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宗印:以德报怨省后人

 乡土大河南 2022-12-01 发布于河南
8、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以德报怨省后人



作者 | 李宗印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古以来,中国人男女童叟,都知道因果报应的道理,这类实例说不完。也都知道与此有关的名言“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一定要报。”这确实让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教育自己的子孙,多做好事不作恶,明白弃善行恶遭报应,改邪归正有好果的道理。

几十年前,在今社旗县朱集镇的连庄村,就有这样一件典型的因果报应事情,但后来的结果却是以德报怨,使当事人知错改过,从善而行。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合作化运动中,农村刚刚进入农业高级合作社,但仍是交通闭塞,运输困难,物资奇缺。人们日常必须的食盐,需要农业社派牛车,到二百多里远的驻马店拉运。若遇雨雪天气,不能及时采购,常常出现断供现象。当时的连庄属泌阳县官庄区,村里的郭国兴和王清祥,为人诚朴可靠,又是经验丰富的车把式,农业社就派他们两人出车到驻马店拉盐。

他们车行到确山县境内的大张庄时,天已黑透,便在路旁一家院外山墙处避风夜宿。次日天不明,郭国兴、王清祥起来喂牛,并在墙角处支起铁锅做饭。天亮后从院内走出一个少年,十五六岁,脸上一块黑痣,名叫张超。他见有人在他家墙角支锅做饭,怒气冲冲地说:“哪里的出门车,把我家墙角石头都熏黑了”。走过去一脚把铁锅踢翻,刚做好的饭洒了一地。张超不依不饶,口吐恶语,还要赔钱。郭国兴和王清祥见状,忙上前赔不是,并保证将墙角石头刷洗干净。张超仍要钱作赔。恰在此时来了一位老者,说:“他们出车在外,哪有钱赔你?千万不要干缺德的事,外乡人出门不容易啊”。这时他才悻悻离去。
郭国兴用水刷洗了墙角石头,打扫干净后才套车赶路。他是位见困就帮,乐善好施之人,却遇到张超这样的后生,一路不乐。张超带黑痣的脸庞,在眼前晃来晃去,挥之不去。
转眼过了六年,全国三年大饥饿后,解散了集休食堂,但相当一段时间中,老百姓生活仍然很艰苦。地处丘陵山区的泌阳县境内,因较为宽松的地方政策,让农民开垦荒地,种植红薯和粮食作物,生活略有好转。确山县当时属信阳地区,是河南省饿死人最多的一个地区,至1962年冬天,老百姓仍处于饥饿之中。大张庄的张超为了糊口,背上破口袋来泌阳境内农村,说是买烂红薯干,实际是乞讨。
经过两日的讨要奔波,天将黑时漫无目的地来到连庄村边。严寒的冬天脚踏生地,眼观生人,举目无亲,向谁家借宿呢?便停在村旁一麦场的麦秸垛前,在草堆中扒个窝避风夜宿。张超两日奔波讨要,难以饱腹,疲惫不堪,在寒风侵袭下只得用麦草取暖。长夜难熬,感到浑身发烧,口干舌燥,头晕目眩。身子疼痛难忍,动弹不得。却是黑夜无人,只得艰难地等待着。
天微亮时,郭国兴起早喂牛,去场内拽草烤火。到麦秸垛处,见一人满头乱草脸色青黄,两眼直勾勾地望着他,少气无力地说:“大爷,我不是坏人,是确山县大张庄的,想到泌阳买点红署干,病倒了,你行行好,给我弄点水喝。”老人见状,感到吃惊,但见此人脸上的黑痣,陡然感到好象在哪里见过一样,脱口说道:“好象在哪儿见过你。”说着便把他扶到牛屋内,提来开水,张超一连饮了三碗。郭国兴见他发高烧,头痛难忍,便拿来两包头疼粉让他服下。烤火一小时后,张超感到好转。郭国兴经详细询问和回忆,无论是地址和年龄,特别他脸上的印记,都证实这个人就是当年踢翻他饭锅,让他刷洗墙角还要索赔的张超。
真是天不转路转,这报应来得的也真快。
郭国兴也有不管他的想法,但看到他求助时的可怜相,顿生恻隐,遂捐弃前嫌,不计怨恨,以德报怨,给以救助。以此让他知道恶善有报的因果报应,教他今后从善而行。

早饭时分,郭国兴给张超端来饭菜,并让他继续服药,帮他东拼西凑,弄来半袋红薯干,让他回家过年。张超临行前说:“大爷、大娘你们对我这样好,感恩不忘。可是刚见面时你说好象在哪儿见过是什么意思?”老人说:“咱们确实见过,我就不再说了吧。”张超不依,一定要老人道出真情。郭国兴这时才问道:“你家是住在张庄路边吗?”张超说是。郭国兴又问:“你还记得几年前在你家墙角支锅做饭的那两个车把式吗?我就是。”
张超一听,猛然想到当年自己的作为,眼下却讨要他乡,病饿交加,几乎丧命,幸得老人救助。顿感羞愧难当,无地自容,面红耳赤,低头不语,接着猛跪在老人面前磕头不止,说道:“大爷,那时我年幼无知,那样亏待你。现在你不给我计较,还救我帮我,你的大恩大德,我永记在心中。”接着又说:“今天我算知道了因果有报应的道理。”
春节后,张超带了重礼来连庄,拜谢郭国兴老人。从此两家亲密相处,往来不断。
张超信奉因果报应后,办了很多好事,被当地群众推选为干部,一干数年。其儿子参军后被提升为军官,也常来看望郭国兴。郭国兴老人以德报怨在当地传为佳话,人们更加相信因果报应的道理。
连庄村中曾有偷摸行为的人,因从此事得到启发,笃信因果报应,就弃恶从善了。最后为赞扬郭国兴老人美德,以一首打油诗作为本文结束语。
善恶定有报,因果是必然。
光明磊落事,永不计前嫌。
见危忙救助,和谐于人间。
施恩解仇怒,众口赞大贤。

李宗印,社旗县朱集镇连庄人,原泌阳县法院一级法官,现驻马店市老新闻记者协会会员,泌阳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