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随笔】14 李美菊:一次作业点燃了孩子的诗和快乐

 老胡聊科研 2022-12-01 发布于河南

昨天,孩子语文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任选一首诗歌进行朗诵。

说起朗诵,孩子的小学生涯可谓熠熠生辉,她是学校六一儿童节的主持人,是学校升国旗的主持人,是学校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活动的主持人,她还是校广播站弟弟妹妹们的小师傅……无心炫耀,只是觉得朗诵曾经让孩子闪闪发光,自信阳光,让孩子的回忆里有那么多难忘的瞬间!

可是进入初中后,在青春正好的日子里,不知道为什么,她不再热衷于这些活动,连课本上的诗词也常常是没有感情地快速背诵,有几次班主任在微信群里发班级同学朗诵或演讲获奖的照片,她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羡慕。我感觉越来越不懂她,很想知道,明明是自己的特长,为什么不积极参与和展现呢?她只是平淡地回我,说没有理由,只是不想。

我没有和她争辩,她已不再是听妈妈话的小学生,已是开始坚持自己想法和态度的初中生。强按牛头不喝水,那就等吧,或许哪个机缘,她就会愿意再次打开自己,再次自信地绽放自己!

这一等就是两年多,毫无迹象!如今,她已经是一名毕业班的学生。

昨天,她跑过来找我,让我帮她诗朗诵的视频,我连忙答应。起初,她想赶快草草朗诵一首,交上去完成作业就得了,因为还有其他好几科作业在等着她。我有些不同意,就试探着建议她:“也不能太潦草吧?老师会觉得你对待这项作业态度不够端正。起码,你不得换件衬衫,扎下头发?”

她嘟囔着说:“不用吧,那样多搞笑!”

我说:“怎么会搞笑呢?你松松垮垮、随随便便读读,别人看着才可笑。你刚也看了老师发的那个示范的同学,穿戴整齐,完全投入自己的朗诵中,你不也没觉得搞笑?仪式感还是要有点的嘛!”

她听了,又嘟囔一句:“哎呀,真是麻烦!”但是,还是听进去了我的建议,起身跑去卧室换衣服去了。

我趁这空,以最快速度拉上窗帘当背景,又在电脑上搜出她要朗诵的那首《我爱这土地》的配乐,把声音放满客厅。等她穿着牛仔衬衣出来时,我已在陶醉地大声朗诵这首诗。她过来顺手搭上我的肩膀,有点挑战意味地对我说:“行呀,妈,读得不错呀!来来来,我读!”

第一遍读,她还有点放不开,感情也不是很充沛,手也紧张地拧来拧去。我没直接说想让她重新录,只是肯定她,夸她:“读得真棒,尤其最后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听的要掉眼泪了!”

“真的?给我听听!”她拿着手机迫不及待地要回听,听了一遍还不行,又听了一遍,然后说:“妈,前面读得有点平,我再录一遍吧!”

我会心地笑了,给她竖起了大拇指说:“行呀,我闺女对自己要求很高呀,这遍肯定会更棒!加油!”

第二遍朗诵,她明显放开了很多,投入了很多,录得过程,我朝她举起的大拇指一直没放下来。录完,我郑重地告诉她:“你知道吗?妈妈有种感觉,好像又看到了小学那个站在国旗下的你!”

她有点不好意思,但是高兴明显扬在脸上,凑过来搂着我脖子说:“妈,咱俩再读一首吧!”

“行,来吧,who怕who,PK下!”

就这样,我们一起找好配乐,一起读了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一起读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又一起读了余光中的《乡愁》,还是意犹未尽,真是好不过瘾!

如果不是她还有其他作业,我真想和她再多读几首!

晚上她提交完作业躺在被窝里,已经快十二点了,快乐的歌声从她房间传过来,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催促她早点睡,只是默默地开心地听她唱,和她一起享受这种来自内心的喜悦!

作者简介:李美菊 ,高级讲师,从事职业教育18载,曾获市级优秀教师、学术带头人、教科研先进个人等。曾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十余项。喜爱读书、写作,常从凡人小事中即兴偶感,诉诸笔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