叉研究,随着农业机器人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将被引入,包括深度学习、人机共融、新材料、触觉反馈等。
智能农机装备研发重点
报告中,赵春江院士还提出了未来智能农机装备研发的六项重点工作。
一是要顺应世界农机装备绿色、智能、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开展农机装备的战略性、前沿性、基础性和多学科交叉研究,突破高压共轨、动力换挡、无级变速、新能源动力、数字化设计等核心关键技术,解决好新能源、动力、控制、核心关键部件等关键问题。
二是加强农机装备新材料和新工艺研制,缩小我国农机关键件寿命和可靠性的差距。
三是针对我国农业复杂多样的特点和农机弱项短板,研发先进实用的各类机具,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四是适应智慧农业发展的需要,大力推动农机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积极运用总线技术,发展数字化底盘,开发电控单元、电液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实现场景与环境兼容,提高农机感知力、执行力、脑智力。
五是推进北斗自导导航、智能监控终端在农机装备上的集成应用,研发农机大数据系统,促进农业生产智能化、作业精准化、管理数字化、服务网格化。
六是推进农机节能减排,加快绿色智能农机装备和节本增效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农机节能减排,助力实施农业碳达峰和碳中和。支持排放标准由国三升级国四,减少废弃排放。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