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悟《易经•家人卦(4)》(总)279——家庭教育的学问

 遥想呼应 2022-11-30 发布于河北

教育孩子是严厉一些好,还是宽松一些好?哪一种管理方式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呢?《家人卦》九三爻就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家人卦》九三爻爻辞是:家人嗃嗃(hè)。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嗃”指严厉的样子,“嗃嗃”为发怒训斥之声。

九三爻的大意是:治家过于严厉,常常因为过分训斥家人而感到后悔,但这样做毕竟家道未失,从长远来看,终能吉祥。如果过于宽纵,任由家人们嬉皮笑脸、随心所欲、不走正道,那最终的发展结果决不会好。

图片

张居正

《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嘻嘻”为放肆嘻笑之声。九三为阳爻居于刚位,指代家庭之中的父亲。父亲应该坚守家庭之中的规矩,负起管教之责。如果家人做事不对,可以严加训斥。要知道“严是爱,松是害”。

治家过于严厉是符合治家的原则的,虽然有过失,但不失根本。而听凭“妇人和孩子随心所欲,最终的发展结果却决不会好”,因为这样做违背了治家的原则和规矩。

图片

万历皇帝

面对亲情,人们不应放任自己的感情,对愚蠢的行为和过度的娱乐要严加限制,否则会有后悔的事情发生。九三爻为下卦的最上爻,下卦主内为家,所以九三爻在这里就相当于家长。家长就应该用道德、家法来约束每一位家庭成员,要严厉。所以爻辞中说“家人嗃嗃,悔厉吉”。

治家之道如同治国,过为严格与过为宽松都不适宜。家道过于严厉,致使家人整日谨小慎微情感渐渐疏离,有威严而无亲近,于天伦之乐有损,于夫妻之情有伤。家中失去和乐,怨愤滋生,有骨肉分离的危险,此种治家之道是有悖人伦天性的,不值得推崇。

图片

北京明十三陵定陵,万历皇帝陵墓

若是治家太过宽松,一任家人上下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自然也是极为不适宜的,那样九三爻便有失职无能之过,枉为一家的持掌者。合格的家长应当先自修其身,自省己德,掌握治家的尺度,以阳刚谨肃来制定家规,以亲切中和来料理事务,这样才能父慈子孝,夫妻敬爱,家道昌盛。

如果一个家庭没有行为规范的有效约束,成员们各存私心,各呈所为,各执一词,大呼小叫,这个家庭就会有崩溃的危险。如果家庭成员们能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家庭的散乱无序生出悔恨之心,从而改正前非,这对于家庭来说,最终仍可得到吉祥的结果。如果成员中的妇人和孩子们没有家庭集体观念,又没受到有效约束,既娇且逸,嬉闹不休,就会不利于家庭的健康发展,最终使整个家庭蒙受耻辱。

图片

影视剧中万历皇帝的“大伴”,太监冯宝

明孝宗朱佑樘从小没得到应有的宠爱,他父亲明宪宗朱见深多年宠爱万贵妃。万贵妃因无子,因此经常迫害其他嫔妃和皇子,杀掉后宫有身孕的嫔妃,朱佑樘的母亲幸免躲过。朱佑樘幼年一直躲藏起来不敢见人,被宫女太监秘密抚养长大,六岁才见到自己父亲,才有了名字。 

后来,朱佑樘继位当了皇帝。他一生只宠爱张皇后,而张皇后只为其生了两个儿子,次子朱厚炜早夭,因此,长子朱厚照自小就被明孝宗视为掌上明珠。孝宗对朱厚照非常宠爱,孩提时就立其为太子。朱厚照少年聪慧,喜好武功。不过,明朝是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太子的老师们曾经为此多次谏言,但孝宗还是放纵朱厚照,认为这是他的天性,十分难得。

图片

万历皇帝生母李太后

明孝宗一生勤政爱民,整顿吏治,力挽狂澜,成就了“弘治中兴”,可惜他三十六岁就死了,那时候太子朱厚照才十五六岁。朱厚照之前受父亲宠爱太过,性格叛逆张扬。孝宗死后,大臣们开始对小皇帝严加管束,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却导致武宗的叛逆更厉害,以至于做了很多怪事。

武宗行事作风奇异,不按套路出牌。他在位之时阉党掌权,各种内斗,朝政混乱不堪。他也一味地瞎折腾,最后连个子嗣都没有。明武宗去世后,是他的堂兄弟朱厚熜继了位,这就是嘉靖皇帝。从武宗开始,明朝开始逐渐走向衰败。 

图片

明穆宗朱载垕,万历皇帝的生父

张居正,明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同时也是小万历皇帝的老师。他为了小皇帝的教育,可谓是呕心沥血。在教育小皇帝的同时,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张居正进行了成功改革。 

他是受小皇帝尊敬的“张先生”,背后有太后鼎力支持。他的“一条鞭法”改革,使国家税收大幅增加,以至于在他死后多年,万历还在“享受”改革成果。可是,张居正刚刚去世不久就被万历抄家,不仅如此,还连累了老母及多个家人,长子亦悲恨自尽,张居正也险些被开棺鞭尸。那么,张居正对万历皇帝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呢? 

图片

荆州张居正故居

世间之事都有因果,这件事要从张居正帝师说起。在司礼监大太监冯宝的力荐下,万历小皇帝的生母李太后安排张居正做了皇帝老师。从此,张居正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对万历的培养教育中。

他亲自编写课本《帝鉴图说》,选好内容并手绘配图。教材仅对皇帝,学生只有万历。浩浩工程,损耗精力不少。如此尽心尽力的老师,怎么会让万历恨得那么刻骨,要毁掉“张先生”的所有,几乎要鞭尸呢? 

图片

荆州张居正故居

这就在于张居正对自己的定位出了问题。他真拿万历当成了管教的对象,动辄训斥,严格约束,更像父亲对儿子一样严厉!大太监冯宝是伺候万历长大的“大伴”,曾经是万历最好的朋友,最明白万历皇帝的心思和行动,但在这个时候就不见得是好事了。

冯宝经常把万历的错误汇报给张居正,接下来万历就会受到“张先生”和生母李太后的共同训斥。小万历遭训斥、被罚跪,是家常便饭了。他没有自主权,想赏赐下人,手里没钱。张先生反复说,不要乱花钱。宫里一些想要的“改善”,只好停止。 

图片

荆州张居正故居

万历一天天长大,这一年他十五岁。在“日讲”的时候,万历高声朗诵时候,被突然喝止打断。万历忍不住身体颤抖一下,心中打了寒噤。身边人可是不少,估计他们也难免惶恐。这是因为《论语》里的一句话“色勃如也”万历将“勃”读成“贝”。张居正的断然呵斥,确实是严师的表现。这高高在上的气势,完全忘记了对面的学生是自己的顶头上司。  

可以想见,已经长成少年的万历,对这次当众受辱的经历会有怎样的刻骨铭心。普通人尚且难以释怀,更况皇帝。尤其是他祖父,制造过“大礼议”事件的嘉靖,想起来会更让人胆寒。小万历有这样的基因,不会善到哪里去。 

图片

荆州古城

如果说这一次之后,张先生能够及时自省,或许能够及时止损,可他没有!皇帝年长到十八岁,又起了更大风波。冬至节之后的一个晚上,小万历在太监们的陪同下,出城喝酒至夜深。他多想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能够“任性”玩耍一番。他喝酒、听曲,自由了一回。但后果很严重,青年皇帝被罚跪一边,不停认错,还差点被“免职”。这件事预示着张居正厄运正在到来,然而,张居正这么聪明的一个人,竟然不知危险之将近。

万历二年,张居正的儿子参加科举考试,没能胜出。他竟然停掉了朝考,绝了进士们进一步考取庶吉士、进翰林院的可能。已经走到这一步的文人们,失望的同时会是什么呢? 

图片

明孝宗朱佑樘

张居正改革收效巨大,有人说延长了明朝的国运。他整顿吏治,得罪一大批官宦。张居正对皇帝要求严格,但在厉行节俭方面,他却不能以身作则。据说他的大轿,就是一个会客厅,豪华奢侈,令人乍舌。他的父亲张文明在湖北老家敛财,官员争相巴结。这些都成了他死后遭到弹劾清算的原因。   

万历好恨啊!张先生平时那么正气凛然,不让皇帝乱花钱,原来背后自己过得很自在。所以,之后的抄家便也就不奇怪了。只不过张居正的“敛财”没有放开,只抄出十万两银子的财富。那些张居正家乡的官员,比朝廷做得更绝,干脆封了张府,饿死了十几口人。 

图片

明武宗朱厚照

任何好的教育,都应该是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少训斥、多尊重是教育之道。“亲其师,信其道”,没有“亲”做基础,教育注定失败。张居正没有想明白这一点,结局必然悲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