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济失调型脑瘫儿童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PT训练儿童康复(脑瘫/孤独症等)中国康复治疗师网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2-11-30 发布于黑龙江
概述

1. 比例
共济失调型脑瘫占脑瘫发病人数的4%,主要是小脑受损的类型。

2. 特点表现
共济失调型脑瘫的特点是不能持续性姿势控制,协调运动障碍。表现为平衡失调,肌肉本体感觉,关节的位置觉丧失,肌张力下降,易疲劳,可伴有距离测定障碍,眼球和肢体震颤,可能有智力低下等。这种脑瘫在婴幼儿发育初期平衡失调并不明显,随着发育程度提高,这种失调就变的日趋明显。

3. 临床类型
临床类型有单纯共济失调型脑瘫,合并痉挛型脑瘫和合并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两种混合型脑瘫。由于痉挛或手足徐动的程度使共济失调也有相应改变。


那么有什么临床表现呢?

临床表现:

1. 本体感觉障碍,可有肌张力低下。
2. 不能维持稳定姿势平衡障碍,但无不自主运动。
3. 运动笨拙不协调,运动速度慢,分离动作差。
4. 站立位基底宽,醉酒步态,行走时身体摇晃,步幅宽,不方便。
5. 可有意向性震颤和眼球震颤,构音障碍。

有哪些治疗原则呢?

治疗原则
·1、按照姿势和运动发育的顺序,反复的进行被动输入和主动运动,以促通感觉和运动感知。
·2、对于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本体感觉刺激和增强稳定性训练贯穿PT治疗始终。
·3、增强姿势和动作在治疗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不同方向上的准确性。

PT训练

一、增强本体感觉,诱发姿势和运动
·1、关节加压:利用体重负荷或局部施加压力,缩小关节间隙,刺激高阈值感受器,促进关节周围肌肉收缩。
·2、叩击:对四肢、躯干进行规则和不规则的叩击,刺激本体感受器,达到姿势肌张力,促进放置反应。
·3、肢体放置与保持反应:将肢体被动的放置到一定体位,然后使其滞空,通过肢体的负重刺激引导出肌肉张力的调整,达到提高肌群收缩和本体感觉器的感觉作用。

二、增强稳定性训练
·1、加压:徒手加压;‚沙袋负重
·2、肌力训练: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视觉和语言:诱导患儿集中注意力

三、姿势保持和转换训练
1、姿势保持:头,颈,躯干的抗重力伸展;‚坐位;ƒ四点跪;立位
2、姿势转换:翻身-坐起-跪起-站起

四、平衡功能训练
·在坐位、四点位、直跪位、立位等抗重力活动中促进平衡功能。改变支持面大小(由大到小);‚改变支持面稳定性(平衡板运动用);ƒ体轴回旋动作;抗外力

五、协调性训练
·1、双侧上肢交替动作:掌心掌背拍手
·2、双侧下肢交替动作:坐位抬腿踏步
·3、定位方向性活动:触摸治疗师伸出的手指(不断变换位置)
·4、全身协调性训练:跳绳,功率自行车等

六、步行训练
关于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的训练基本情况都了解如何了?详细情况欢迎咨询康复部老师们!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