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桥兵变,一场权谋交织的政治秀?

 听风如故 2022-12-01 发布于广东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年仅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公元960年正月初三这一天,后周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奉命带兵出征,夜宿陈桥驿,当天晚上喝的大醉,第二天清晨忽然外面喊声四起,醉梦中的赵匡胤急忙跃起,刚一出门一伙人便拥上前来,将一件黄袍披在他的身上,还没等赵匡胤反应过来,眼前已经跪倒一大片,大家高呼万岁。就在梦境与现实交替之间,赵匡胤黄袍加身摇身一变成了宋朝的开国皇帝,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充满传奇色彩的陈桥兵变。

    这样的改朝换代,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极其罕见,而作为一个前后历时三百余年的大王朝,如此轻描淡写、不动声色地在一夜之间创立,更是绝无仅有的。

    复盘整个兵变过程,以陈桥兵变为时间节点,赵匡胤只做了三件事:

    兵变前一年,安排发小韩令坤领兵协防河北边疆

    兵变前一天,安排铁哥们慕容延钊出兵河北正定

    兵变前一夜,喝酒,而且必须是大醉不醒的那种

    先说说赵匡胤带兵出征的起因: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边境忽然传来情报:北汉联合契丹大举进犯!时任后周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自然责无旁贷的担当起戍边卫国的职责。《续资治通鉴长篇》记载,赵匡胤在兵变的前一夜是 “太祖醉卧,初不省”。要知道,赵匡胤虽然好酒,且每喝必醉。但他跟随周太祖、世宗南征北战十余年,从未因酒误事。更何况即将迎战如狼似虎的辽军,一点也马虎不得。可他竟在帐中醉卧,心也太大了吧?

    就这样还在欲醒还醉的懵懂状态里,部下抢过一件黄袍,强行给醉酒中的老赵穿上。事后赵匡胤还解释到:实在是拗不过你们的盛情难却啊,这个皇帝我就勉为其难先当着。这样的年度大戏就在公元960年新年里上演,堪称年度最佳贺岁片也不为过。

    值得一提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取代后周,几乎是在兵不血刃的前提下如期完成的。整个兵变过程中,几乎没有遭受任何有组织的抵抗,只有时任后周帝国的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听闻兵变后试图组织抵抗,结果在路上与入城的兵变部队相遇。赵匡胤的军士王彦升将韩通及一家妻小全部杀死。宋人司马光在记录此事时:“自韩氏之外不载一人而得天下。”

    韩通之死完美阐释了什么叫不识时务!而相反,太祖的发小韩令坤,铁哥们慕容延钊则相当配合,一个于兵变前一年协防河北边疆,另一个在兵变前一天奉命率部出征河北真定——传说中北汉契丹联军侵犯的正是河北镇、定二州(河北正定、定州),更为诡异的是:

    史载,自赵匡胤称帝后,“契丹、北汉兵皆自退”,大军压境而不战而退?开什么玩笑,这让奉命出征平乱的慕容延钊又情何以堪?


    细数整个兵变过程,太祖身边的谋臣将士几乎都全程参与已成事实,这个不难理解,唯一不解的是北汉契丹联军仅仅只是听闻太祖称帝而自退,也就是不战而退,不了了之,难道他们是畏惧赵匡胤的能力吗?显然不是,据辽史记载,这年辽军根本就没有出兵攻打后周的军事行动,甚至连这样的意图都不有,显而易见这是为了给赵匡胤发动兵变,故意制造出来的虚假军事情报。北汉,契丹如此默契,以当时的环境态势分析,恐怕不是赵匡胤一己之力所能全局掌控的!

    唯一的真相就是:北汉契丹联合侵犯的新闻,本来就是子虚乌有,是太祖上位前丢出的一颗烟雾弹,再回顾太祖称帝后立马宣布了三件事,更是迷雾重重:

    善待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柴宗训

赵匡胤还留下了赵宋祖训,其中一条就是:

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井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后周所有官员凡归顺新朝的,一律不予惩罚和迫害

    军队不许侵扰百姓和劫掠府库

    太祖有感于自己的皇位得之于群臣诸将,在登上帝位后指天为誓,不杀大臣。有宋一代,文武大臣或谪或贬,鲜有杀戮。大宋帝国诞生的过程中充满阴谋,又充满阳谋,然而宋太祖雄才大略,结束了五代政权更迭、战乱频仍的分裂局面,给予人民以安定的生存生活环境,开创了大宋朝300余年基业,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宋太祖以及他导演的陈桥兵变堪称天下归心,功在千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