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功绩可比汉初三杰,且历经三朝一直担任太仆,不愧老司机之名

 综合历史 2022-11-30 发布于广东
刘邦的成功,源自于他的宽容豁达、知人善任,同时又能审时度势能屈能伸,这些方面都说明了,他是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
事实上确实如此,刘邦曾经说过,自己其实没什么本领,比如攻城略地比上韩信、运筹帷幄比不上张良、精明强干比不上萧何。
也正因为这句话,韩信、萧何以及张良被人们称为“汉初三杰”。同时这话也侧面反映出,他们给予了刘邦极大的帮助,能够成为开国功臣凭借的也是实力。
也因此后世人在称赞属下时,往往会用这三人作为代表。比如曹操对荀彧的谋略非常欣赏,就把荀彧比喻成张良。比如朱元璋夸赞李善长的时候,也是把李善长比喻成萧何。
在古代封建社会,君主就是天下人最大的“老板”,所以能够得到老板一句“吾之萧何”的称赞,作为属下想必心里是很满足的,如果再来一句“吾之滕公”,相信属下会更加兴奋,恨不得以死报国,因为滕公就是夏侯婴,刘邦身边最信任的属下。
夏侯婴虽然只是刘邦的一个跟班,论名气在历史上并不大,论功绩也比不过汉初三杰,但对刘邦来说在某些方面,是任何人都难以超越的,可见他的重要性。
夏侯婴与刘邦除了是同乡,还是一起长大的玩伴,所以一直关系很好,而且两人长大后依旧影形不离。当初夏侯婴在沛府马房做管事的时候,每当送完客人返回的时候,只要经过沛县泗水亭,都会找刘邦喝酒聊天,并且一聊就是大半天。
后来,夏侯婴做了县吏,与刘邦同为官场中人,关系也更加亲密无间。那么到底有多亲密?
有一次,刘邦因为开玩笑,不小心误伤了夏侯婴,而且很不巧的是,被外人看见并告发到官府里去,而刘邦身为亭长,属于知法犯法,如果不出意外必然受到严惩。
当时刘邦是这么解决这个难题的,他一边申诉自己没有伤害夏侯婴,一边让夏侯婴作伪证,把案子推翻后,刘邦得以无罪释放,可谓是“沆瀣一气”。当然,这么做也是有代价的,夏侯婴从被害人变成诬告者,被打入牢狱关押了一年,受鞭刑数百下。
刘邦起兵之初,夏侯婴不仅要帮他赶车,护卫他的安全,攻城略地时还得身先士卒,战败时又得想尽办法保全他的性命。比如刘邦彭城战败后,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就是夏侯婴帮助他逃跑的。如果没有夏侯婴,刘邦未必能活到成大业的时候。
所以夏侯婴在刘邦心里,不仅仅是劳苦功高这么简单的,但也正因为这些经历,两人有了深厚的友谊,哪怕后来刘邦崛起,两人依旧形影不离。
后来韩信因为得不到重用,投效了刘邦,但由于没有名气,也只当了个管仓库的小官。之后因为连坐罪,有13人要被斩首,韩信遭了池鱼之殃,成了其中之一。
在轮到韩信受刑时 ,他举目仰视,看着负责监斩的夏侯婴,说道:“汉王不想得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斩壮士?”——因为此话,夏侯婴看出韩信是个人才。
之后,夏侯婴免了韩信的罪责,还将他推荐给萧何,才有了日后的“兵仙”韩信。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夏侯婴虽然名气不大,但说到作用并不比汉初三杰少。
尤其是刘邦对夏侯婴的信任,韩信等人是完全比不了的。且看刘邦称帝后,因为猜忌便以某法罪名诛杀了韩信。此事导致萧何和张良心惊胆颤,其中萧何为保全性命,强行掠夺百姓的土地,自损名声,而张良则假借修仙之名,不参与朝堂政事。
倒是夏侯婴不需要这么做,因为当初刘邦被追杀时,夏侯婴为了减轻马车的重量,就将亲生儿女扔下车,这个举动让刘邦铭记了一辈子,所以刘邦从来从来不怀疑夏侯婴的忠诚。
也因此在刘邦死后,夏侯婴历经三朝依旧屹立不倒,并一直担任太仆这个职务,也就是掌管皇帝的舆马和马政,可谓是名副其实的“老司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