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公权《玄秘塔碑》:端庄俊丽,遒劲峭拔,斩钉截铁

 石不言斋 2023-07-20 发布于江西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或称《唐故左街僧录大达法师碑铭》。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唐会昌元年(841)十二月建。碑高368厘米,宽130厘米,凡28行,满行54字。原石已断为两截,现藏于陕西西安碑林。


《玄秘塔碑》为柳公权63岁时所书,此碑运笔方圆兼施,刚柔相济,结构劲紧,力守中宫,体势遒健舒展,豪爽中又透露秀朗之气,体现了柳书风骨,是柳公权成熟期的代表作,也是学楷入门的典范之一。


一、柳公权其人及《玄秘塔碑》的主要内容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元和初擢进士第。李听镇夏州,辟为掌书记,因入奏,穆宗曰:“朕尝于佛庙见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再迁司封员外郎。穆宗问其用笔之法,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帝悟其以笔谏。后改右司郎中、弘文馆学士等。文宗复召侍书,迁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武宗立,罢为右散骑常侍。宰相崔珙引为集贤院学士,判院事。累迁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河东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进至太子少师。咸通初以太子太保致仕。卒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其书法与颜真卿齐名,后世以“颜柳”并称。


柳公权是楷书书体的总结者和创新家,他在研究和继承钟繇、王羲之等人楷书风格的基础上,遍阅唐代名家书法,学习颜真卿,融汇自己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 ,为后世百代楷模,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他的传世书迹很多,影响较为突出的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等。
《玄秘塔碑》主要记述了唐代高僧大达法师端甫的生平事迹。大达法师端甫长相:“高颡深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 十岁在崇福寺做沙弥,十七岁在安国寺做了和尚并升为法师。他的一生中经历了六个皇帝——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德宗皇帝听闻他名号变将他召入宫,一见如故, 命他经常出入宫中,讲经说法,赐紫方袍,任命他为皇太子的老师。顺宗皇帝视之如兄弟。宪宗皇帝对端甫的佛学造诣和声名十分敬仰,命其“率缁属迎真骨于灵山,开法场于秘殿,为人请福。”
 据史书记载:唐文宗开成元年六月,端甫圆寂,享年 67 岁,葬于长安长乐原之南。得佛骨舍利 300 余粒,光润圆滑如明月。皇帝赐谥曰:“大达”,塔曰:“玄秘”。


二、柳体书法及《玄秘塔碑》的艺术特色
对柳公权的书法,历代品评甚高。
《旧唐书》记载:“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笔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贝,以此购柳书。”
宋代苏东坡赞曰:“柳少师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
即使对颜柳书法较为偏颇的米芾,在其《海岳书评》中也说:“公权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
后世将柳公权的书法与盛唐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并称“颜筋柳骨”。
《玄秘塔碑》书体端正瘦长,笔力挺拔矫健,行间气脉流贯,顾盼神飞,全碑无一懈笔。有以方取势,引筋入骨之赞。


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三六云:“此碑柳书中之最露筋骨者,遒媚劲健,固不自乏,要之晋法一大变耳。”
明赵崡《石墨镌华》卷三云:“书虽极劲健,而不免脱巾露肘之病,大都源出鲁公而多疏,此碑是其尤甚者。”
明郑真《荥阳外史集》卷四十:“笔法刚劲严整,八法具存,如正人端士,峨豸正笏,特立廷陛而不可屈桡,殆与颜太师同出一轨。”
清王澍《虚舟题跋》说此书是:“诚悬极矜练之作。”
该碑笔法劲健,点画如截铁,圭角分明,方折峻整,笔法变化丰富,别具一格。
1、笔法十分灵活。并不是用方硬瘦峭之笔来展露筋骨,而是起笔多方,收笔多圆,方圆结合,自然随意。
2、结体端庄舒展。《玄秘塔碑》字字向四周舒放,中宫收紧,开张相配合,更显得极利流宕,独具风格。在处理字形结构时,使用了内紧外松、 辐射开张和撇低捺高、险中求稳的方法, 使每个字表现出潇洒超逸的姿态。
柳体楷书广收博采,优点很多,因此柳楷一向是后世学书的好范本。但也有学者建议初学书法者,不宜从柳楷入手。其原因主要是柳楷法度森严,笔力紧峭,初学者难以驾驭,入门后又不易摆脱,尤其是由楷书向行书过渡时,障碍较大,活泼不得。同时,柳书单个字(小章法)较好写,但整篇字(大章法)较难安排,难以摆脱结字紧,点画屈伸无度而形成的剑拔驽张之势,日久养成积习,也会影响其他书体的学习。因此建议先从欧、颜书体入手,再习柳楷为宜。 

梁巘临作

黄自元临作

启功临作

翁志飞临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