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完成,再完美:《曹全碑》一百天

 蓝雨飞逸 2022-12-01 发布于广东



之前认为,一年不过也就三百多天,如果每个作品都需要花费一百天,似乎是一件效率特别低的事情。

现在想法变了。如果每个作品都能按照老师传授的方法,很认真地练习、总结、领悟,三年五年或者十年之后,必然能看到惊人的结果。

不过这不重要。

你为某件事情花费了时间,最终能得到什么结果,很大程度其实不由你控制。你能决定的,是在每分每秒的时间里投入多少注意力。写字这件事情,说到底跟效率和结果关系不大,只是度过生命的一种方式而已。

回头看这些简单的日记,哪怕只是一句话,也看到很多情绪流露。我想,或许是因为写字这样需要沉心静气的事情,就像一面镜子,能清晰映照出浮躁与纷乱。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写字于我越来越成为一种享受,像是兵荒马乱中的安顿之处,提起笔,内心很快就能沉浸在眼前的方寸间。写得不满意,也不再有那么多自我怀疑与否定,反而常常领略到一种“久久行之”的美妙,妙不可言。

相比于第一次自由书写和创作,《归去来兮辞》的难度没那么大。即使如此,也会时常感到怯意,觉得写不好,担心被自己丑哭,不敢迈出第一步。这次练习了四遍完整版,每次都需要心理建设好久,眼一闭心一横才能动笔。最后的作品倒是没有什么心理障碍,安慰自己说:“先完成,然后再追求完美。”

题外话。年轻时候挺喜欢陶渊明,完全只是出于某种臆想。经历过真实的生活之后再来看他,觉得挺遗憾。归来田园,他也并未能在其间生活得多么自在。田园和山水,就像诗和远方,不应该成为此时此地的避难所。现在就是未来,这里,也就是那里。眼前的生活,已经包含生命的全部。





🌱
2022年3月24日,星期四,20:35-21:25,50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1天

其实昨天已经开始写,随意写了一张。总体来说,隶书比楷书容易,就算结构欠缺,也不至于太难看。

这个创作已起意好久,但只是偶尔在心里默默地计划一下,迈出第一步总是需要一点动力。书法练习已经进入第五年,如果一直只是临帖,可以想见,十年八年过去,估计也不会有什么明显进步。惰性是一方面,不注重练习方法,还很有可能养成很多手上的坏毛病。

所以,不管多么难,必须慢慢走上自我创作的路。

为此,重新看老师关于创作的课件。从内容,到书体和形式,基本确定下来,以《曹全碑》的风格,创作竖幅《归去来兮辞》,还是计划一百天时间。

从《将进酒》的创作过程中已经体会到,临摹到自由书写,中间有非常遥远的距离,一步一步走过去,需要以正确的方法、主动的姿态。

慢慢来。


🌱
2022年3月25日,星期五,23:20-24:00,40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2天

继续听课,听到糊糊老师反复强调小稿的重要性,树立整体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勇敢尝试的重要性。

自由书写了,很容易就能发现自己的很多问题,带着问题重新回去临摹,原本不过脑子的字慢慢留下印象。如此一点一滴慢慢积累,或许终会有挥洒自如的一天。

复习几个有明显特征的字:人字头,宝盖头,三横,多点。


🌱
2022年3月26日,星期六,15:45-16:25,40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3天

决定花几天时间通临《曹全碑》,练习整体布局的气息。写完一张对比原贴,重点还是放在单个字上面,看不到全局,不同字形的大小轻重安排没有仔细考虑,“秉”太长,“乾”离得太近,整张看起来高低不平,缺乏稳定。隶书的风格特征是字距远、行距近,一张可以写五行。


🌱
2022年3月27日,星期天,20:35-21:15,40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4天

一张的确可以写下五行,并不觉得局促。下笔时会有意识考虑到前后左右的位置,也算是整体思维的体现吧。但还是气息不稳。


🌱
2022年3月28日,星期一,19:50-21:15,2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5天

头有点晕乎乎,似乎没办法准确判断。字距没控制好,越写越近。


🌱
2022年3月29日,星期二,21:15-21:45,30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6天

心神不定,笔下都是参差不齐。


🌱
2022年3月30日,星期三,20:35-21:20,4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7天

依旧通临《曹全碑》,每天时间有点少,争取能增加到一个小时,最好能写完两张。

眼高手低难免让人有点沮丧,明明看到了前后左右,呈现的结果还是高低不平。需要更专注投入。

丫头某天说让我录视频,我说没时间,也懒得编辑。她说不用编辑,直接把你写字的视频录下来就可以了。那不如直播?今天在公号试了一下,45分钟内,进来6个人,平均待了22秒就走了。在旁观者的眼里,这得是件多么无聊的事情啊,但自己很享受。


🌱
2022年3月31日,星期四,20:50-21:30,40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8天

昨天的行距偏近,写了11行,10行才能体现隶书宽行距的特点。中间几行总是特别不平。


🌱
2022年4月1日,星期五,20:55-21:30,3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9天

又听了一节课,觉得很安慰,听老师的话,放开胆子去写。于是打算先把全文写出来一遍再说。


🌱
2022年4月2日,星期六,21:00-21:25,2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10天

先自己凭感觉写,然后再查书法字典,查不到的字,只能靠字形想象。对于笔法还不熟练,基本笔画要单独练,多看帖也会有帮助。


🌱
2022年4月3日,星期日,22:25-22:45,20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11天

第一行完全不知道在写什么,想换成临帖。可是再想想,总得有个开头呀,起码先写个完整版知道是怎么回事,心中大概有数,接下来才明白该在哪些地方用力。

硬着头皮往下写,似乎又找到一点笔画的感觉,行气章法什么的,就完全顾不上了。


🌱
2022年4月4日,星期一,20:10-21:30,80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12天

尝试了各种大小和排版,因为全文有三百多字,最好能写得小一点。明天全部写完之后就要开始做同比例缩小的小稿,对全篇有个整体布局,还要设计安排单字的特殊尺寸。有些不知道怎么写的字,要多方参考之后再确定。

总体手感还好,但有些笔画还是没有抓住隶书的特点。


🌱
2022年4月5日,星期二,10:55-12:20,8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13天

继续摸索字的尺寸,才发现自己选了个大工程,加上标题,一共344个字。如此大的体积,该如何安排整篇?有点茫然不知所措。算来算去,发现一张大纸都排不下,只能用长卷,一米四长,还要两张,每张要写六行,每行最少30个字,字还要更小一点。

细看明代书法家沈度写的《归去来兮辞》,刚好也是每行30个字,每行的编排非常规整,丫头说他肯定用铅笔画了线,这个功力得练好久。

写完全文再临帖,就发现自己的笔画真的状如算子,粗细、形态的变化太呆板,而《曹全碑》处处可以看出生动。


🌱
2022年4月6日,星期三,22:50-23:00,10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14天

总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打乱计划,计划十次,有三次顺利完成,就已经很好了。

动个笔。体会变化,两个“其”挨得近,各有姿态。


🌱
2022年4月7日,星期四,21:00-21:30,30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15天

逆水行舟,人生的根本是悲伤的。有了这个认知,或许可以得到一点欢愉。

能量的散失有时是无知无觉的,这种时候,对自己宽容一点,完成更重要。


🌱
2022年4月8日,星期五,21:45-22:10,2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16天

如果不知道如何使用自己的注意力和能量,任何一件事情都能让心神涣散。得知一位上海朋友的艰难,联想到各种社会现象,煮饭都心不在焉。

感受到内心的无力和生理期的疲惫,只想瘫着。最后还是爬起来,打算动个笔。真的铺开纸,就意识到自己还是有选择的力量,哪怕只写五分钟,也可以十分专注。

选了“阝”部首的字集中练习,临贴时很难注意到它们之间的不同,放到一起才发现千姿百态,这也是《曹全碑》丰富的地方,形态各有特征。

任何时候,都请记得:你永远有选择。一切,也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
2022年4月9日,星期六,6:05-6:45,40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17天

你的注意力没有关注到的事物,对你来说就是不存在的。按部首来汇集练习,才发现很多字都不曾在我的记忆里留下痕迹,这是很可怕的。我们总是固守着自己过去的经验和记忆,对眼前的一切视而不见。

丰富来自哪里?越来越发现,《曹全碑》的雍容之中,藏着好多生动甚至俏皮。


🌱
2022年4月10日,星期日,23:00-23:10,10分钟

脱离主题动个笔。“知行合一”算是这些年对自己最深的期许,一边写一边打腹稿,觉得《曹全碑》的风格太柔,不足以表达决心之坚定,《张迁碑》或《张猛龙碑》的风格会更合适。


🌱
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19:30-20:30,60分钟

四个字,也折腾一个小时,算是完成一个正式的作品,装进相框,就有模有样了。缺乏创作的经验,虽然只有四个字,也难以兼顾到布局。“合”没有跟“行”对齐,“一”又往左去了一点,挂在墙上一看,才看出错位来。

没关系。多错位几次,就有经验了。

挂在客厅,时刻警醒自己,“知道”和“做到”,还有很远的距离,要始终保持觉察,也保持耐心。


🌱
2022年4月13日,星期三,21:40-22:05,2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18天

集中练习宝盖头。自由书写时总是只有一款,但帖子里其实有好多不同的样子,多看,揣摩为什么有些干脆,有些柔媚,如果换一种风格,整个字会有什么不同。

这些,都属于“悟”的层面了,就像师糊说的,不能只是一味埋头练,进阶需要更多能力。


🌱
2022年4月14日,星期四,22:25-22:50,2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19天

不是因为没有时间,是因为内心不具备足够的能量,那慢慢积攒,一点一滴,不泄气。

时间短一点没关系,尽自己最大努力,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笔一画。绞丝旁的变化也挺多,有些特点没有表现出来。


🌱
2022年4月15日,星期五,0:15-0:30,1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20天

看崔健的演唱会直播四个多小时,被深深地注入鸡血,充满热情的一切就是具有如此无法抗拒的魅力。想起那句话,“不要努力,要热爱。”

曾经,写字和跑步都是我的热爱,似乎看不清,它们是如何被慢慢消磨掉的。


🌱
2022年4月16日,星期六,20:40-21:55,7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21天

心像漂浮在空中,不停地练习让它能够安住在眼下这一刻,不想下一秒钟的事情。手上有具体的事情可以做,就是最好的定心丸。

纸张早几天前就裁好了,今天决定不想那么多,写爽了再说。字体的大小、横竖的对齐,还要反复写几次才能大概摸出规律。横向叠了格子,不至于太离谱,而且这次横向写,主要为摸索整个排版是否能装得下。

几乎没怎么过脑子,只是手上不停地写,书写速度算快了,75分钟写了192个字,明天再写完另一张。


🌱
2022年4月17日,星期日,20:30-21:30,60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22天

写完第二遍,先自我表扬:形式更接近完整作品,整体更流畅,没有很艰难的卡壳。

要进步的地方就太多了。

首先,要把所有的字都先熟悉,还有几个不知道该怎么动笔,纯粹瞎写,查字典,单独练。然后,左邻右舍的字该如何安排才不至于太呆板,这是更进一层的进步。

明天逐个字再过一遍,多熟悉几种写法。全文339个字,加上标题和落款,刚好可以在两张纸上安排下来。


🌱
2022年4月18日,星期一,17:25-18:00,19:20:-19:45,60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23天

把前两天的作业逐个字检查一遍,有几个写错了,有几个是帖子上有的。最大的感觉还是:自己写的都是一个样子,而原贴各有形态生动活泼。

明天返回去临帖,还是以笔画或部首为主题,汇总集中练习。临几天之后再自由书写一遍,如此反复几次,逐渐靠近作品的样子。


🌱
2022年4月19日,20:40-21:20,40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24天

集中练习走之旁。三点、长捺都很容易写死板,粗细、起伏,其实都有丰富的变化,先观察到。


🌱
2022年4月20日,星期三,20:25-21:00,3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25天

自由书写之后再来看帖,一个个都像生面孔,得以重新认识。基本的笔画特征还是没有掌握,新视角之下才能看到很多熟视无睹的细节。自由书写和临帖交替进行,真是一个好方法。

要开始记一些字了,不止是形态,还包括细节。


🌱
2022年4月21日,星期四,20:45-21:20,3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26天

退出写字群,不再打卡,只是自己写,不做任何呈现。只觉得人类软弱又无知,善于自我欺骗。我自己如此,观察到身边的人都莫不如此。

书写的过程不是很专心,有些许走神。都原谅自己,我是愚蠢的人类,不是丫头养的那只龟。

练习竖排对齐,比以前略有进步,基本都在一条线上。写完看整体:变化真丰富呀,粗细、结构,《曹全碑》其实非常俏皮,好多笔画都异常生动。


🌱
2022年4月22日,星期五,20:55-21:20,2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27天

很困倦,没有一丝热情,啥事都不想做。强行拉起来写了几行。


🌱
2022年4月23日,星期六,16:25-17:05,40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28天

换一种练习方式。

选一张字帖,第一行自由书写,过程中肯定有不确定,有不知道该怎么写的笔画。第二行对着原贴临写,“哦,原来是这样写的”,印象会相对深刻。第三行背临,基本上能记得整体框架,部分细节会记不住。第四行再临一遍,第五行回到自由书写。

如此反复几遍,比单纯只是临帖效果好很多。

对比五行,丫头竟然认为第一行最好看,也许是因为流畅吧。


🌱
2022年4月24日,星期日,21:30-21:45,1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29天

非常困倦,在克里希那穆提的文字里得到一些力量,平静地写了三行。依旧是自由书写、临摹、背临的节奏。

从《曹全碑》里,渐渐领悟出如何才是不媚俗。它之所以美,绝不仅仅在柔美,每一个生动活泼的细节都是别致的美。有点高兴,眼力有所提高。


🌱
2022年4月25日,星期一,21:00-21:25,2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30天

心不静,手稳不住,笔画很容易就流于媚俗,软而无力,空有花架子。那就先不自由书写,慢慢地,一笔一画对着帖。


🌱
2022年4月26日星期二,21:00-21:15,1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31天

纯粹动个笔。


🌱
2022年4月27日星期三,21:00-21:25,2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32天

不再只是一种习惯,而是成为一种长进身体里的需求。躺尸在沙发上觉得动弹不得,还是爬起来了,没有逼迫,我想写字。


🌱
2022年4月28日星期四,20:50-21:10,20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33天

心力四散,难以聚焦。动个笔。


🌱
2022年4月29日星期五,21:45-22:10,2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34天

心里没有热情,只有勉强持续的惯性。越来越意识到,时间不是问题,能量才是问题。如何聚焦,如何生长,才是应该努力探索的方向。

临了三行,26个字。


🌱
2022年4月30日星期六,8:15-8:30,1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35天

昨晚没吃饭,早上又没吃饱,手完全使不上劲。要外出爬山一整天,写两行动个笔。


🌱
2022年5月1日星期日,21:40-22:15,3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36天

照理应该要开始第二遍自由书写了,但心里提不起精神,继续临帖,一笔一画之间,为自己缔造一个新世界。


🌱
2022年5月2日星期一,8:25-8:40,1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37天

除非一早起来就写,不然没吃早餐没办法控制手抖。难得假期,继续上山。


🌱
2022年5月3日星期二,19:40-20:20,40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38天

裁好了纸,明天开始第二遍自由书写。今晚最后一次临帖。

计划按照最终作品的形式,不叠纸,竖行而下,暂且无法估计会歪成怎样,也没有好的方法。如丫头所说,是不是可以用铅笔大概打个格子呢?先试试完全自由。


🌱
2022年5月4日星期三,20:50-21:25,3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39天

糊糊老师说,写隶书要放得开,要有那种已经喝了二两二锅头的状态,就能挥洒自如。脑袋是够糊涂,但不是那种微醺,而是昏沉。竖行凭感觉写了32个字,行间距太近,也不平整。


🌱
2022年5月5日星期四,21:40-22:00,20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40天

生理期,觉得很倦怠。其实最近一段时间都觉得倦怠。

开了个头,继续写下去就变得顺理成章,只是心中没有热情,也没打算去点燃,写了不到四十个字。


🌱
2022年5月6日星期五,20:40-21:15,3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41天

没有叠格子,但因为纸张本身有些条纹,竖行不至于歪得太离谱。横的就高高低低,不同体量的字,排在一起差异太大。丫头说,歪到北京去了。

总要给自己一点信心,从诸多缺陷中找出一点进步来:一页能写出六行,起码都还在框架内呢。


🌱
2022年5月7日星期六,21:20-21:50,30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42天

字越写越大,对照着上次的练习,只觉得那些软弱无力,可是当时自己觉得还好,起码是写完了一遍。人的自我欺骗能力真是没话说呀。

每一笔写出来都觉得非常平庸,却怎么也想不起字帖是如何丰富表现的,脑子里空空如也。

忽然感到强烈的羞愧,觉得自己在虚度时光。


🌱
2022年5月8日星期日,16:55-18:00,6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43天

记住糊糊老师说的,尽量把对比的差距拉大,细的写得更细,粗的写得更粗,自己一下笔,一切个性都消失了,每一笔都写成一个样子。字的结构也没什么把握,写得犹犹豫豫。

写完长长的两行,实在不想再写下去。马上临了一张,故意加快了书写速度,尽量一眼看到字的整体,然后快速写出来。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呀,其实曹全碑的柔媚之下全是骨力。同一个字,对比自由书写和临帖,完全不一样的气质。


🌱
2022年5月9日星期一,20:20-20:50,30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44天

昨天临写后,对比自由书写的,找到一个可以赖的。长卷纸张有点洇墨,一下笔就消失了棱角。考虑是不是换一种形式呢?写着写着有点灰心。


🌱
2022年5月10日星期二,20:30-20:55,2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45天

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味,反正都写不好,随便写吧。第二遍算是写完,还没认真回头看。


🌱
2022年5月11日星期三,22:00-22:25,2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46天

继续回来临帖。每多一次自由书写,临帖时的感受就更深刻一点。写了42个字,很舒畅。周末需要留出时间,来一次痛快的书写,写到手痛为止。


🌱
2022年5月12日星期四,22:30-22:45,1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47天

写一行14个字,动个笔。


🌱
2022年5月13日星期五,21:35-22:35,60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48天

从头开始临摹《曹全碑》,争取每天多写一点,计划几天时间写完一遍。自由书写之后回到临摹,感觉非常之爽,写的时间越长,心里越是舒畅。


🌱
2022年5月14日星期六,6:15-7:00,4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49天

计划早上写一个小时,上午跑步,下午宅在家继续写。但因为处理一些事情,情绪和时间都被影响,没能完成计划。


🌱
2022年5月15日星期日,20:40-21:40,60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50天

继续临摹,继续舒畅。有人求个设计,随手写了几个版本,发现老师所教导的思路非常有用,从形式到实质的考虑,都有迹可循。书者,散怀抱也,我还是想带着这个期待。


🌱
2022年5月16日星期一,6:40-7:15,3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51天

100天的时间已然过半,相较于第一个作品,这一次还是放松许多,没有那么多限制,也能在练习的过程中找到更合适的方法。当然,也有隶书和楷书的差异吧,信心受打击的程度没那么高。


🌱
2022年5月17日星期二,20:30-20:55,2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52天

做一切事情都需要能量,哪怕坐着或躺着发呆。时间反而不是最关键的问题。

写了两行,心境不太定。


🌱
2022年5月18日星期三,21:00-21:35,3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53天

雷打不动的规则有个好处,就是可以节省很多纠结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个规矩,每天无论如何要临写一张,其实也完全可以做到。一旦随意,就可以毫无底线。

不想写。折腾了一下设计。“有啲嘢”,字的结构不太好排版,但明显可以看到的进步是,就算随手乱写几个,也是有点样子的。这就是积累的力量,时间的力量吧。


🌱
2022年5月25日星期三,5:45-6:45,60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54天

练了一个星期,两个字LOGO的设计作品才定稿。大半年的时间都在写篆隶,相比之下,篆隶的笔画比楷书舒展自然很多。

继续回到百天计划。临写了一张《曹全碑》。


🌱
2022年5月26日星期四,21:50-22:10,20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55天

偶尔会疑惑,我这样日复一日地雷打不动地写字,真的会有什么了不起的作用吗?它们会带来什么呢?如果完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驱使,就不会有纠结。

可是,我们已经被限制污染太多,内心被蒙上一层又一层的尘埃,难以分辨,自然而然的热情大概早已不复存在。

只写了两行。


🌱
2022年5月27日星期五,22:55-23:15,20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56天

看完罗大佑的演唱会,躺着不想动。感受一下自己,还是起来写字了。因为,我内心里愿意日复一日地做这件事情,我愿意。

写了两行。


🌱
2022年5月28日星期六,17:00-17:20,20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57天

周末,本来可以有很多时间写字,可是没有能量。只能写两行。


🌱
2022年5月29日星期日,17:20-18:20,60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58天

一张写六行,每行14个字。写得多,就能把握字形大小,刚好能排下,字与字的距离也越来越稳定。

有些走神。如何才能让神都安住在内心以保持充足的能量?也许有很多不同的路径。其中一条,就是看到自己此刻正在走神,真的看到。


🌱
2022年6月26日星期天,20:35-21:30,55分钟

《归去来兮辞》第86天

字每天在写,但间断了28天没有记录。

这期间有个大事件:丫头竟然主动要求学书法,并于儿童节那天正式动笔。看她写字,我很惭愧。那流畅的气势、放松的状态,大概是我当时学了两年才勉强能达到。每个人的起点、天赋、领悟力不一样,不能跟他人比较,只能在自己的基础上慢慢进步。

糊糊老师终于要开新课了,7月6日开始重点学习《集字圣教序》,为期21天。算是个外界的督促,得尽快完成《归去来兮辞》,留出几天时间提前练习一下,放下得太久了。

《曹全碑》渐渐写出一点自己的感觉,但自由书写时,总有几个笔画横竖都写不对,怎么看怎么别扭。对照字帖,最大的区别还是“变化”,原贴有各种生动的细节变化,自由书写时都被整齐划一了。如何破解?写得慢一点,认真一点,细致一点。


🌱
2022年10月7日星期五,17:05-18:20,75分钟

间隔这么久没有记录,又一个100天过去。这期间,连续上了21天《集字圣教序》的课,课程结束后又按原节奏回头复习一遍,再通临一遍。

然后,重新回到《曹全碑》,又通临过一次,现在继续之前未完成的作品。《归去来兮辞》已经写过三次完整版,当然,都是不满意的。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再写多少次肯定也不会满意,所以我决定,写两次就结束,而后沉入到《阴符经》。

参考沈度的作品,之前三次都是采用长竖幅的形式,宽35厘米,长150厘米。不知道他是否画了格子,写得齐齐整整。凭着不靠谱的感觉、靠着不靠谱的眼力,我写出来的间隔时疏时密,字形忽大忽小。三幅摆在一起,问丫头哪个好看,她很诚实地回答说:“哪个都不好看啊。”

琢磨着换成横幅,才写了几行,发现感觉不对,又换成竖幅,长度缩短为80厘米。没做小稿,写完一页来算,发现三张装不下全文339个字,还要预留标题和落款,又一次练习。

捣腾几次,最后作品的形式确定下来,还是长竖幅,宽35厘米,长95厘米,每张7行,每行18个字,标题一行,落款和印章一行,刚好三张纸。

如何才能写出柔媚背后的骨力?如何才能写出生动的变化?除了手上的功夫,也许更欠缺的是眼力。多读帖。


🌱
2022年10月8日,星期六,21:35-22:00,25分钟

丫头生日,约了两个同学来家里,为他们准备了简单又丰富的食物,孩子们吃得很开心,玩到九点才散。

我有点感慨,每次她生日,总是有一转眼的感觉。

写字需要心很静,尤其是写完整的作品,气息不定的感觉一眼就看得出来。所以,动个笔算了,把标题的几个字反复写几遍。


🌱
2022年10月9日,星期日,20:00-20:50,50分钟

情绪有些波动,很多事情都没有兴致,想着像昨天一样随便重复写几个字算了,再一想,这思路不对,情绪是情绪,事情是事情,两者不应该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兴致不高,该做的事情应该照做,至于做得好不好,那是另外一回事了。如糊糊老师所说,先完成,再追求完美。

那就关闭大脑,沉静地写。


🌱
2022年10月10日,星期一,19:35-20:05,30分钟

感觉特别疲惫,只想睡觉,握笔都觉得没力气。可想而知,写出来的字太难看了。


🌱
2022年10月11日,星期二,21:20-22:00,40分钟

昨天的字写得偏小,每行多出来一个字,如果要保持整张作品的一致性,今天也得写小,但昨天的两行已经是个偏差,是不可修订的事实,没理由继续偏差下去。所以调整了行距和字形大小。

每时每刻都是新的,随时都可以重新开始。意识到这一点,生活会轻松很多。


🌱
2022年10月12日,星期三,19:05-20:30,85分钟

写完第四遍,还剩最后一次,不管怎样,都是终稿了。

翻开《曹全碑》,将《归去来兮辞》中有的字再临摹一遍。临的过程中特别留意,为什么自己写不出变化,以及结构的差异到底在哪里。

得出三点结论。一是自由书写时太随意了,不够认真;二是脑子根本没记住字形;三是手上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功夫,可是表达不出来。

明天将写过的四遍重新逐一检查一遍,有些结构怎么都看不顺眼的,要反复多练几遍,计划这个周末一气呵成全部写完,也许需要三个小时。


🌱
2022年10月13日,星期四,21:50-23:20,90分钟

收拾完别的事情已经有点晚,想着随便写几个字算了。再一想,不对,每天都会有层出不穷的事情,都会有跌宕起伏的情绪变化,没有什么所谓岁月静好,安顿好一切再沉心静气地来写字。正是因为兵荒马乱,才更加需要这一份静定。如果没有,那就持续地训练。

写过的四遍,只有一遍略微能圈点出几个还算可以的字。越看,心里越觉得惭愧,不是因为写得不好,而是很多时候根本没有认真,写得太随意。

同一个字,临摹和自由书写几乎是完全不同的形态。我不是写不好,而是没有投入全部的注意力去足够认真地写。


🌱
2022年10月14日,星期五,21:10-21:45,35分钟

继续将《曹全碑》里的字挑选着临写,因为写过太多次,已经能够自动建立起链接,“哦,这个字的结构这样安排才更好看,自己写的时候没有留意到”、“如此就能有粗细对比变化,就会看起来灵活生动”,感觉收获很多。

一切都准备就绪,明天要一气呵成写完,至少需要三个小时吧。


🌱
2022年10月15日,星期六,17:30-19:10,100分钟

原计划一气呵成写完全篇,早上去跑山了,又处理各种事情,时间不够,只能分两次,今天写了8行。

裁好三张纸,算一下行距、字距,做了几处简单标记。结果表明,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一次的整体气息平稳很多。对于一米长的长轴,完全只靠感觉保持均衡,是很高难度的挑战。

字依然不满意,但对于自己的状态非常满意,够认真,够投入,一笔一划,莫不倾注整个身心。

如果每分每秒都能像这样生活,手上做着任何一件事情,都给与全部关注力,多么美妙啊。


🌱
2022年10月16日,星期日,21:45-23:10,85分钟

心不像昨天那么静定,一边写,一边浮现很多与写字无关的念头。放在一起对比,明显能看出气息没有那么稳定,得出个结论:以后一定要一气呵成写完一个完整的作品。

落款是败笔,位置太上,书体也不太合适。

不管怎样,都算是完成了。


PS:

一、这期间还写了下面两个小小的作品,都是隶书,自己挺喜欢。一个是帮人写的LOGO,一个是写给自己的警示。


二、这期间还写了大概五十天的《集字圣教序》,一笔一划认真琢磨一遍,很多东西忽然融汇贯通起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