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年那些城—兰州

 青城历史聊斋 2022-07-13 发布于内蒙古

    1998年在兰州待了近一年,经历了兰州的春夏秋和初冬。

     兰州给我的印象是:穿城而过的黄河  至今回味的牛肉面  年年都要看的《读者》  兰州大学校园  还有左宗棠

     兰州市西北重镇,从呼市坐火车直达,一路上行经戈壁荒漠,满目荒凉,到得兰州,感觉像到了淡漠中的绿洲。

     那年我22周岁,对所有陌生的城市都充满了神秘好奇和向往

      “东北虎 西北狼”兰州人是彪悍,热情,淳朴的

      我们租住的房子是一楼,一出单元门就是牛肉面馆,每天早上一出门,牛肉面的香味扑鼻而来,禁不住就走到了牛肉面馆里

       “来份韭叶子,要辣的”,片刻一碗热腾腾,香喷喷,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的大腕牛肉面就端了上来,觉得不够辣,还可以再加些油辣子,色香味俱全,天天去吃,店里边师傅就混了个脸熟儿,面不够,加,汤不够也给加。有时候觉得牛肉末太少不过瘾,让师傅给多抓些,师傅抓一丢丢,故作神秘说,这个不能多吃。估计成本高,不舍得

      虽然从2000年以后,大量的青海湟中人以家族的形式把“兰州拉面馆”开遍全国,但是味道比起兰州牛肉面可差远了。

      前段时间去趟甘肃武威市,那的牛肉面和兰州牛肉面有些差异,但比全国满大街的青海人做的还是好吃地道。

       《读者》是我从小爱看的杂志之一,最早叫《读者文摘》,好像跟美国的《读者文摘》重名,打官司没赢,改成《读者》,这几年看的少了,现在看的杂志《特别关注》多一些,近几年纸媒被电子媒体冲击挺大,但是读书还是纸媒过瘾,其实纸媒还是大有可为的。

        当年在《兰州晨报》看了一篇关于“水家百年的文章”,就是介绍央视主持人水均益的家族,也着重介绍了兰州大学,闲的时候,专门去了趟兰州大学,走进兰州大学,感到一种浓重的书卷气,感到一种历史的沉淀,让我有些出乎意外,没想到地处大西北,兰州大学是这样的儒雅,相比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大学确实太年轻了

         左宗棠是我佩服的晚清人物之一,如果没有左宗棠,新疆可能就不再是中国领土,年近七旬的左宗棠抬棺西征,冲破重重困难收复新疆,有诗为证:

         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左宗棠作为陕甘总督,坐镇兰州,在抓军事的同时,在兰州办工厂,办教育,对兰州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晚清那样的政治环境下,左宗棠可谓清流,是那个年代一束耀眼的光

     20多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无缘再去兰州,听去过兰州的朋友说,兰州现在非常美,早就不是1998年的样子了,听了之后,不免神往

     兰州,一个粗犷和温情的城市,绿洲般的存在。最后以一首清人的诗怀念兰州:

     我忆兰州好,熏风入夏时。
    踏花寻竹坞,醉日泛莲池。
   泉石多清趣,园林尽古姿。
    晚来水车下,凉意沁诗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