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东方:考古就像是一场无法确定答案的解谜游戏

 星河岁月 2022-11-30 发布于江苏

什么是考古,就像回答“什么是语文” “什么是数学”一样,看似很容易,却又很难说清楚。考古就像是一场无法确定答案的解谜游戏,我们从前人在遗迹中留下的蛛丝马迹,去推测出土器物的功用,尽可能去还原古人生活风貌。考古学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发现。考古学家,又是如何进行工作和探索的呢?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铲会发现什么

《我在考古现场:丝绸之路考古十讲》这本书,是我多年来进行考古发掘和调查考察的一些亲身经历。但考古究竟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最近这几年考古很热,但有些人对考古的认识让人目瞪口呆,比如说有人认为考古就是合法的挖墓,还有一些人对考古的认识是从《鬼吹灯》《盗墓笔记》中得到的。

图片
《我在考古现场:丝绸之路考古十讲》,齐东方 著

如果想用一句通俗的话把“考古是什么”讲出来,既容易,也不容易。我想引用一本很有名的书——德国学者C.W.西拉姆的《神祇·坟墓·学者》里的一句话:“一个优秀的考古学家,是让干涸的泉眼恢复喷涌,让被人忘却的东西为人记起,让死去的转世还魂,让历史的长河川流不息。”我觉得这句话非常好,它不是定义,只是一种形容。

但是寻找的过程和历史研究就有很大差别了。寻找和发现总让人有一种期待,这个是只有考古学者才能够体会的兴奋。可以说,考古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因为它和各个行业都有关系,比如说最近大热的三星堆发掘,大家可以发现,现场除了考古工作者,还有各种各样专业的人,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医学的丝绸的,甚至还有研究病理的。

考古的魅力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铲会发现什么,总有一些东西好像在等待着你。未知,对人们本身就是吸引力,这是考古学的一个特点。考古学既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也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图片
吐蕃墓发掘现场

考古本身就是研究历史,大家不要怀疑,它只是和传统历史研究有所区别。传统历史研究是根据文献来研究历史,考古是根据实物来研究历史。但实际上现在不会分得特别清楚。比如考古学者当然要利用文献,那做历史研究的人,如果有了考古的新发现,他怎么可能不用呢?文字记录,有一些是不可靠的。作为写作者,他多少受限于自己的时代环境、立场和知识结构。一般做历史研究的人,首先得对史料进行辨伪。对于考古来说,摆在那里的是实物,肯定真实可靠,它如果出现问题,只是因为解读时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没有实物作为证明的历史,很不生动。通过考古发现再结合历史文献,历史变得有视觉,有触觉,有听觉。就像编钟,你甚至可以听到两千年以前的乐器演奏出来的声音。

考古发掘与历史复原

大家肯定都看过秦始皇兵马俑,你可以看到非常宏大的场面,但大家要知道,我们在考古现场看到的,和你在博物馆看到的,很不一样。博物馆里那些演奏俑,都摆放得特别好,像一个小乐队似的,但实际发掘的情况不是那样的。在考古现场,每一个残片都不能放过,而且摆放位置也要记录下来,这样才能复原出像大家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兵马俑那样的场面。如果不是完整地把这些东西的组合取出来,就没法解读了。

发掘之后,就要进行复原工作。这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技术含量不算太高,但非常熬人。要按照陶片的材质、颜色等先进行分类,因为只要材质和颜色相同,就有可能属于同一件器物。要不断地按照这种分类来分堆,最后才有可能复原出一个器物。

图片
工作人员拼瓷片现场

拼陶片特别枯燥,有的器物有几百个残片,有时一天都拼不上两块,但有时也让人特别兴奋。我记得非常清楚,我们在室内整理的时候,学生整天坐在那里拼陶片,太枯燥了,他们就说,以后再有犯人就不要枪毙了,让他们来拼陶片吧。

在考古现场,很少见到完好无损的器物。香港有古董一条街,那里有很多陶俑。有一次我跟一个教授去,他说齐老师你是学考古的,你说这些东西是真的假的?我说这个地方的陶俑,比陕西历史博物馆还多。另外,我去过这么多考古工地,就没见过一个完好无缺的大型器物,这个地方的俑怎么都这么完好?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提问。

比如说曾侯乙墓的编钟,就是《国家宝藏》提到那个,编钟不光曾侯乙墓有,考古发现有很多,怎么能够把它复原出来,而且,还要能够按照当时的摆放位置进行演奏。所以在发掘现场,每一件器物的出土位置,绝不能搞乱。有些博物馆或者收藏家的东西,我们叫传世文物,不是说它不好,但是它的学术价值,远远低于考古发掘得到的。

图片
曾侯乙墓编钟

在田野寻找历史的答案

说到底,什么叫考古呢?考古一定要进行科学的田野发掘,这是技术性非常强的一门技术。一个能称得上考古学家的人,一定是会发掘的人。而且这个东西没法在课堂学,只能在田野学习。如果你不会发掘,就不能叫考古学家了。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这个手段你不会,就会把很多信息弄没了。考古学在历史研究中属于特种部队,它需要一些技能,光坐在书斋里是不行的。要想在田野寻找历史的答案,必须得有一套理论方法体系相应的技术手段。

中国的考古学真正开始,只有一百多年,从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开始,考古开始作为一个学科出现。安特生是学地质的,他进行了很多实地调查。安特生把自己的技术和理念带到了中国,更直接主导了仰韶遗址的发掘,因此被称为“仰韶文化之父”,他改变了中国近代考古的面貌。中国人自己主导的发掘有殷墟。仰韶文化的发现和殷墟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作为一个学科,在中国开始出现,这是走向田野进行发掘。

发掘为什么重要?因为田野考古获得的文物,我们首先知道它准确的出土地点,其次它出土的环境以及器物的摆放位置也很重要,比如是放墓葬里边、放棺材旁边还是放尸体身上,以及相关器物的组合,都有不同的含义。

比如说洛阳金村这个地方,农民一共挖了八个大墓,里面的东西非常精美,基本上都被外国人买走了,现在散落在世界上好多个博物馆。我们现在看到金村文物,只能感叹太漂亮了,但已经无法弄清楚这些文物究竟是哪个墓出土的,也不知道出土器物的组合,所以成了“金村之谜”,非常可惜,否则也许就能够判定墓主人的身份。

图片
现存于洛阳博物馆的“金村大鼎”是国内仅存的三件确认出土于金村大墓的文物之一

大家都知道博物馆有很多鼎,孤立地放着,当时肯定不是这样的,我们发掘的时候,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周礼》规定,不同的身份,祭祀时需要的鼎的数目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经过考古发现的,没有被破坏的墓里面,这些东西都是整套的,大大小小不一样。如果不是考古发掘,能知道这个吗?考古学没有产生之前,谁知道这些?所以假如说我们看到了器物组合,就可以了解当时人民的起居生活方式。

墓葬也是一样的,发掘之后,要标明哪个器物在哪个位置发现。比如西晋以后,开始出现赶车的的俑和牵马的俑,出土的时候它们就在一起放着呢,这是考古发掘现场的照片。拿到博物馆就不一样了,有的是马和马放一起,人和人放一起,这样的展览水平就不太高。我们发掘的时候,那些牵着马或者骆驼的胡人俑,都是要编号的。大家看到这样的形象之后,再谈丝绸之路,感受是不是就不一样了?所以考古发掘是非常重要的。
图片

唐三彩载乐骆驼俑

再比如,有的女性有簪,发掘的时候就在头骨附近,在那插着呢。还有比如说考古发现一整套女性化妆用具,放在一个漆盒里,虽然漆盒腐烂得只剩下痕迹了,但位置没有变,而且这些化妆用具都在里头放着,根据它的痕迹我们知道,原来女性化妆都有这些东西,这只有经过考古发掘才能知道。

图片

李景由墓出土银平脱漆盒结构及纹饰示意图

当然,考古发掘中不知道用途的器物很多,但是如果考古发掘能够给你提供一个很重要的线索,比如这是什么东西,没一个人能说明白,我也说不明白,你说它是香囊,还不太对;你说它是个小包,但它是镂空的。但是我们知道,它是女性尸体的腰间挂着的,因为发掘的时候位置就是这样的。如果这个器物流散出去了,那以后可能就永远是个谜了。但是有了这些线索,将来还是可以研究的,因为我们知道它的位置和相关物品的组合。

还有这个镯子,唐代没有手镯这个词,那时候叫臂环,考古发掘时发现它直接就戴在手腕上了,虽然我们看到是骨头,但是你清理的时候就知道了,因为当时埋葬就放到那里。而且你看很有意思,不是一边戴一只,而是两个戴到一个手腕上。有一次我经过报摊,发现时尚杂志上的女性也是这么戴手镯的,当时我就笑了。唐代人就那样,这是发掘出土的,这没有任何问题,摘不下来。通过这个,我们对研究古代女性的梳妆打扮、装束用具,甚至它的戴法,都可以知道。如果单独只有这个臂环,你就不知道了,但和人结合起来,就完全不一样了。

图片手腕上佩戴两只镯子

所以,我们说,考古其实也是读书,它读的是“地下”这本书,这本书很多时候都是没有文字的。要想读懂这本书,就得学会怎样发掘。必须通过科学的发掘,才能更好地知道如何寻找这本书,并读懂它。

(上文整理自2021年10月23日齐东方教授在首都图书馆举办的《我在考古现场——丝绸之路考古十讲》新书分享会发言稿
| 推荐阅读:

跟随北大考古专家齐东方一起穿越古今,实地探寻丝绸之路

齐东方:青海都兰吐蕃大墓发掘记

我在“绸布店”看丝路考古现场

重回历史现场:讲述行走天地间的浪漫

走进考古 | 在田野寻找历史的答案

图片

图片

《我在考古现场——丝绸之路考古十讲》

齐东方 著

简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5260-9

58.00元

丝绸之路,是商业贸易之路,也是东西对话之路,是友好往来之路,更是文化交流融合之路。本书作者从西安、碎叶、撒马尔罕、布哈拉、伊斯坦布尔,带领大家重走丝绸之路,感受古代文明现场;并通过自己考古生涯中值得铭记的经历,比如青海都兰吐蕃大墓的发掘,对海底沉船“黑石号”的探密等等,看考古现场,读出土文物,亲眼见证遥远的历史,亲手探索未知的文明。本书有大量考古现场照片及精美文物照片,是不可多得的考古视觉盛宴。

【签名钤印】《我在考古现场》(作者齐东方先生签名钤印)

(统筹:一北;编辑:思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